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武林春秋】之二十:沂水回教门之昆仑拳
原创 武源堂吴景川 武源堂
昆仑拳是以创编者昆仑大师命名的拳术,属于回民教门拳。昆仑拳与查拳、临清潭腿、少林拳等武术门派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昆仑拳是北宋时期诞生在鲁西古临潭村龙潭寺,发展于济南清真南大寺的拳种,属昆仑派内传小架子拳,内容以纯格斗为主。
昆仑拳原叫昆仑弹腿门,包括昆仑内传小架子拳、临清潭腿,水火潭腿、查拳等拳术,或统称“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四大流派。至清末,马良任济南镇守使,把查拳名家杨洪修请到清真寺做阿訇,改教查拳为主,属官办性质。凡在寺学习查拳的学员一律发给证书,有教师资格,一时都以拜杨洪修为荣,使查拳迅速得到发展,其他拳术很少涉及,特别是本就密传的昆仑小架拳极尽失传。
近代昆仑拳理论的奠基人和传承人是沂水县清真寺阿訇米成歧。
米成歧
米成歧(1883-1977),阿訇。山东济南府米家老寨人,出身少林世家,其曾祖父曾在少林寺为僧12年,艺成后在家埋名密传子孙。米成歧自幼习武,深得家传,轻功高,拳路广,能倒立盘柱上楼。12岁时在济南擂台比赛获奖,后入济南府西关拳房,师承金玉田,马云章,马升平三位名师教诲,系统学习了查拳门中的拳、械及秘传昆仑派小架子拳。
米成歧因武术功底好,随师多年,深得精髓,受到三位恩师的一致好评,艺成后又入北平(京)市伊斯兰教学堂学习,取得“挂账”资格(即阿訇),回济后被聘任为沂水县清真寺文阿訇(掌教阿訇)。
米成歧少有高名,学识渊博,文采出众,熟读《可兰经》典,为人低调,深藏不露。在任沂水县清真寺阿訇初期,他藏武显文多年,机缘所致,与肖羲之阿訇结识,并成为良友。
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沂水县老清真寺礼拜殿堂内壁画载,沂水清真寺一直有习武的传统,在1850年就曾聘请过沂水县南乡大成庄村(今属沂南县)董、沙两位拳师到寺传授拳术,当时前后回族青年有200余人参加学习。
时至1922年,时局动乱,民不聊生。沂水山岳众多,土匪横行,特别是回族群众,大多依靠手工业、小买卖赶集上店为生,亡命之财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生存,沂水街回族群众要求沂水县商会出面,又到大成庄聘请了回族拳师肖羲之到沂水回民街来传授回民青年拳术。次年,一直藏武显文的米成歧一看回民街上大多数青年都喜欢练武,心里非常高兴,也开始在寺里教自己的徒弟。后来传出去米阿訇会武术,登门求教的青年逐渐多起来,善门难开、善门难闭,地方小了也教不开。于是在1925年,米成歧在清真寺里开建了练功场子(此时,肖羲之因其他原因已到莒县)。至1928年,经沂水县政府批准,改练武场子为沂水县“清真寺国术社”,社长米成歧,副社长沙文祥,开始正式挂牌招生。
据《齐鲁讲武史话》记载,沂水县国术社是山东省最早的县级国术社之一,主要教授的武术套路是长拳溜腿、反六角式、十路埋伏锤等(属查拳类)。至1930年,学员增至70余人。同年,在城西门外参加了全县的武术比赛。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沂水县时,国术社解散。
国术社从成立到解散前后十年,米成歧阿訇除教授查拳门类拳术,也教家传的少林六合拳。对秘传的小架子昆仑拳没有公开教,主要教了自己的两个徒弟沙桂贤和赵厚德两人,其他人很少掌握。据米成歧阿訇当时对弟子说,他学昆仑拳时听老师说的,只教亲传弟子或阿訇一级的人物,对外不轻传。再就是昆仑拳属小架子拳,难学难练,难出功夫,需用心法配合去练才行,也不适合在大众化中教学,因此,现在昆仑拳已基本失传。虽然有叫昆仑拳的,已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密传昆仑拳。
沙贵贤
沙贵贤(1915-1989)自幼跟随米成歧阿訇,是米成歧阿訇的亲传大弟子,较为全面的掌握了昆仑拳的拳械功夫。国术社解散后,沙贵贤积极投入到抗日志愿大队,因年轻有为、思想进步、有功夫,在参加军训时成绩优秀,被提拔为抗日志愿大队小队长,同期,经沂水一区农校校长李贯一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因形势需要,经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批准,原抗日大队改编为“沂蒙回民支队”,沙贵贤被调入后改编为山东纵队司令部直属警卫连。1942年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警卫连扩编为特务团,沙贵贤被安排到特务团青年营里当班长。沙贵贤自参加抗日队伍后,曾参加了王峪伏击战、垛庄伏击战、梭峪遭遇战、对崮突围战,在遭遇战中,沙贵贤曾用昆仑拳中的刨地势、水旋势,连续手刃了两名日本鬼子,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
沙贵贤最后一次战斗是对崮山突围战,此战斗中沙贵贤受伤退出一线部队,被安排到沂水县铜井区委(现属沂南),并以教师的身份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因沙贵贤在清真寺学过《古兰经》,熟悉民风民俗,有一身好功夫,又是回族青年中为数不多的党员,1945年被当时回民抗日救国会兼任华东局民运工作的刘格平主任调到身边任机要文书,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1949年刘格平率华东局干部南下,沙贵贤因伤在身没有随部队干部团南下,而被留在了铜井区委,解放后,经组织谈话和本人同意,被分配到铜井供销社任业务主任。
沙贵贤退出一线部队被安排到铜井做地下工作时,就和本地人结婚,解放后,一直在供销社工作,当时百废待兴,沙贵贤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工作积极认真,任劳任怨。工作之余,恢复体力坚持练功。自1953年始,多次参加山东省临沂专区华东区等地组织的武术比赛及民族运动会,都获得过优异的成绩。
沙贵贤一生育有三子三女,因时局不同,加之工作任务重,自己的功夫很少传给后人,六子女中只有二女儿学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沙贵贤旧伤复发,身体已不如从前,经批准提前离休。
沙贵贤离休后思乡情结重,全家又搬回沂水回民街老家,安顿后,看着自己的长子长孙(沙洪江)甚是喜爱,觉得自己跟米成歧阿訇学的昆仑拳秘技,以前工作忙, 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女,现在退休有时间了,不能在自己这代断了,需要传承下去,遂开始从基本功教起,经多年辛苦,全部把自己心血和自己掌握的拳械、功法等教给了大孙子沙洪江。
沙洪江演练昆仑拳器械之杨家枪
沙洪江(1965年生),八岁开始习武,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练功刻苦认真,尽得真传,另外又得到外祖父彭玉存(1896-1983,肖羲之弟子)的查拳真意,武术基础雄厚,多次参加省、市级武术比赛和全国赛区的民族运动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于2012年创建了沂水县传统武术龙健搏击俱乐部,多次免费举办昆仑拳少儿培训班。2014年7月,中央电视台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对沙洪江的昆仑拳进行了专题报道。
沂水昆仑拳从理论、套路、功法都非常全面。理论上采用的是明朝洪武年间钦天监王岱舆的“水火气尘四行合一”理论,效法宇宙“相生相克、生生不息;阴阳互补、物极必反;静如处子、动如雷霆”的法则。武术基本功有单招八式,溜腿二十四式;徒手套路主要有:七步拳(亦叫水火七步拳)、水火六势拳、十八手和火势十路弹腿;器械除刀枪剑棍等套路外,主要有具有民族风格的“三杆”、“三鞭”、“三铲”。“三杆”指沙家大杆、梢子杆、牧羊杆;“三鞭”指虎尾鞭、赶山鞭、双手鞭;“三铲”指方便铲,功力铲、汤瓶铲。另外,在杂械中还有三铲,都是回族群众平时使用的生产劳动工具,就是整牛皮的牛皮铲、整羊皮的羊皮铲和缝制皮衣专用裁缝的缝铲(亦叫凤铲),而且都配有武术套路,攻防合理,独具特色。手型手法、步型步法也和其他拳种不一样:拳形为锥子拳(如妇女纳鞋底用锥子型),掌形为含形掌(如掌内含物状),发劲只一个劲,就是崩发劲(类似形意崩拳)。起势和收势也和其他拳种不一样,都带有民族特色,有文起势和武起势,如用水火气尘起势:水势用“四旋身”,火势用“三恭手”,气势用“举意”,尘势用“拧筋”;收势都采用“纳四相混沌式”,步型站犁形步,步法主要有:行犁步、驼形步、马奔步、灵蛇步、跑步等。
昆仑拳一直称属昆仑弹腿门,自称水火查拳,实际是昆仑拳中秘传的小架子拳。正宗的昆仑拳多年来与查拳混为一谈,不知其踪。近年来,通过沙洪江老师多次参加武术竞赛活动,也多次到北京展演,经专家发现合意,认为是已失传多年的正宗的昆仑拳。
昆仑拳按序代传承,若按济南南大寺算
第一代:金永惠,山东济南人,传世名“金三把式”。
第二代:金玉田(1845-1918),回族,济南人,号称“小金三把式”。
马云章(1852-1915),回族,济南人,回族赞传的“四大名师”之一。
马升平(1849-1921),回族,山东临清人,号称“西洋鞭马武”。
第三代:米成歧(1883-1977),沂水县清真寺掌教阿訇,济南米家老寨人。
第四代:沙贵贤(1915-1989),回族,山东省沂水县人,米成歧阿訇大弟子,离休干部。
第五代:沙洪江(1965-),回族,山东省沂水县人,沙贵贤之长孙,昆仑拳主要传承人。
若按沂水县主要传承人米成歧算
第一代:米成歧
第二代:沙贵贤
第三代:沙洪江
图片
作者介绍:吴景川
著名武术教育家,中国武术八段。少林俗家弟子第三十世,少林王氏传人第九世,少林杨氏传人第三世。
现任北京兴华大学武术客座教授,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兼职教授,多年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
吴景川崇文尚武,出版多部武学著作,并被中央电视台4频道“体育在线”栏目和山东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先后报道,在文学、书画领域亦多次获奖,现为临沂市武术协会顾问,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