欢迎访问文圣拳官网!
手机版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拳学思想
武学文化体系
武学之魂
群众性体系运动之花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卢先生
手机:
13563937198
电话:
022-27306358
传真:
022-27317019
邮件:
1464507798@qq.com
邮政编码:
300000
网址:
http://www.wenshengquan.net.cn
地址:
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重要价值体系——卢飞宏
来源:
文圣拳官网
日期:
2020-08-23 13:10:19
点击:
属于:
圣拳文化
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重要价值体系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三
(中国民间宗教“六大思想和文化理论体系”之五)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民间宗教大量儒、释、道等宗教思想传统,形成了一个宽广、博大、包容的思想和文化体系。在这个系统中构建了一个西方彼岸“真空家乡”的美好世界,以激发民众对其宗教目标和理想的认同和追求。民间宗教所构筑的自由平等世界和理想之神同依据于现实世界的。历史上广大民众为摆脱现实的不平等,寻求心灵和精神的寄托,祈求得到神灵或神秘力量的护佑,从而幻想和渴望在理想世界中追求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充满公平、公正的社会,从而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平等和自由。民间宗教平等思想也是把人们的平等诉求引导到对于幸福、平等的“彼岸世界”的憧憬。明清时期无生老母信仰,是“天下男子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姐妹”的神学理论依据,具有深厚传统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思想。民间宗教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其追求平等自由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但现实中往往与理想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一些民间宗教教义中显示出的平等思想,这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追求自由平等思想是众多民间宗教发展的永恒主题,这种平等思想和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的积极作用。要让宗教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之人类精神文明可贵的成果更好地为当今社会造福。
道教倡导万物平等思想。《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庄子·外篇·天地》:“万物一府,死生同状。”道教的平等思想,不仅是众生平等,甚至是天人平等,人神平等。《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上清天蓬伏魔大法卷》:“太上洞神大尊曰:昔混元一炁,先会丹台之处。故清炁升而为天,浊炁积而为地,冲和之炁结而为人。故天象法我,我象法天。”道教还有“元始祖劫一气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之说。唐代《玄珠录》:“道能遍物,即物是道。”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教义枢》:“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道家追求平等自由,蔑视权威等级思想和观念,传递出对世间万事万物作“公平”“平等”对待和追求精神“自由解放”的观念。《庄子·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即从道的高度来看,人与万物之间不存在贵贱关系。唐代道士成玄英在疏释《庄子》时也指出:“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道教以万物皆有道性的观点阐明了万物平等的主张,否定了人类有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权的存在。道教认为,人与万物在道性上是平等的,自然界中的一切,并不是为人类而存在,而是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类不应该随意对它们进行干涉,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道教“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思想,对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佛教认为在无始时万物是平等的,即在时间开始时是平等的,而一旦人们开始“行”(无明缘行)就造成了不平等,所以要实现平等就要改造人们的行为。在改造人们的身心与言行上,佛教提出了“八正道”,这就为平等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内在的保证。从改造内心来实现平等、公平、正义正是现代伦理所缺乏的内容,对此佛教无疑可以提供很多可供借鉴的内容。佛教在拨开无明的妄见的遮蔽后,认为众生是平等的,有情众生在修行解脱上是平等的,这就在最大范围内保障了个人选择权力和努力成果。佛教的平等观还要求众生要有一种“平等智”,以觉悟之心平等的对待万事万物。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是成佛之因。众生和佛没有差别的平等真理思想,这种彻底平等的真理,也是其他的宗教所没有的。平等思想贯穿于佛教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佛教智慧的重要内容。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平等观念就在中国强势的纲常伦理的压制下,不断地失去其本有的含义,其实后来的佛教只是在解脱论上坚持平等思想,即在解脱上是不分长幼、贫富、贵贱、男女,是众生平等。当封建纲常伦理走向瓦解的时候,佛教界重新确立了平等的价值。用佛化的救世方法,使人类彻底觉悟,以平等心,见平等性,立平等法,行平等事。去除贪、嗔、痴三毒,完成真、善、美三德。“平等”、“平等性”、“平等法”、“平等事”,这是佛教提供给现代社会的宝贵伦理资源。
孔子曰:“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大乐与天地同和,大官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儒家思想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社会,以“中庸 ”为方法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自然法则。在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生命系统中,儒者所倡导“仁者爱人”,“仁民爱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礼乐之“道”修仁义之德性。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孔子的“仁爱”思想为提高个人修养,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和谐思想,从而达到由个人、人人、到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要三为一体,通过人人“兼善天下”来实现“天下为公。”
民间宗教平等思想除受儒、道、佛三家影响外,墨家思想对民间宗教思想也有深刻影响。“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倡人与人之间不分贵贱,平等互爱。墨子提倡在天下之下要一视同仁,同等地加一对待,对父母、君臣、尊卑,己亲或他亲,都不难偏私,无有先后,高低之分;没有大国与小国,大家与小家,君与臣,上与下,尊与卑等区别。这种境界能够约尊卑长幼厚薄的亲疏,可以同时兼爱天下之人,并且平等地兼爱天下之人。墨子的“爱”超越宗法血缘,贯穿于人的各个社会关系的新的伦理思想之中。“兼相爱”起源于下层民众之间真诚相爱的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他希望能够把这种爱推广到整个社会,从而成为一种普遍的人道规范和价值原则,反映了下层民众美好的社会理想。
佛教与墨家思想是不同时代的思想,但在某些思想文化有相通之处。墨家兼爱与佛教的慈悲表现出平等的爱,在成贤、成佛上表现出平等的意识,在人格意识上也有平等的一致性。墨家的兼爱是视人如己、极为平等的,这种爱正是社会上下层民众积极追求的。佛教倡导“众生平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通过对现实世界苦难的描述而构建了一个没有苦难的彼岸世界,要求人们去除一切欲望,摆脱世间的苦难,谋求彼岸的幸福。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思想与佛教之慈悲之间连接着深刻的默契,但佛教平等的虚幻性使大众忽视现实的不平等,而墨子宣扬是的没有身份差别的平等的社会理想,二者是一种出世与入世、现实与虚幻的对立与碰撞,在平等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墨家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不分亲疏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儒爱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是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之上的爱,他人之父与己之父,他人之母与己之母,他人之兄与己之兄都是有差别的,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兼爱是要祛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墨家虽然没有形成宗教,但其追求人人平等、“博爱”天下的思想,较儒家的“仁爱”、佛家的“众生平等”更有积极的意义。兼爱是出于公平主义,是在“仁爱”“慈悲”基础上的精神和思想升华。
道教发展开始就有“五斗米道”构建了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安乐土,在其组织体系之内互助互补,经济上互通,有大家共有的公库济助贫穷,也有地方的医药设施和组织以救治疾病。黄巾军所秉持的教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轻视天道、不愿积德、贱道养恶、聚敛财富等“六罪”。太平道在贫苦农民中间,广泛宣传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对“三官”(天神、地神、水神)的信仰,二者互相配合又生成一种乌托邦的信仰,盼望一个平等而又互助的宗教组织为精神依托。东汉末年,弥勒观念传入中土,诸多弥勒经中,大都描绘了光辉灿烂的彼岸世界:“谷食丰硕,人民炽盛”,“人心均平,皆同一意”,“无有差别”,弥勒佛三行法会,普度众生。这一虚幻境界,包含了人类追求美好世界的理想,这与特定苦难动荡的现实生活发生了鲜明的对照,不能不引起各阶层芸芸众生的强烈信仰,甚至启迪了部分苦难的民众,为追求”无有差别”的宗教王国起而抗争。白莲教整个教派宣扬的一种思想就是互帮互助,和平有爱,白莲教的钱就是大家的钱,平等互惠,这种思想影响了阶级区分严重的清朝,顿时受到了底层人民的拥护,成为了一种精神依托。太平天国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敬奉上帝、领导人之间、组织安排、官员选拔、政务决策、司法制度、科举制度和妇女地位等方面,这既是对历代农民起义平等理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清政府黑暗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同时,基督教、白莲教和天地会等教义中的某些平等思想也是其重要来源。
真空家乡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也是一个“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博爱”的世界,具有乌托邦的意义。真空家乡即天宫,即“云城”、“天界”、“天堂”、“无极净土”、“真空世界”。那是一个“虚空”、“空无”、“真空”的极乐世界,为人类的最后之归宿和精神家园;一个充满慈爱,人人自由、公平、平等、公正,没有阶级差别的幸福世界;一个人们互敬互爱,相互帮助,没有忧愁,没有忧虑,人心向善,没有罪恶,充满温暖,众生解脱,令人们向往的天堂极乐世界;是一个在五行之外,脱离生死轮回,人人成圣、成仙、成佛最高维度境界的理想幻境。中国传统社会的弥勒下世、无生老母信仰,均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理念,追求公平、正义思想。明清民间宗教追求自由平等教义教理方面趋于完备,也更加体系化。他们号召信众以四海为家,把教友关系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关系,号召教友之间互相帮助,男女平等。这些口号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对贫苦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非常迅速,在当时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在人类由来已久的平等思想中,宗教平等思想是这些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平等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于人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由平等观念始终是广大底层群众的良好愿望和美好寄托。民间宗教追求自由、平等理想往往与现实的社会黑暗和不平等相悖,只是一种美好追求和精神寄托,往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社会中难以付诸实施。“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博爱”的思想是中国民间宗教两千多年来凝聚而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关心下层民众的尊严与利益和疾苦,体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信仰追求,彰显出爱、善的人性之美,散发出良知和爱的文明光辉,亦是现代文明普世价值观念的体现。民间宗教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众生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幸福主义世界,提出了一种平等美好的社会理想,揭示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上一圣拳文化:
中国民间宗教的“三大普世价值观”——卢飞宏
下一圣拳文化:
以因果报应思想为根本理论观点——卢飞宏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武术在线网
中医养生网
山东嘉祥武术协会官方网站
世界著名武术家网
少林寺论坛
中国武术教育网
国家体育总局
国际功夫联合会
山东文化厅官网
中国形意拳网
中国红拳
临沂批发
峨眉武术在线
中国武当功夫网
峨眉武术网
传统功夫网
中国武术网
梅花拳网
全球功夫网
山东省文化厅网
小儿推拿培训
推拿按摩培训
站长目录
中文分类目录
推拿培训
赴美生子
泰国试管
山东seo
全网目录
百度
中华文圣拳研究总院
分类目录
孙悟空
文圣拳官方网站
地址:
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电话:
022-27306358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