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梁山南以杨承宽、杨尊阔为代表,梁山北以关广帝为代表,一起带领关忠昌、关于中、杨承田、杨尊芹、杨尊行、杨奉卓等人,到嘉祥井庄,追随杜仲山先生习练文圣功,并与梁山其它拳派广泛接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文圣拳传人杜仲山至今,每年均来梁山传授拳术,梁山文圣拳传人杨尊相、杨奉柱等也多次陪同随杜仲山先生到江苏、河北等地,联络文圣拳老拳师,挖掘失传的文功资料。同时,司品喜、王安林、张宪山等众多文圣拳传人来梁山交流研讨。
梁山文圣拳也与大成拳传人胥荣东、杨鸿晨,梁山梅花拳传人杨陪考、梁传友,洪拳传人肖文福、张守东等广泛接触,相互学习;杨承宽带领杨以阔、杨小东等,到博山学拳,并把行义门传人曹德华先生多次请到梁山,传授密宗派内功修炼方法,融入文圣拳学。
为挖掘失传的文功资料,李若现等人多次专程到山东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著名学者梅花拳传人燕子杰教授家中,得到了一些文圣功经卷、拳谱和有关文圣功文功修炼的秘密资料,并就特异功能问题、文圣功与梅花拳之间的关系、杨四海父子在梅花拳和文圣拳之间的特殊地位,做了详细探讨和考证;燕子杰先生来梁山参加全国梅花拳演武大会期间也对梁山文圣功弟子进行指导,还有北京公安大学梅花拳传人韩建中教授、河南安阳梅花拳传人杨延明先生一起来梁山指导,逐渐厘清了文圣拳与八卦教、离卦教、义和团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
梁山文圣功弟子并对六合大枪的历史渊源、拳名的字误,进行了考据。如大家最为关注的威捶的“威”,当为“鍏锤”,“鍏”为犁地用的农具,鍏锤发力当如犁头耕地,从下向上如波浪翻起;跃步奇枪的“跃步”当为“岳家”奇枪,出现此种问题多为流传过程中,口传音误所致。现就六合大枪的历史渊源做一简述,以供同门交流研讨。
六合大枪是不可多得的对练而接近实战的枪法,为文圣拳门里重要兵器,长期练习,增加内力,增强实战性。精炼大枪者实为凤毛麟角,罕见于世。
据老拳师所讲,六合大枪又名“赵云十三枪”为常山赵子龙所创;又说六合大枪,原名“梨花枪”,来自南宋铁枪李全的爱妻杨妙真的一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又说是岳飞所传六合大枪;更有说是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掌中宝枪即为“梨花枪”,大枪挥舞,枪法如雨散梨花,敏捷多变,轻灵神妙,可见其枪之威风!但历史久远无从详查。
“梨花枪”一名,明清文献中不乏记载。但究竟什么是梨花枪,长期以来,未有统一的认识。根据宋明时期有关梨花枪的文献资料,首先可以认为,当年杨妙真所言的“梨花枪”,实为枪法名,梨花枪发展至明代又称为“杨家枪”。
又有拳家说:把杨家枪法(杨妙真)、赵家枪法(赵云)、高家枪法(高思继)、 马家枪法(马超)、 霸王枪法(项羽)、罗家枪法(罗成),六家枪法,熔为一炉,就是“六合枪”了;“六合枪”也是六种方法、六个人:即“心、气、胆、手、步、眼”。
“心”为三国姜维,胸中暗藏兵法韬略,故占心字;
“气”汉朝姚其,枪法一气贯通,故占气字;
“胆”三国赵云,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一身是胆,故占胆字,后世称“赵云十三枪”;
“手”楚王项羽,膂力过人,故占手字;
“步”白马银枪高四季,坐骑训练有素,枪随马走,故占步字;
“眼”隋唐罗成,手疾眼快,枪随眼走,故占眼字。
近代武术家万籁声先生也在其“武术汇宗”一书中称:六合枪“其法乃融合杨、罗、高、马、沙,刘六家枪法而成”。
总之,在流传过程中,说法众多,说法各异,但“六合枪”之名,在明代以前,文字未曾出现过详细记载。
据以上说法,结合六合大枪的练法和老拳师的经验,综合分析,“六合枪”的名字当为古人在对“六合”概念的认识与崇拜的基础上,借此比喻而命名。
古之“六合”主要是指“上下、东西、南北六方,即“天地”之谓,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曰:“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李白《古风》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均是对方位的叙述,“六合枪”当是枪法运动的六种方位和方向。
在明嘉靖年间,通背拳始祖,怀庆府董成,首创武术中“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六合”理论,“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心意六合八法拳之“六合”又有不同表述: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
也有拳家指“眼、心、意、气、力、功”六个方面的配合,及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的六合。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的六合法: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阴把枪”中载“六合法”即:一接二进白蛇弄风,三拦四缠怪蟒反杆,五拿六直趁空急入。
综合各家学说,“六合枪” 为枪法运动的击刺方位和力道,于身心的紧密配合。即枪谱所云:枪为诸艺之王,以枪为拳,前手如提壶,后手摇辘轳,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心静手熟,方能圆转自如。
枪拳要以神气为先,机势为次,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
持枪之势,贵为四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鼻尖、枪尖、脚尖,三尖相对;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敏捷迅速,腰劲直透枪尖,势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
枪法有“三要“:一须身势均匀,二须持枪端正,三须深沉不露。身势均匀,则无倾跌之虚;持枪端正,可免失手依斜之弊;深沉不露,则彼不能知虚实。故善用枪者,枪似紧腰索,扎手无防脚;夺门连三枪,教你无处摸;抖衣须盖面,使你无腾挪,此拿枪之法也。
来如风,去如箭,点人头,捅人面,此使枪之道也。枪拳合一,身步前送,分形入用,手足迅疾,急进连击,刚柔相济,攻守兼施,枪为拳之延长也。
梁山文圣拳传人不断地共同努力,再次推动了文圣拳学在梁山的传播与发展。梁山文圣拳出现了许多新秀:杨尊英、杨奉海、李兆力、李兆运、杨鲁江等均为梁山文圣拳佼佼者。 梁山现今的文圣功传人多分布在:梁山南后杨楼、拳铺、方庙,梁山北关庄、丁庄,梁山西李庄,韩亥的五里铺,以及开河等地,其它周边地区亦多有修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