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杂谈
绝世武功论武学(上)(摘自网络)
一、传承
爷爷的爷爷说:江湖险恶,功夫就是饭碗,武功决不外传!!!
爷爷说:世道变了,练武只为防身,绝不欺男霸女!
我说:练武只为健身,只图一乐!
二、武术阴阳要义
内家拳均以阴阳为本,世间之大莫过于阴阳,阴阳要有物所指才可明理!不然必入混沌!学武,须知人体之阴阳,知其一才为武之大道!凡人体关节处顺折面为阴,反折面为阳,面者,脚底脚面也,手心手背也,腿前腿后也,内臂外臂也,腿内腿外也,前胸后背也,后头脸面也,细微处,指间也,脚踝也,项也,.......
知阴阳才可五弓备!你们可要注意哦!爷爷的爷爷说,这话要值白银一两,好米一石哦!
练武者要知用阳练阴,别无二法,谨记!
阴阳是个世界,我们武学的阴阳说的狭窄些:阴阳是身体与思想的结合,其实就是人。
身体有前后,左右,上下之分,这是武学大体的阴阳。
先说左右,左右很简单,身体中心线一立,左右明了,左右相似,可是略有不同,于是有左撇子,大多是右撇子,为什么?这与天地有关,为什么因天地的关系大多会是右撇子?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左撇子好,这是天意,都说左撇子聪明,我没统计过,我只知道左撇子具有这个右撇子世界给予的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成功的机遇会多些,我的一个孩子是左撇子,记得小时吃饭,姥姥总是叫她用蹩脚的右手来夹菜,还一遍遍的教育她,一定要把左手的习惯改过来,我哭笑不得,虽然心下反对,可是不能说,我是支持她保持左撇子的,这是个好习惯,习惯地保持这个好,碰上右撇子的秩序世界,碰撞就是锻炼,譬如,人行道,开车,,,我们由习惯造就的东西很难把它改正,譬如右撇子的右侧总是力气大,这个力气大在我们练武者却成了最大的阻碍,肌肉的僵紧状态很难把它改善,所以,左撇的优势就是左右力的平均程度比右撇子要高出许多来,自然练功做事效率高些,很简单,起点不同的缘故。
所以练武左右没有定值,不要总是左侧,或是总是右侧,练套路正练一遍,反练一遍这样会很有意义,练动桩的最初右撇子觉得右侧感觉好,练着练着就不行了,这时左侧却有了优势,为什么?练武者要思考。这里有个学拳容易改拳难的大问题。
左右之枢纽在锁胯,胯不锁,左右不合。
再说上下,上下大体指两腿与上身,这个比较难,两腿难练,上身也难练,枢纽在丹田,就是腹围,我的丹田定义与一般的不一样,我说丹田是指腹部除了有骨头的地方都是这个范围,这里建立了,上下基本就明了了。上下关键俗话叫塌腰,塌腰之重在丹田,丹田带脉拉起,齐活了。
说前后,前后以中柱为枢纽,就是脊柱,脊柱难练,不剥离难得弹力,这个在太极拳当中基本就没有了,所以,练拳者要思考,他们说前后,有个背部呼吸的问题,其实那是感觉,就是背部肌肉练没练着的问题。前后合重在脊柱,阴阳在肌肉。前有胸腹,后有脊背与肥臀。
说这么多,实在是无稽之谈,因为阴阳是整体,我们把他分而知之是无法之法,一个球体实在不能找出一个中心点来的,我们现在用枢纽,上下,左右,前后来分述,万分不正确,这个要知道,说前后,其实就有上下,说上下,其实就有左右了,重在枢纽,枢纽者,联系之关键也。
说了这些上面的还不是重点,其实我写这文章的重点是想说明大力与阴阳的关系,写不好走偏了,将就看吧,练拳的“最初”练了个虎虎生风,很得意,其实错了,我这里重申:要是您练拳以来从没有体会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遗憾,您跑步去吧。
这里再说点题外话,我见过一位过世的老书法家写过的几句话,据说,这几个字他交给了自己儿子叫他裱起来放在案头看,
这句话是:下笔先写龙虎字,书到老时方求真。这话用在武学也很有意思,您琢磨琢磨!
三、丹田与内劲
丹田指下腹部,无所谓脐下几寸.
内家拳的特点就是发力的方式与劲力的通达有明显的独到之处,故为内家,这样就不得不关注丹田,丹田是名谓而已,它的存在与劲力的生成及浑厚是互为左右,也可说是阴阳关系.
说丹田必说命门腰椎,无腰椎也无丹田,无丹田决无劲力,这就是腰脊板似牛之说!
当然,还有诸多因素!
道家与佛家的修为与丹田的关系是怎样的?
道家修为分为动功,静功等八个方面.我们只说动功与静功!道家的动功只是相对于静功而言,有导引,服气,缘督,吐纳,武术等,道家静功表现在一个"静"字,有心斋,坐忘,存思,内视,守一等.综观道家动静各功,在练功时,无论外形动与不动,但精神活动都要保持相对宁静,即为"动中有静""外动内静"静中有动"佛家也是大同小异,这就是丹田修为的必须基点,<静>.
可见,"静"是一切道佛修为的关键,一代大师吴图南先贤在他的<科学的内功拳>里把心宽腹实定为一切内家拳的基点,这与我们时下的各种太极拳也是切合的,于是人们自然的把"静","心宽腹实"自以为是的找到"松"这么一个外衣来穿着!
很对么?
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我们总是看到师傅对刚拜师的弟子说:站桩去!画面闪过一站就是三年!可见,站桩的重要性,先不说这种方式的对错,我们说站桩与丹田有什么关系呢?
马子步一开,不动为"静","松"站为本,于是漫漫坐了下来!丹田似乎是实了,你们注意哦,是"似乎"哦?
这就是内家拳的特点,也是道佛修为的特点哦!佛家有小乘,大乘之分.佛祖在他的<金刚经>说: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既是般若,佛法难修,人人有佛,可是佛无二法,你得到的可是大道么?
内家拳连广场上的老妪也会几招,说来也是头头是道,什么麻,热,涨,清爽之类,此为修为道上的拦路虎.但也不是坏事!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既是,若做如是解,既名般若智.
你的丹田真的实了么?
我们探讨的可是武学哦!可不是修身养性哦!练武,不是丹田自己的事情,它不过是结果中的一个实物表象而已!扑鼠的猫,捉鹿的虎,你看到它的四肢了么?你看到它的眼神了么?你看到它的腹围了么?武术只不过把人变成杀人的虎豹而已,当然就是站住的问题,当然就是扑出去的问题,这就是内家拳的浑圆力,整体劲!不动则已,动则如猛虎下山,所以,迈步如猫行不是练法,是练成的结果!象扑鼠的猫那样一触即发!当然,练法与结果也是相互依存的,看待的角度不同,意义相差很大。
站桩是练武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哦,丹田是劲力的必然,静坐也可得哦!
套路是练武的一个途径,但不是随便打的哦!
要是爷爷的爷爷在,他会笑掉大牙的哦!
大道归一论丹田
人体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这好象是道家的东西,其实,佛家也有,此为大道归一。
我们练武的都知道丹田很重要,这里一般都在肚子上做学问,好像肚子好了,丹田就有了。至于上中丹田那是玄学神学之类,纯粹莫名其妙,不是正道,我这里说个好像道家很“好笑”的事情:它把丹田修炼叫修丹,修丹很谨慎,一旦火旺烧身会“干锅”,它的意思是,下丹田到了一定时间要改变修丹的位置,不然会有问题,我不知道干锅会怎样,我只知道锅也许干不了,可能水永远不会开才是真的。虽是闲谈,望武者深思。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有说在脐上神阙,又称祖窍,有说为足掌心之涌泉穴,其说不一。都对,只是都是隐喻,怎么知道也是假的,就是那个不知谁也不说,不说不说吧,存在却是真的。望武者要记住。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这些叙述有顺序性,不可颠倒随意为止,这就是层次,有乱修的,不知是不是能够成型我不知,反正家师说这些的时候一丝不苟。我说“修”就是“练”,动作也是,静坐也是,形式不同,目的是一样的,此为归一。? 说说“意守”。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佛家叫持戒,此为归一。
丹田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这样很好,这在武学中很重要,其实,我们修炼,练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或是一点,所以,范围很重要,这个不要执迷不悟。
人身虽有三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我们看不到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世相就是这样奇怪,感知未必就是“真”,未知未必就是“假”,不是什么神秘,是真的不知道而已。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这都是练功隐喻,其实很简单,我们不谈,也不是不谈,因为谈了也只是谈了,与您无意义,而且您还会因为好奇而做许多无意义的尝试,多走许多的弯路,这样,我们谈我们能够理解的现代思想,这样对你的武学及身体更有理解力才是我的目的。
好了,这里丹田叙述基本结束,我的文章的意思是引出上中丹田的重要性,一个下丹田很重要,可是上中丹田不注意,也许不干锅,可是水是永远不会开的哦,就这样。
练太极拳,要多看文章,多琢磨,没有真师,看个字眼记在心里,没准就是大道。
不过,说实话,谁会无端这样吐露真言啊,请您擦亮您的双眼吧,我说了其实也就是说了,没有隐喻也白搭,因为您只是看看啊,看看要是能够出武学,打死我也不信。
看书不若念经,念经不若神游,神游不若打坐,打坐不若静思,静思不若呼吸,呼吸才是大道。
呼吸非呼吸,乃修丹也。我是说着玩的,以此来说明道佛与武学实为一体,此为归一也。
要学武,还是动作为最。此为大道。
四、武之真义
一 "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二 "意"是内家拳劲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练法,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此为"学拳容易改拳难",谨记!
三 "丹田"是代号而已,不可执迷不悟!确切说,是“古人在未知神经系统,屈伸肌之前一种模糊的粗浅认识而做出的一种模糊的定位名称”,其本质只是交感神经支配屈伸肌群的能力而已,能力越大,我们就说丹田越足,当然这只是它的主要方面,也还包括肌肉本身的力量能力,望习武者深思!
四 "阴阳"也是代号而已.最起码功夫初期是这样的,确切说对武者是指身体肌肉的两面性,我们人体所有动作的产生就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或伸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譬如,握拳的动作,本身是掌心的主动肌收缩(阴),掌背的伸张肌伸展(阳),在同时作用骨骼而产生握拳的这个结果.可是,人类的成长却退化了辅助方的主动,大力加强了主动方的作用,于是,神经系统也慢慢削弱了对辅助肌的细致支配,以获得一种适合人类进化的单向的独特省力运动方式,可是,这就是我们内家功夫的天敌,即为阴阳不均!
五 所谓"圆",最初,就是神经系统支配两面肌肉的能力,重新增强与扩大达到"收"与"展"平衡,自然自如的真我状态,以期更加协调省力,无论传导出击平衡达到最佳,此为"圆"的建立,当然,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也是功力的组成关键.
六 "松沉"是肌肉收缩扩张时神经感知系统所带来的感知觉,是人体感知自己异与常态后所传达的一种自我相状,"沉"只是感觉,只是肌肉参与运动数量增多的关系,因为理论上它未曾增加也未曾减少,当然有细微的改变,相应,速度与力量在肌肉更多参与的基础上更加增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七 神经、肌肉、骨骼、、、生理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无我相,即为脱胎换骨,最后自然而然,出手即为招,当然,这还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强化过程!
道破天机!!!!!!!
五、练武次序
时下练武者对于武学总是似是而非,总以为套路越多越好,于是,学了小洪拳又赶紧练形意,看到太极不错,又陈氏杨氏的勤练不辍。实在是无稽之谈!
老一辈的武学家实在是笑掉大牙了!
太爷爷当年对爷爷说,功夫不是这么练的,小子!爷爷说,那你怎么什么也会啊?气的太爷爷扭头就走!其实爷爷说我那时只是在学着你五爷爷的虎形玩而已,没想到你太爷爷生这么大的气,到我23那年我才知你太爷爷的话的分量。
武功很苦,苦在一个功上,若是没有“功”字,那就简单的多了,这也是练武者的一个最大门槛!
练武者,要知功夫的次序,如建设架桥,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才是,不然,就是空中楼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当然,怎么快速的达到功的标准这是我们最最头痛的事情,这先不说!
所谓的功就是饱满的浑圆力,就是阴阳的平衡之说,这就是地基!建筑的材料!
有功就行么?非也,套路是一式一式练的,一个动作完全变成了自己的自然意识形态后方可继续下一式,于是,慢慢累加以至于出手自然,这是传统的练法,如太极,最初也就是十三式而已。
爷爷说,也有不练套路的,其实懂了步伐身形就是真正的高手了,你要看明白哦!是有了真正的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哦!近代的意拳就是这样思维与练法的楷模,可惜,大部分的意拳洗练者还是走入了内家功习练的误区,形式变的怎么特别,可是本质还是内家拳练法的老错误!一个“松”不知害了多少痴迷的人啊!
现在,我们说套路的打法,在我们没有阴阳平衡的浑圆,在我们没有动起来的动功之前,谁能打得出来一套漂亮的太极啊,说做操是最贴切的定位了!
于是,我们先贤在套路的运动上加上了“如履薄冰”四个字,真是聪慧啊,是什么意思呢?
是生生涩涩的东西怕跑了!什么会跑啊!
“功”!!!!
走起来的功!抓人的功,推人的功,出拳的功,你说这么生涩的功能打人么?非也,
练吧,练熟了再打,再找人打!慢慢打,再快点打!要用“功”打哦!
这就是大师,大师只有一个,非有两个!有二即假!
六、也谈站桩
中国拳术在世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桩功应该是最大的功劳,老一辈的祖训总是界定式的要求,它要我们无条件的服从为要!无可厚非!
因为时代的变迁,这要求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以达到适应这个速度腾飞的社会!
武术的桩功是历年来的研究课题,我不知道他们是在遮掩还是确是不知!反正就是在我看了无数的理论书籍之后还是一头雾水!真急杀了我这个本不是快嘴的人!
我敢说,若是中国的武术总是这么独自跳舞的话,我想不久以后,武术的骄傲应该不是我们独有的了!
我最近看过一部影片,名字叫《暴力街区》,我记得他的运动特点是用了一个流行的名字叫“跑酷”,这个流行于法国的运动方式,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达到了令人无所企及的地步!其实,在这个影片当中,它涵盖了我们武术的大部分高层次!我不知他的训练方式是什么,可是他的成型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再说我们的武术桩功,很多现在的武术达人,有很多还是年轻的成就者,可是一开口什么“丹田”,“气血”,什么“元气”,好像这是祖先的牌位一样供着,张口就发出一种千年的腐臭来,我这么说并不是我不尊重先贤,反而,我是最崇敬于他们的,可是,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增加,我们还是这么顺手拈来先贤们的东西,而不用自己负责的科学的方式来剖析,却用了先贤们的智慧做屏障来讨几个饭钱,我想先贤们在地下也是鄙斥的!
很多现在的武术理论,也打了现代科学的幌子,可是翻开来一看,不由人大失所望!还是什么”丹田“那一套!总觉得是扯了大旗在作书!我的意思是说在“我们”混沌无知的情况下,丹田应该已经不是“我辈”浮躁者探求的范围,太远!
也是!!!!!!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没有站桩的实质麽!惭愧!
看官注意了!武术其实没有什么书可著的,因为就几句话而已!这就叫真传几句话,假传万卷书!
为什么要站桩呢?因为人体只有在意识专注的情况下,小脑的神经系统才能最大限度的支配我们平常已经萎缩的辅助肌《就是阴》,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阴面肌肉就会全部激活,于是阴阳平衡,功成!
就是这么简单嘛!看样子我是不能出书了!有几句话的书麽?
知道了神经调配肌肉的方法了,你知道神经怎么才能快速调配肌肉么?
啊!打死我也不说!哈哈哈!!!!
七、武术中的劲
武术,中国的武术,我想若是离了“劲”不能言!
“劲”在武术中犹如身中的骨,是互相的关系,是一体,不可分说,也如灯光,灯燃必有光!
前人把劲细分,有:明劲,暗劲,化劲。。。不一而足,无可厚非,我不甚赞同,因为这不利于奋进者求学参悟,把本来非常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甚完美,只说不甚完美!当然,有需要者喜欢这样明晰,我的意思是说,记录只是为了帮助,帮助特别需要帮助,帮助应该需要帮助的那些奋进却无门的渴求着,至于已经入门者,他自己会知道的!应该会知道的!这是我的思想,所以说话可能偏激!请谅解!没有反对的意思!真的!没有反对的意思!
“劲”我理解应该无明暗之分,只是有大小之别,在自己的个体是这样,在人群互为之中应该也是这样!
先说个体,自身的劲力,随着功力的精深,就是神经支配肌肉能力的增大,从外到里慢慢成为一体,自然,人们的力度也慢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动无有不动,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呼吸的牵动往来所带来的表象感觉!在佛家,道家这时又有了各种呼吸定位的表象,如:风像,息像等!在这里我以为无论怎样定位表达都是指一种意思,就是因为神经支配肌肉的能力而已,一吸一呼往来牵动肌肉与更多的原先省力废弃的肌肉参与运动所带来的感觉表象反应!功力越大,表里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应该说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我们的功力就越大!就这样由外及里,于是,前人就说易筋易骨易髓,说法不同,道理唯一,无论叫father,还是爹地,都是我们的有且仅有的父亲,仅此而已!
表象不是实质,表象只是与实质有联系,我辈总是执迷于表象却看不到实质,于是,有的执迷于呼吸,要重呼吸调整,有的执迷于拳架的规整,高低,遍数,岂不知,都在执迷表象忽视本质,不是不行,只是说,这种执迷会大大延长了通向武术的准确道路,若是这种延长无限期归结到我们的终生,求知奋进的意义在哪里呢?
再说“劲”对于群体互为的大小,个体如沙粒,如山川形态各异,作为人群、瘦弱、肥胖、高矮无所不同!当然,对应的力气,健康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劲力就会有大有小,醇厚功力的瘦小者应对醇厚功力的肥大者,一比就知,劲力的大小只是相对的,要有一个界定才有意义,这与各种运动相吻合,例如举重,拳击等等,要分级别才行!所以各种功夫有各种工夫的技巧与长处,我们武者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拳种来精进!这样才能发挥于自己身体对应的极致!当然,可以博采众长,可是这却不是明智的,因为我辈已很少有这样的大家了,如先人大家孙禄堂,我们只能膜拜了!我辈不如,真的不如!
学拳要懂理,就像学佛要明心见性,若只烧香求福报,一辈子糊涂!
重申,诉说只是用了我们众生的普遍理解事物的方式表达,希望是让众生知道然后快速找到那个东西,但是,在你知道这种东西之后就有了变化,这时,修炼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不然会有害于身,所以重申,我之语言,不能确切表述具体,我只能用我最大的理解来表述我们需要的“那种东西”但是,这确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佛祖《金刚经》翻来覆去在重申,可是最后,他好像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找“劲”源
佛法普照,广撒善缘,遵照师训,惠泽世人 !
近来看许多的书刊、视频,我不知我们的老师是含了怎样的一个心态,对于其传授好像总是在周旋,使我们的内家功夫弄得更加的高深莫测,这实在不是我们先祖的本意!
当然,这里面好像有师傅自己的看法在,觉得恐落入恶人手中遗祸于世,大可不必!
师傅精心挑选的徒弟也在祸害人事的举不胜举,什么都在变化中,没有预料性,譬如,弹药,正因为有众多的可能性难道我们就不能研制它的先进么?这是俗人愚钝的一面性!
我碰到过这样的询问者,他是一位特警,也是一位武痴,在我家师广泛授徒的时候,他来质问我,因为我是师傅授权的操作者,他来问我,何谓“武道”?他说,他是警察,他的意思是,这样茫然收徒不分老幼贵贱,不分忠厚善良,若是为恶者得之,岂不给他们增加了负担?我说,你是警察,你们当中也不乏犯罪者,那岂不是与社会为恶更甚?难道能够增加道德鉴别的关口么?即使有关口,可是“罪恶”是什么样子呢?他于是没有说话!后来的交往中,是我把他拒之于门外!他自以为他是智者,他自以为好东西应该是他这样的智者独享,他把别人都看成了傻子!
智者是明心见性,正如师傅所言,不是看不到,只是不能说!
说多了,偏题了,我们的博文是怎样快速找到劲源!
时下练武者,广泛普及的还是太极为最,我们就以太极为例,家师也是这样授徒的,尽管这似乎不是他的传承,他说,哪个普及哪个好,都一样!
师说,这里我借用佛教口吻,以示真诚,不是胡说!
师说,学拳,要知道学拳的步骤,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在底层做中层的事,那是妄想,不是不可,是白搭!
家师说了一个事情:不会飞纵的人,叫他捉蝴蝶,捉花丛招展的蝴蝶,你的身法怎么的正确,你的外形怎么的好看,没用!也许能碰巧,可那是傻猫死耗子的事情!
说太极,老师一上来都说要虚灵顶劲,师说那是傻谈,虚灵顶劲是已经有“劲”了,这在初学者就是越级!你硬要他这样做,那就是叫他犯错,他只会做外形,把脖子绷起来了,我说初学不是虚灵顶劲的问题,不是身架中正的问题,是意识怎么集中的问题!是怎样快速找到劲源的问题!
意为先!这是所有内家拳的灵魂!当然,我们是偷了佛,道的法子!
当然,不管杨,陈,吴。。。。各式都快速的打下来再说,《我们用平常的普遍练法说“劲”》。切忌,在学套路之前一定要知道不可用力,就是在无力的状态下把套路乱熟于心!
然后,这个就是重要的关键了,走架时一定要平心静气,不可用音乐,不可在人多杂乱之处,把思想拉到自己的动作运行中,不用一点力气,慢慢的慢慢的动起来,当思想外驰时赶紧把它拉过来,怎么拉?眼观鼻,鼻观心,顺势把意念定在腹部《所谓的丹田》,然后再走起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外驰拉回,外驰拉回,这就是“戒”!
感觉好的,表皮不久就会有麻、涨感觉,动作也有飘飘然以及自己无意识运行的诸多现象,这就是“劲”的初端!但切记这不是太极拳的如风摆柳!
在这里家师把它叫做“功的表象”但不是坏事,可以说功沾身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家拳的问题:在我们走架动作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上身带动下身来动作,这是最大的错误,应该是仔细体会用下身的蹬力来“摧”动身体的进后退步与左右的动作 ,这样才能慢慢体会力下沉,意不外驰,等最初的入门功夫!
这是太极拳的大多练法,走架多于站桩!
这里,还有一种,家师明确说,站桩是入门最切实际的方法!
至于怎么站法,姿势与方式造成的进步各不相同,这里也说平常练法,因为我以后会另篇专述,这里就以混元桩为例,高低无要求,屈膝就行,意不外驰,方法同走架,当你坚持10几分钟时,你试着动一下,那种动而难动,欲拔难出的感觉就是“劲”你要畅游其中,留住适量加深扩散,要一定注意呼吸平稳,身体体力及一切变化不可有难承受之意,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赶紧休息,至于更快捷的方法,另述!
重申,意不外驰之法,眼观鼻,鼻观心,,,适用走架,适用站桩。
重申,站桩尤为重要,
重申,走架套路要在上述情况下连打三次以上方为有效!
此述只对初学太极而言!一家之言,请自己定夺!
九、劲的实质
再说“劲”!
如此反复,因为重要!
家师训诫,”劲“就是力,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平衡力,这就是太极拳用阴阳鱼的一个主要用意!更确切说,其实是一种“能”的外显!
如是我闻,借用佛祖这句话,以示真实,如此,世人可有所依,如足有所踏,物有所出!是武者一大快事!不可执迷不悟!
家师训诫,至于气之所言,先贤确有隔空打人之实,其实,也不是神秘,因为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守恒定律可知,若是我们物理水平极高,可以一目了然,“我辈”武者不可执迷不悟,气有!已不是现在“我辈”浮躁者所能涉及猎取的物件了!这里这样说也不对,因为我们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都在与气打交道,说“气”是指众生迷茫的隔空打人之气,此气与呼吸之气有天壤之别,活着的人身上都有,至于死去的“人”身是不是有我们不提了,怕吓着你们!对于我们在网络上游荡的,对于闹市中显身的,还是踏实些用功作业为好!
那样,现在我们把劲用力来解释虽然片面,可是在拳学初期我想还是有效的,这有助于我们世人一贯的用“相”来理解世界的本性,但是,我这里声明,这种表述其实是不准确的,容易使我们走入一种极端的“实”的误区,以至于危害我们的身体,所以,这里要知道这种表述只是暂时的一种过河的船而已,不可抱定不放,以至走火入魔,这样,才是这种表述的实在意义。好了,既然“劲”就是力,我们就有了处理它的办法了,世人就是这样愚钝的,说apple,摸不着头脑,说苹果,一下子就亲切了!
十、桩功之要义
武术桩功分静桩与动桩。单纯的从外形是这样的说法!其实桩功都是动的,不仅是桩功,人其实就没有静的一刻,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这我们需要知道!
静桩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拳意”!
动桩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拳形”!
这是我们“武者”一定要知道的东西!加“”以区分武者与养生之区别!
先说“静桩”,静桩,各式纷杂,千奇百怪,但大多都以浑圆桩为主,为什么呢?这是我们武者必须保持的一个好习惯,每一个动作都要这样问一下,这样才能精进不糊涂!
前边其实我已经说了,武者要知道阴阳之要义,关于松静也做了阐述,在这里我们就知道我单独阐述他们的原因了!其实“关系”本身就是人生之要义!
桩的功用是为“功”。祖先觉得“功”应该先从底部抓起,这也符合从下到上的原则!当然,可以齐头并进,这个道理也有人做,也很有效,从拳种上我们也能片面看出一点点的端的。譬如“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这是老话,有道理,都是内家拳种,为何这样呢?当然是练法的问题!说这个比如,不是说哪个拳种好孬的问题,是只说明我们武者练功快慢的问题!
现在,我们说说为什么静桩是为了“拳意”呢?
拳意者,功之开端也,劲之起始也,筋之端的也!
我们已经知道松静是神经调配肌肉筋腱的必须条件了,我们又知道阴面肌肉是我们武者必须要调配的原因了!这样,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
什么样的姿势才是神经最容易调配肌肉的最佳姿势呢?
这就是“静桩”的最大目的!
拿浑圆桩为例!大多介绍浑圆桩的资料都要求“平行站立,肩宽,屈膝”,我们只从这两点具体分析站桩姿势的原因与外形的重要性,然后,你就会自动分辨所有站桩动作的真假与否了,因为,站桩的姿势实在是太多,不好一一细讲,知其一,就可知全貌!
为何要平行站立呢?这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人体走路大多都是八字,这样,在长久的运行过程中,我们的神经就忽视了我们不需要多余的内侧肌肉调配的功能,而顺势把更多的精力充分的运用到适应地球引力作用下而省力的外侧支撑上!而平行站立,就改变了这种八字站立方式,使我们的内侧肌肉在站立时为了维持自身的平衡而不得不参与了运动,于是,慢慢从别扭到适应到神经自由调配,这就是平行站立的原因!
在这里要注意:两脚平行,是脚外侧平行!
距离一肩宽是最佳距离么?
非也!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可以自己试验,当我们把距离往外开移一下,你会觉得,大一点的距离更能使我们的内侧肌肉更容易参与站立的姿势!当然,知道了这个道理,你自己要把握这个距离的'度’,能最大的使你的内侧肌肉参与站立的姿势就是最佳姿势!
为什么要屈膝呢?
我们已经说过,凡关节处顺折为阴,反折为阳,屈膝,也是为了练阴,屈膝高低自己调配,还是有个最佳姿势,方法同上!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我们一般资料不会透露的内家拳主要的东西!“意”!
一般教学资料把外形给你就不管了,至于阴阳也是用先人之语搪塞!可以理解!
在这里,我们在上面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几点武者的重要事项:
《一》,脚尖要有内扣之意,后跟要有外撇之意,膝盖要有上顶之意也要有内扣之意!其实这几点,你不可能一下子找出来,你可以慢慢从一开始加二加三,你要注意是加,而不是黒傻子掰棒子,拿了这个丢那个!其实,这几点不要误解,也是为了使我们的阴面肌肉参与工作而已,你可以慢慢仔细体会!只要认知了这点,所有都会迎刃而解!
《二》,其实若是只知道这个,当你用这样的方法与标准站了10几分钟时,你就会有些感受的,其实,你根本不能站这么多!没关系,两个字“坚持”。为什么呢?因为,我怕你还是找不到什么是“拳意”!当你觉得实在累了时,你可以抛了那许多的“顶。扣”之法,当然姿势外形还是不要变的!就那么松站也行,不怕你站跑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秘诀啊,当不累的时候再慢慢把思想加上去,这样,总是会有的!这里说个重点了!一定要注意!当你站过了疲劳点,想停下来歇歇时,你要注意了,你在要挪动自己的双脚的时候不要快速动作,慢慢的动一下,或是用你的思想动一下,有一种拔不出来的感觉会注入你的双脚,你见过旧时打墙盖屋要用脚活泥的吗,或是你自己也弄过?趟泥步也!这就是“拳意”!实质:阴面肌肉参与运动的感受,当然这个时候只是假象,它在你休息过来时就没了!不过,你要记住它!一定要记住!在这里,我们用皮筋来增加你的这种感觉!“皮筋”!!!!
《三》,皮筋!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对于初学者而言,当你在上面站桩里知道什么叫拳意的时候,这时,你要在你的身体上用你的思想加上这个东西!”皮筋“。譬如:内扣之意,就是把你的两膝盖之间拴上一段皮筋!这样,就有拳意了,当然,最初,肯定不行,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以此类推,胯与脚踝间,脚后跟与外界之间,尾椎骨与大地之间,大椎骨与重心点之间,两手之间,左手与右肩,右手与左肩之间。。。都要有皮筋!
《四》还是皮筋,因为我们只是把二者之间联系了皮筋,这样就会使拳者慢慢在站中容易使姿势变形或是发生误导,如此,我们不得不还要用皮筋把我们二者之间的两端与外界再用皮筋拉住,这样就有了互争相对的阴阳矛盾力了,譬如:还是两膝,当中间有了皮筋的牵拉时,我们也要把两膝外侧各用一根皮筋拉住,这样以此类推!
有了这些“姿势,意”,其实所有的意思我们一定要从意上走回来,那就是真正的阴面肌肉用起来,在表现上就是有上还有下,有左也有右,这里是指“纯力”也!
这就是“静桩”之要义!
重申:在站桩中一定要学着提肛,就是忍大便状,可是不要真为,是意为之,要知道速而有害,这至关重要!先知道,我还要详述!
最后重申!这些动作一定“要在一个呼吸平稳,意为平顺的基础上”修炼的!不要产生憋气,压气等不符合身体健康的“一切行为”,以免顾此失彼!这样,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然,学了之后,叫太极家们耻笑!说我们糟蹋东西!而且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度是衡量好坏的标准!这样,就无好,无坏,无大无小,这也是就是太极一面!
站桩图,以咏春拳桩做桩,主要看脚的位置:
十一、内家拳中的重要之诀:圆裆!
会阴,肛门,生殖器官,尾骨在人体位于左右之中,中者,左右之系也,除椎骨外,左右之肉体在中部以会阴为主而联合,如此,此为左右之中柱,中柱实则左右接,左右接则可谓一体也!
随着我们的前后左右之锻炼,我们的左,右各侧似乎很易达到一体,可是当真正推手或是技击时就是因为会阴等中部的不衔接而左右不能为一,所以,难化难打,为什么?不是真圆啊!
十二、武学之五脏
五脏在内,心,肝,脾,肺,肾也!在天,金木水火土!仁义礼信智也!金木水火土乃五脏之因,仁义礼信智乃众生之本,不离不弃,则,心肝脾肺肾无不各显生机哉!
五脏之为在内互为条达,显于外则神意力备足!
借先贤之语:心如猛虎,肝似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为最灵便,肾气制动快如风。
十三、上乘武学之:合
合者,一体也!世之万物,非和不顺!缺者,憾也!
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此为本身之合,非合不知身健!这不是内合,是众生称谓之合,是武者之基,在武者当以站桩,运动得之!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形之合,初,非有武者之拳意,似有形无意之涂鸦,非为之不可得,不可忽视之!当在桩功走拳中仔细寻找,似水中摸鱼,枝上捉蜓,久之必得!
又,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右三也然,此为五弓之要,在《静桩》可以慢慢体会!静桩中不知所以然者,打拳走架概莫能为之,有者,不知何年何月也!形意,通背,八极者别论!
后及头与手合,身与手合,身与步合,此为内合之外延,需从动桩,走架,或是推手中祥而得之!以后我会详解!
最后,说说都在议论的经典:内三合!
拳术之功,非内三合不能论,神气(力)意一气呵成非合不能用,我辈练拳,都是“表演”,现在更是,广场,公园,好像人不多不足以展示,这样,怎么会有心静,怎么会有“丹田”,怎么谈神意力?都说:不是大隐隐入市么?不错!可是我辈少而有大啊!
接三合说,我们的“动作”形成,此动作非平常动作,是合中之动作,它的形成从单纯僵滞的动作到熟练地掌握,这个过程有一个复杂而且艰难的记忆开始到记忆乱熟掌握的生理习性,这个习性遵循了一个重复记忆仔细记忆到自然反应的生理习性,这个习性还遵循一种间断记忆加强记忆的生理习性,这就要求武者练功不要贪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这是我们的生理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日渐精进!温故知新,故练功要知道这个规律方可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有最好的成绩!
三合之中,当五弓之要,五弓备才可入武学之门,这是说静!
再说三合之动,合必会分,只合不分不能为用,所以合中要有分,分中也合!此为虚实之妙!
合为阴为收为化,分为阳为放为打,可以互为,此为圆之妙!
到此似乎万事皆备,非也!此为一圆!非全身之圆九曲连珠之妙也!大圈小圈圈圈相连,这时我记起那时家师一句话,叫我糊涂了好久:五牛,你几时叫我摸不到你才好啊!
十四、桩功精解
站桩!如此重要,乃武者一生之根本,坐卧站行皆为桩, 动为桩移,说“移”乃不散之意!
说桩必左右上下皆有联系,此为合者是也!无有联系就无虚实之分,众生这里会有异议,我们怎么没有联系啊,看,胳膊在肩上,腰在胯上,,,,,据理力争!也对,在武却是天地之别了,不能言!
众生之四肢乃至全身,在武皆为断散之身,就别说什么意气力了,那更遥远,所以武者要使我们的机体相互之间产生联系,最初非桩功不可,走架也可,只是慢些,还有别法,可是方法不当会有弊病,所以,还是以桩功为最要,这是认识乃至深入的奠基石,唯桩功的联系兼合思想的深入才可渐入武者之门径,此为“悟”之先机,有灯须有点火器,否则有也无!武者当思!
桩功之形,有知自己身体骨骼框架才可妙,以浑圆桩为例,须知骨骼,肌肉,乃至神经调配肌肉的能力,这样一闭眼,一副医院的骷髅骨架活脱出现,这时,你慢慢加上拉起两臂内侧肌肉,这才是抱劲!因为肌肉不是单一工作,你细想:要抱需有胸部肌肉的参入方可行,然后有胸必有腹,有腹必有腰,有腰必有胯,有胯必有下肢。。。。。。。如此,可下推可上延,这是肌肉与骨的关系与联系,同时,这里有意气一起动作方可为一心一意!这样浑圆桩初步建立!
这只是一种初步的建立,在武者只是九牛一毛!武者不可不知,这是死圆!只是个框架而已,你动不了,一动就没了,这不是真有,真就是真,非似有似无!可就是这点点的死圆,在我们拳界也是秘而不宣,为之:需口授!!!!!惭愧!
这里再深入一些,我们说,三体桩!以此为例,先拿先辈的描述来说三体桩的结果!以此来说明我不是胡言乱语!
“三体式,是要凭空站出根尾巴来的”。乍一看,这不是胡说八道么,怎么会凭空站出尾巴来?这就是武者的眩迷,世人都是这样的,只靠自己的眼耳口鼻舌等“觉”来感知现象的,当“觉”中不存在的东西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就是愚钝,其实,在武你要是站不出尾巴来,你是不能算一个“武者的”这是先贤把内在看不到的东西用形象的比喻这样描述,以此来对武者一个启示,这是个标尺,你有了就知道,你没有就不知道!如此而已,这不是练法,只是一种结果,但是,当你知道有尾巴的时候,就无所谓结果还是练法了!
这根尾巴,确切说还是联系的结果,是内在的联系加强所带出来的一种确切感受,尾巴在动物身上是一种平衡器,有的竟然直接把它当成了座位,例如袋鼠,我们武者接人发放与此皆有联系,武者不可漠视!
那天在老家,我坐在门口与老者漫谈他的琐事,这是我喜欢做的事,老者喜欢我更是,停下话头时我忽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事,一只鸡在我面前自在的啄食吃,它的尾巴很是好玩,当它把头伸下啄食的时候,它的尾巴却是望下拉垂的,我看了好久,,,,,,我笑。老者也笑!
这是尾巴与劲的关系,一个是现形,一个是内在,我们武者当细思之!
十五、武学之劲“圆”
先贤遗言: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那时,总是不知其妙美,得其形不知其意,家师搭手便不知左右,不止搭手,连一个步子也迈不开!时下练武,人们已经早已没有了早先众多的规矩,或跑或跳,皆随心所遇,岂不知,哪里有武的影子在?
一个事物或是一个工作,若没有了一个过程的规矩,其结果往往南辕北辙,譬如我们做文章,不管你的辞藻怎样的华丽,若是脱离了中心思想,那这个文章也就没了意义!也许,别人会说:这篇文章的作者造词不错,可惜,“结果”还是跑题了!
回到拳上,拳者若丢失了劲的内涵,一切皆为架式,俗称花架子!
“劲”者乃有形有物之外显,是能量的阳性,是肌肉若一也!我们站桩有度者,不久就可以体会,可是,这种体会一动就跑了,所以还是为假!这就像婴儿学步,牙牙学语,只知其一站,一语,不能灵活运用也!
劲之一圆,得其妙,非一日之功,非一时之意,维“如履薄冰”不得其要,“如履薄冰”者,人也,地也!地者,大力之源也!人者,力之折叠也!“折叠”:上下,左右,前后,无有断续也!知一者,加二连三,才可知圆通之妙!
故先贤有语:往复须有折叠!
武者,在静,劲之圆皆有形有意,在动却没了头绪,就像傻子掰棒子,拿了那个丢了这个,有的就根本不知怎么拿,怎么夹!这是个大事情,是武者的大事情!每到此时,有句老话说得好: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可见“步”不是一般的重要!
步者,动也!动则有虚实,论劲则是劲的互换之妙,其妙在于无有凸凹,无有断接,无有缺陷也!
步者!非一膊一臂之劲,非一顶一含之纵收,,,,,,,凡一者皆为局部也,此为凸凹,断接,缺陷也!
步者,人之全称也,在下为根,在进为蹬,为收,收也是放,蹬也是拉,要知互为之其妙!
知步者乃知拳,不知则谓胡言乱语!世事就是这样,我说世事只“阴阳”,他说“阴阳”皆荒唐!
一人一世界,大道却唯一!
十六、内家拳的心意练法:阴阳论!
太极拳的练法我们用阴阳来解,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复杂,所谓的复杂,是因为我们对先贤的论述大都模糊而不知其就里!不是说他们的表述不确切,是因为他们的表述太确切了,而这个太确切的字句都是我们陌生而不解的古代文化所具有的表述,当然,我们就一头雾水了!因为没接触过啊,hippo是什么?谁知道啊?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我们有个亲切合意的思想认知,我试着用我们常规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述表述这个阴阳,对与否不敢肯定,也许对于武学的洗练还是有效的,这样,在你有了效果之后你就把这种表述丢了再重新研究,这就是层次,结果是重要的,到达的手段没有意义,所以,成佛有众多法门,无可无非!可是,佛祖却说什么也没有!为什么?因为法门不是佛啊!要是总是抱着一个法门的层次不放,那就错了!阴阳,变化也!
这里只说内家拳的练法之阴阳解!界定了这个范围才能有意义,不然,就成了废话!
太极图是黑白两色,我们说其中的思想方面!了悟其理比会其形要高明得多!这是说走架!
走架打拳怎样才能做到入拳三昧呢?很难!当然很难了!这是一个生理学问,打个比方:我们平常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很成功(结果)!从小就有志向(目标)做事有板有眼(行为稳重不浮躁)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戒持有度)不好才怪(结果)!这是一个人的发展史,阴阳对接啊!为什么打这个比方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其中的人的心理旅程。
1、目标,我们可以看做是太极图中的黑色,我们定位说是这人一生的主
观意识:他一生要奋斗的事情。
2、行为稳重不浮躁,是做到这种主观意识所必须保持的准则,它的对应面就是不稳重很浮躁,就是太极图中的白色!我们定位说是这个人一生的其它意识:潜意识。
3、持戒有度就是在生活过程中黑白的变化即主观与潜意识的变化!怎样戒持有度?就是把潜意识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变成主观意识有用东西,并且坚持下来。不骄不躁、不好色、不偷抢、、、、、、
4、结果就是圆了,成功了!
一个人成功难么?非也,非非也!难怪有人喜欢把个“忍”字写在床头!这还不算还要刻在胳膊上,其实应该放在心里才是!
还是说拳!世事太复杂,打好拳了,世事也就简单了!
怎样做到入拳三昧呢?
看了上面的人生,拳就好理解的多了!怎样做到气沉丹田,松静入体呢?
1 太极图中的黑就是我们打拳时需要做到的各个规矩即主观意识:动作走向,虚灵顶劲,含胸拔背,,,,!
2 太极图中的白就是我们打拳中无端生出来的一些不合规矩的想法即潜意识,譬如:过快,音乐快了不合拍,想再打几遍就算了,怎么某某还没来啊,这个女人真漂亮,小狗不错,这会有劲怎么没人看看啊。。。。。
3 持戒有度,就是主观意识与潜意识相依相扶,不可自行乱规矩,潜意识一定要依附主观意识来行为,或者是潜意识不能有之,有则丢之,放下,放下,就在此处,不是皆放下,皆放下就没了魂,没了神,更没了心意,是主观意识持,潜意识戒,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如入无人之境,
4 结果,还是圆,即意到力到,何坚不催?当然,这里在每个层次所持戒的规矩是不一样的,因为,阴阳,变化也!
此为心意解!望武者谨记!
关于“三尖”规矩
规矩就是法度,就像孙猴子画好的圈圈,出了圈圈就不能保证安全了,近来有学子练用不能结合,这是标准的学不致用,是不可取的,纸上谈兵不行哦,学习是为了实践的拓展与加深,若脱离了操作的实际性,就像现下的大学生,学了法律做统计,人生有变数,这样的情形不是说是天大的错误,还是很可惜的。
基于这个情况,我又审视了前面的动桩,觉得是我也有些欠缺,我发现我把一项规矩给暂时删节了,这是我的自由主义发了芽,也是比较错误的,这里改正过来,原来的预想是:把这个规矩暂时搁一搁,先把局部的锻炼拓一下,再拓一下,最后,再把用的规矩拿出来加上去,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胡闹:习惯成行了,再来改么?糊涂。
三尖对接,这是太极拳的重要规矩,一般大家都知道,可是,能够知道的深一点,知道的很清楚,我想,这需要很好的说一下子才行。
“平衡”是我们在地球上站立生存的主要条件,(地球的引力真是大啊,我们既然在这里生存,就要依附与它,还有别的法子么?)高楼,树木,钢丝绳上的舞者,擂台上的武者,这一切倒下去就没有了意义,“三尖”就是这样的,它的出现对于武者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位武者保持进攻防守所具有的战斗状态,我们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规矩范围里,我们最能保持战斗的持久性,这还不够么?
我们说的平衡是与重心有关的,也与中心有关的,什么是重心呢?重心的定义: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似乎很绕口哦,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据说孙老先生曾经表演过贴墙轻功,他的意思就是重心与武学轻功的关系。
重心,中心,平衡,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站立与他们有何主要关系呢?
先人的智慧确认了武学的站立最佳临界点,于是三尖参照出现了,三尖的规则保证了固定或是运动中,发力,引进化劲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重心能够在自己的最佳可控范围里游刃有余,这是无招胜招的一个最佳途径,通常的三尖是指:鼻尖,膝盖,脚尖,三尖的位置怎样对接呢?用话说费力不说,也不好清楚,我们用图吧。
好了,前有界后有边,你就在当中逛荡好么?其实,不说这些,你的东西上身了自己也会找到这个合适的,这样一说,到了一个时候,就像拍卖会上落地的锤子,成交了,踏实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实在是与我无关哦。都是自己的结果。
筋膜
骨盆的重要性在我们人类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紧密与健康与武学相得益彰,在武学的修炼过程中,筋腱的作用与障碍在这里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关卡,丹田的坚固,带脉的坚实,都在这里有个体现,别人问我,何为丹田?我觉得在中部凡是没有骨头的地方都可以在丹田这个范围的,对与不对不管,对于初修的,这句话还是有无限的意义哦。
塌腰在太极拳中很常见,可是做对的却少而又少,腰塌不下来,谈劲道实在是无稽之谈,怎么四两拨千斤哦,自己乱想罢了,开胯与塌腰应该是一体的,说这个就是说那个,就像含胸拔背一样,不可分说。这里说的都不是练法了,是结果哦,我说了它,到时锻炼的学子拿这个照照镜子就知道了,不知道就是没有,似是而非也是没有,自己心下一晃:哦,原来是这样,那就是了。
我们都知道易筋经,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筋腱是很重要的,它是武学的大门槛,筋腱通了,胎息,骨,髓才能有个说法,佛,道也是这样,用意像,呼吸,求得高功,也不可能省了这一步哦。
筋腱之前应该是肌肉的事情,这样不管对与不对,与我们初学还是好理解的,对错有什么关系呢?进步才是最有意义的,我们看肌肉与脂肪组成了我们的肌肉系统,脂肪我们是很熟悉的,我们忽略它好了,那么,肌肉束对于我们就是很重要的锻炼重点了,肌肉束不是单纯的肌肉哦,这个要分清,不然,一不留心就成了单纯的肌肉锻炼了,这里我们要了解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以便区分肌肉锻炼与武学修炼的联系与区别
人体肌肉中,除部分止于皮肤的皮肌和止于关节囊的关节肌外,绝大部分肌肉均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以所跨越关节的运动轴为准,形成与该轴线相交叉的两群互相对抗的肌肉。这就是,武学要知道杠杆原理是很重要的哦。
这样,我们就必须知道,凌驾于肌肉之上的重要的东西:筋膜。
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筋膜我们忽略它吧,因为肌肉锻炼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看看深筋膜吧,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包扩肌肉、血管神经束和内脏器官。深筋膜除包被于肌肉的表面外,当肌肉分层时,固有筋膜也分层。在四肢,由于运动较剧烈,固有筋膜特别发达、厚而坚韧,并向内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将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开,叫做肌间隔。在体腔肌肉的内面,也衬以固有筋膜,如胸内、腹内和盆内筋膜等,甚而包在一些器官的周围,构成脏器筋膜。一些大的血管和神经干在肌肉间穿行时,深筋膜也包绕它们,形成血管鞘。筋膜的发育与肌肉的发达程度相伴行,肌肉越发达,筋膜的发育也愈好,如大腿部股四头肌表面的阔筋膜,厚而坚韧。筋膜除对肌肉和其它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对肌肉起约束作用,保证肌群或单块肌的独立活动。在手腕及足踝部,固有筋膜增厚形成韧带并伸入深部分隔成若干隧道,以约束深面通过的肌键。
我搜集了这些科学研究,还是有些益处的吧,这在过去是很难的事情哦 ,老祖宗总是用自己知道的语言来说自己知道的话,要想明白只有口口相传,这个落到了实处,那里出现了金光,无非是应该粗壮灵敏的筋腱找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罢了,这是大体意思,我没有亵渎佛道的意思哦,易筋经当中,筋膜就是我们的课程了,这个部件不能完善,以后的东西是不可能有所深入啊。
站桩是这些筋膜突出的重要途径,一个武者,能够忽然之间身形暴长,可见,筋膜,肌腱没有关键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事要知道,我们异如正常的身形已经很久了,站桩在我们常规的意识下,还是会继续延续异如正常的身形而伸延,于是,真正意义的站桩对于好学者实在不得其要,错的可能会继续错下去哦,所以,老师很重要。
不知道经络没关系,知道筋膜也就差不多了,哪里的筋膜很薄弱,或者是萎缩,哪里就会无力而产生弊端,痛而发凉也就很常见的事情了,哪里痛,就挠挠哪里,经络也就通了,筋膜也就开始改变了,虽是一个微小的端的,也是一个开始哦,要是加上意识的指导与加深,我想,能够改变它也就是实践的,时间的关系了。
能够回到某一个重点吗?时间的堆积会让您得到一个应该得到的收获吗?我想,这是不会错的了。
《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
论曰∶凡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肝主筋 其荣爪。这里能找到五指抓地么?
我不知道中医的实修是什么,我总觉得一个中医若是解不了自己的病痛实在不是中医的范畴哦,自己的修炼到了高层,听声辩气,望闻问切,一样拿出来也是明镜儿一般,何况全盘搬出来一样样晒晒,病痛囤不死它,才怪呢?
人与动物是一个模式,对于生存,动物比我们高级得多,可以说能够在不出现自然灾害或是意外的情况下,基本能够过完它的完整一生,我们人类越来越觉得不够完善,心意的极多繁杂,使我们越来越偏离本该应有的物种进化完美,古老的智者早就知道了这种弊端,于是各种修炼方式层出不穷,很多的拳种应运而生,太多的模仿动物的拳术百花齐放,这难道是偶然的么?
太极拳修炼中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叫“十字架”,看这个人体图,就一目了然了,大家看出什么来了么?是联系,什么是整劲?什么是寸劲?什么是稍节力?什么是发人?什么是松沉?什么是内伤?什么是圆?联系也。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联系了,就是完美,出手就是招。不用练,不用打,若不信,大家不用找野狼找只家狗您试试?家狗不大吧?您确定能打过它么?它会什么?它的本能,联系啊,可是,退化也正在慢慢逼近它们了,不知道再过多少年,我们的可爱的家狗是否会如兔子一般的温顺呢?有这个可能啊。
我们说拳吧,我这里指几个要点您记下,希望对您有意义:
1 両肩连线是十字架的横柱,以此分水岭。
2.颈部两条大劲与胸腹联系。
3.腿部两条大筋与腹肋联系。
4,我们身体哪里最空,丹田为最。
十七、脊柱
骨盆与足弓,影响体态的两大关键:
当人体在站立時,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全身的重量以正常情況而言重心会平均落在骨盆区 (骶髂关节、髖关节、耻骨联合)与足弓。从图中,可以看出肩胛骨高低,骨盆高低,来自于足弓的变异,影响了大腿股骨,与小腿的变异。当然所受力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也都因而变形。从足弓來论,我們单一的足部总共有26块骨头,从侧面来看,有一个拱起来的弧度,称之为足弓。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它就像避震器一般,扮演着走路时,脚部着地吸震与落地前进的双重角色。所以,当足弓(內侧,前侧,外侧足弓)不完整时,承受的压力不平均,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外翻,拇趾外翻等,除了容易产生身体的疲倦之外,进而影响了走路的方式。继续发展,就开始从下而上,影响到膝盖的受力,(例如走路时,看见膝盖內八字或外八字的型态),股骨大转子与髋部的角度(例如臀部一大一小),使骨盆产生了立体的变异(例如臀部一边高一边低),再进而影响了脊椎的曲度,也使得脊椎各关节面受力不平均,膝关节退化,脊椎侧弯,甚至骨刺等。這些都是因为足弓的受力不平均,所产生了关节的变形。而骨盆,向上连接了脊椎向下肢大腿下肢躯干联系,是身体重心平衡与协調的关键。当我们处于行,走,坐,卧的各种姿态时,脊椎最大的关节——骶髂关节,承担最大的重量。也因此在双侧骶髂关节不协调时,例如坐时长时间翘脚,臀部肌肉容易酸痛,久坐腰酸背痛几乎都与此有关系。在骨盆带,也保护了身体的生殖与消化和泌尿系统,所以相关的骨骼对称差异过大时,都容易产生病痛。
接下来,让我们透过骨架子,看我们所有的五脏六腑。骨架子不端,脊柱的代偿扭曲,将带来所有器官的日积月累的变形、移位,或粘连,或疏离。各内脏不能安妥了,那疾病就来了哦。我现在尚不懂医理,但是我知道哪来的回哪去,病也是哪来的回哪去,没错的。中医治人,便是如此来的吧。人之本,端正始然也。此刻,各种重症病人在我眼前闪过,我似乎看到他们是如何让自己一点点的病起来。我也看到自己的身心,是如何的一点点的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