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文化研究
二、武术文化与国学文化
摘自《构建中国武术“大文化”体系》之二
武术是中华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漫漫发展历程中与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流派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坚韧纽带,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主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方式、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等重要表现,是跨越几千年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
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有密切的联系,其文化内涵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武术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具有文化多元性、包容性和同一性,比较全面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武术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几何学、玄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逐步形成的“武道”与“武德”融合一体的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是强调文武双修、文武兼备的,对真正的大人才也是要求文武双全、文韬武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历史上每个文人志士的理想目标和精神追求。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武术,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深受广大民众欢迎和喜爱,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中国书法、中国中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四大国粹”,武术作为中华国粹文化的重要代表,按其功能和价值应该居于国粹文化的首要地位。武术在近代被尊为“国术”,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在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国术者,在强身,诚意,正心,明智,术德并重,内外兼修,实强国强种之道也。武术为先哲创造的技击、方法途径,是强健身体之捷径,具有极强的自卫防身之功能,同时赋予了民族精神之内涵;武术别具神妙矫捷灵变之姿态,解脱搏击之神通,及蕴含的强大的民族精神,非他邦文化所能企及。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历史性、延续性和国家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之一。它的体育、攻防、文化、教育、艺术等价值,必将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迸发出更加绚丽灿烂的风采。
武术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已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也融入到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得到传承和弘扬。武术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它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在中华民族复兴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和继承中华武术文化,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经久不衰,顽强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活动紧密相关。在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要保护中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独立性和丰富性,守护好民族传统的、各个流派的包括民间武术的形象和风格,充分发挥武术原有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提升武术在国际体育中的竞争力,从而也促使武术国学文化的全面振兴与繁荣发展。
公元2021年5月8日,于中国河北邢台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