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三教合一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
(摘自卢飞宏《中国儒释道
三教合一文化论》中国武术思想文化研究、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我们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中,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扬弃的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加强传统哲学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建设和弘扬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体系,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完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立的思想、文化和价值体系,是具有重要文化和哲学价值及传承意义的国学经典,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基本特征是将儒家的仁义、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无为统一在一起,凝聚了儒释道三教精华于一体,克服了儒释道三教的不足和局限性,是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文化的融、发展与进步,是一种超越三教的思想和文化形态,具有普世的价值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它的思想闪烁出东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三教合一文化是一部见证历史变迁,经历无数风雨、逆境和浴火重生的文化,纵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依然绽放出光彩夺目的光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经典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一个社会如果少了理性质疑的精神,也就失去了反思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无思想之独立,便无人格之独立;无人格之独立,也便无人敢于坚持真理,从而使一个人、民族或国家失去文明进步的动力。三教合一文化是进步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包容和谐的文化,是一种超越世俗、社会、宗教的意识思想,也是一种交汇共生的思想和文化,它是现代社会和谐之源,稳定之源,繁荣之源,也是文明进步之源。要克服历史的偏见,以超越前人两千多年所积淀的学术遗产之思想精神,克服其存在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全面深刻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反思,以开放、批判的思想和理念,正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论它的千秋功过,规划它的锦绣前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消除其给我们民族带来的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扬弃地吸收和接纳、继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浓缩的部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不断激发民族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以开明的思想将传统文化发展光大。三教合一文化和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之魂,要振兴中华民族首先要唤醒国人的思想,让那些“跪着“的人们找回自己丢失的灵魂,使之有崇高的信仰、思想和精神,塑铸国人坚挺的脊梁和民族气节,以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在当今社会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全民拜金的转型时期,探索和弘扬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对于找回中国人失去之灵魂,也不失为是医治社会病痛沉疴的一剂良方。
三教合一文化出自于儒释道三教,但不同于三教,是由此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思想文化体系。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丰富中华文明文化体系,维护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儒、释、道三教自身文化的发展,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在遏制落后的儒家封建礼教回潮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三教合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受到传统文化中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否定,限制了其思想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三教合一文化代表了一种社会进步的文明思想,它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改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是能够克服旧有传统文化之落后和糟粕,而凝聚传统文化中之精华和代表性的东西,形成一种高层次的文明思想。它是一种不断超越传统的文化形态,是现代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重要思想。由于三教合一文化的先进性,从而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有助于开拓思想文化视野,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更好地总结历史传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多样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对于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民族道德和信仰体系,提升国家对外交流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让三教合一文化这部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文化,真正得到社会和世人的认识,并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源泉和文化动力,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也是促进和谐文化的宝贵思想宝库。创新是文化永葆活力、永葆先进的源泉,坚持思想理论创新,敢于从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思想和文化,开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文化。
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理论上的内在包容性、调和性,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较之一些其他宗教之强烈“排他性”或更有利于避免宗教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之发生。历代帝王、朝廷的制度及宗教政策,“三教论衡”之形式,政权“礼教”、“法规”之约束等都对不同宗教思想文化信仰起着一种外在的约束力,加强了三教思想的调和,使儒释道“三教归一”成为朝廷的政策基础。儒道释三家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中,三教相互通融,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彼此共存,包容和谐,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宗教战争”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长期存在的“三教归一”思想传统对世界“和平共处”,以及对“人类普遍和谐”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教合一文化逐渐为广大民众所认识;三教归一,和谐向善,包容发展,天下太平。三教合一文化是当代中国多元文化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是“天人合一”,即“和谐”。“和”是中国哲学传统的一个基本范畴,它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方法。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就是“和”,宇宙的正常状态也是“和”,这个“和”,称为“太和”。 《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 ”。 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和谐”文化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事物发展的形态,世界万事万物的“和谐”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谐”。“和”即阴阳平衡状态,“和谐”就是从一个阴阳平衡状态到另一个阴阳平衡状态的转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皆有阴阳,所谓物极必反,当一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就会走向衰败以求稳定,在稳定之时社会孕育着衰败的因素,事物在五行相生中寻发展,在五行相克中求强大。事物“和谐”平衡状态打破之后,经过不断“调和”与“斗争”,从而达到事物一个新的“和谐”平衡状态。“和”文化的精髓是“调和”和“斗争”,对立即斗争性是事物发展永恒的主题。“和谐”的状态是多元化的、动态性的,事物发展时刻在不断转化和变化之中,如太极阴阳中的“和谐“平衡状态,它在强与弱、阴与阳、虚与实的不断相互转化中实现事物的内在新的“和谐平衡状态。“和谐”文化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从其分类而言有积极和消极的“和谐观”、主动和被动的“和谐观”、主观和客观的“和谐观”等,但是无论哪一种“和谐观”无原则的“和谐”或一味的强调“和谐”会粉饰或弱化事物的矛盾斗争性,那不但创建不了“和谐”,反而会严重危害事物的“和谐”发展。事物只有在生态平衡状态下发展,才是健康和谐的,事物主体的生态发展是静态的平衡性与动态的和谐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在矛盾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事物都在矛盾对立斗争中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包容观”、“和谐观”,也是在三家的相互吸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和矛盾斗争对立统一中得到发展和壮大。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问题,三教合一“和谐观”之和谐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它们在相互吸引、融合、借鉴和斗争中,始终处于一个和谐平衡状态。而这种和谐平衡状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变化之中,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三教合一文化具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它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文化和思想,也是一种具有先进性、进步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文化。从历史唯物史观讲,任何事物都会在“和谐平衡”发展中不断走向壮大,或走向事物发展的反面,但三教合一文化在经过二千多年的融合发展中,不但没有削弱它们各自的特质和内核,反而增强了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都在融合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儒释道三教在互动中实现了各自的发展,其中虽不乏对立,但融合依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这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和探讨。
宇宙万物存在的基本规律是“和”。 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不同不相互冲突,和而不同,这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渗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各家互相争鸣,互相吸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而儒学也在吸取佛、道两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新的阶段,产生了宋明理学。经过儒、道、佛三家的互相吸取、融合,终于形成了儒道佛三教文化互补共存、和而不同的文化及三教合一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总体体系的格局。三教合一思想是在“和而不同”思想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创造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社会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升华。“和”是“合”的基础,“合” 是“和”结果。“合”是宇宙万物的平衡和谐状态,是事物发展总趋势和方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教合一思想是一种指导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崭新的思想和学说,是一种宏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融入不同文明、信仰、思想和理论之精华,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思想、信仰和文化,它必将对人类文明、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教合一包容和谐的思想并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为容,相容、和谐的基础应是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原则和基本特征是“仁”、“善”和“爱”。所谓”《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三教合一文化和思想可以把一切“善”和“爱”融合统一在一起,让“善”尽善尽美,让“爱”大爱无疆,这对于促进社会多元文化共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包容和谐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平衡,在融合中求统一。多元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经济发展、社会巨变、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民间宗教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以三教合一为主要思想理论和文化载体的民间宗教信仰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和趋势,这对于促进中国多元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曾经饱受被查禁乃至取缔的命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社会的转型,民间宗教信仰逐渐复苏,从而使中国进一步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重新梳理民间宗教信仰,正确引导民间宗教的发展,对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弘扬,构筑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多元宗教信仰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多元共存和发展的态势一直延续着。众多的宗教信仰对促进社会整合、文化传承、宗教平衡等社会秩序及人的价值理念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民间宗教信仰的现实意义在于,他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对社会转型期的人们起着心理安抚作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起至引导作用。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的存在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且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功能。民间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应该象儒释道三教一样得到发展光大,理应得到更好地发挥其中的积极作用。尊重民间广大信众传统宗教信仰,这是保持中华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各民族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团结与和谐发展。在当今中国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形势下,有必要继承和重构传统宗教文化的优秀部分,使它们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相适应,使广大的社会民众在传统宗教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哲学思想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心灵和精神中最深处的思想和文化。三教合一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教合一文化的精髓是开放、包容、向善、进步与和谐,充分反映了中国人中庸、和谐、共存、共荣的思想,其思想和精神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中,真实地存在于中国民族的意识之中。三教合一文化形态将不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并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而趋于衰退;而因其具有的普遍性、包容性和融合性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思想光辉推之于四海,影响于世界,必将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石。当然任何一种文化从来就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必然会有对外其他文化的吸收或融合,这种创新、吸收和融合导致文化的不断变化。事物总是有变化才有发展,从而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三教合一文化必将随着时代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社会文明进步而迸发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辉。三教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曾几何时我们民族已经很长时间丢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几乎丧失和隔断了传统文化精神之命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在当今社会开明、包容的思想环境下,三教合一文化和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仰和接受。在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变成我们生命当中的精气神,从而凝聚成一种时代的精神和力量,变成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澎湃动力。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加强了对三教合一文化的研究工作,并将之作为中华民族一部独立的文化思想体系发扬光大。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可以启迪明智,返本开新,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整体思想水平,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建和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智慧,是中华民族历经2000多年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三教合一文化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要将三教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让它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这是中华民族崇高的责任和担当,让三教合一文化造福世界和全人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守民族文化本根,坚持推陈出新,坚定开放包容,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挖掘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含蕴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的时代内涵,使其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协力解决人类发展的未来问题,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强大主要是思想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发展的推动力。五千年华夏文明留下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万分的珍惜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将之认真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高度重视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慰籍,携手解放人类共同的各种挑战。三教合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古老东方智慧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提倡和重新反思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唤醒三教合一传统文化之魅力,赋予其现代社会之精神和价值,将有助于开拓视野,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更好地总结历史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化动力。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多元文化并存中三教融合成为大趋势,三教合一思想提供了现代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的经验与借鉴。宇宙万物同根同源、万物一体的理论为各种文明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儒释道三教都是融合天地万物为一体、贯穿宇宙人生为一源,三教和谐归大统,百川归海始为一。“合一”是一种文化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说“三教合一”,也可以“五教合一”,也可以“万教合一”,其文化形态和思潮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开放性与多元性,有助于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文化体系,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到典范作用。文明的崛起需要融合与发展,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在一起,对于促使中华文明进一步走向健全与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东方文明重要代表和发源地,而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使中华文明实现“新”的发展和“质”的飞越。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发展,可以形成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使勤劳、聪明智慧的中国民族走向更加生机勃勃的强大与繁荣昌盛。
人类文明本质就是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融合是因为能够从融合中增进共识,从价值连接中找到共同价值,共同推动新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三教合一文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创造,它的思想和文化是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也是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典范,具有人类共同的人文理论和信仰价值,是开启现代文明世界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超出了现有宗教的范畴,对于提升和统一各宗教信仰与人类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的“平衡、和谐、团结”哲学思想,对于促进众教本源融通认识,结束各个宗教之间和不同信仰之间的对立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解决世界“文明的冲突”中,成为一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榜样”,早已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并进行深入全面研究。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时代,三教合一文化已成为推进世界各个宗教和文化间进行非暴力公开对话的有效模式,同时为增进世界不同宗教及信众和无信仰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和平相处,以及为促进世界各宗教和文化的和谐共存、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理念超出了现有宗教意识形态和思想的范畴,对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和文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三教合一开放、创新和包容的思想理论来提升人类思想认识,让自由思想创造更美的未来,让中华民族文明智慧成为全人类世界性的普遍信仰典范。
中华文明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中华文明中“和而不同”“三教合一”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以及中华文明和平世界主义的天下世界观,中华文明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注定将照亮整个二十一世纪,促进人类世界向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性方向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进来的,也是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它汲取了世界其它古老文明之精华,形成了更加包容、博大和进步的文明,从而扩展、丰富和光大了中华文明思想和文化内涵。“融合”是中华文明发展重要特征,站在中国崛起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高度去认真审视,三教合一思想可以将世界文明成果融合在中华文明之中,为促进世界文明文化融合与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从而可以在整体思维、多线思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等多方面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崭新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体现在善于根据时代而不断吸取先进思想。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将亿万人民根据文化情感纽带的联系而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二十一世纪将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复兴的世纪,可以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争鸣与文明建设,呼唤民族文化的创新与超越,促使民族文化的重建与再生,从而使人类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教合一文化将会给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给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带来力量和希望,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人类大同世界,促进人类的文明、和平与繁荣,提升人类的认识和思想跨越,以及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而做出重要的贡献。三教合一思想可以为世人建立起崭新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成为世界性的普遍信仰,给全人类文明带来希望和力量,为人类的未来指明方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掘、研究、建构、阐释能够提升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因子,推动人类文明更高阶段结合现代因素的文明复兴运动,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做出贡献。唯有文化才能对整个世界产生最广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在一个历史上一直是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为取向的天下文明也将在二十一世纪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和思想必将以其灿烂的光辉,为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圣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
(公元2016年4月4日,丙申年壬辰月丙辰日)【卢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