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的基本要领
文圣拳的武功是带有兼练气功的功法,在习练拳法架式中同时得到练气之效能,神形兼练,气力同修
,浑圆一体,旨在练形求法。动作讲求阴阳变化,刚柔含展,伸筋拔骨,以神意气,以意行拳、以气催力
,气到力到,意、气、力,神相结合。
具体要领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塌腕扬指,含胸拔背,松腰实腹,圆裆松胯,敛臀提
肛,膝翻脚扣 (分膝摧跨 ),十趾抓地。同时还要求步正身稳,意贯始终等。
(一)虚领顶劲:“虚领者,谓用虚灵之意(即不用力)自引其顶”,“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
顶也”,头要与地平线保持中正垂直的姿势。头为六阳之首,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是
聚集阳气之所,头虚虚上领,亦有虚灵自然之意,易于气血流通,可使一身之阳气随之调动起来,使人精
神抖擞,要求面部自然,神情自若,精神内敛。下颌要微收,其要点在于竖项,在自然之时,项部属于自
然弯曲之势,下颌微收使项部竖立,旨在使任督二脉能够顺利上升和下降。内气从督脉上升和任脉下降时
,都会经过项部,然而,项部不能竖立,则会影响内气的流通,继而会影响内劲聚合。
(二)气沉丹田:“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
,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呼吸要顺其
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练功时能够气沉丹田,炼精化气,积累内气,形成内劲。虚
领顶劲,气沉丹田是文圣拳最关键的要求,是上下相承的一个整体。
(三)沉肩坠肘:是说力不可聚于肩背,习拳之时肩关节要自然松沉,肘关节弯曲并自然下坠,这个
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身之劲、之气都不能运行到上肢梢节处,则不能达到力贯梢
节的目的,就会使技击效果大打折扣。沉肩和坠肘两者不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能沉肩即能坠肘,能坠
肘亦可以沉肩。这就是拳经所云:井池双穴、内气然然。
(四)塌腕扬指:塌腕是指手腕内部的正筋凸出,外部和手面基本一平,塌腕意在于把内关穴松下来
,让内气畅达十指梢节,扬指说的十指上挑,是为了使内气顺达通过内关穴以后流过劳宫穴到达十指的指
肚处。
(五)含胸拔背:也称“吸胸拔背”,含胸、拔背既是二也是一,因为含胸和拔背是同时完成的,不能做
到含胸也就不会做到拔背,反之亦然。拔背是为了内气能够顺利的从督脉上行,也就说让内气走直路,因
为只有拔背时脊椎才会竖直;含胸是为了服务拔背,这样有利于内气在任脉中的下行。
另一种习练方法对拳法的要求是“龟背驼腹”,此种方法也可有效的养气和聚集内劲,合乎自然“龟
”之形态,也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对健身,强身,养生及实战也有一定优点。“龟背驼腹”之形并不
影响中正和谐的拳法要求,只是在架式形态上的分别,是另一方面的拳法要求及特点的修炼方法。
(六)松腰实腹:“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松腰实腹是为了让内气能更好的沉于丹田
,因为气宜下沉而不宜上行,这一点对于练拳以及技击非常重要,松腰实腹、气沉丹田,头顶天脚踩地沉
丹田,一身之重心就会落在小腹部,使周身充满一种内在浑圆力量,这样在技击时腹部也是重心最稳的部
位。
(七)圆裆松胯:圆裆松胯一是为了让下盘坚实,二是为了能让内气能继续下行,继而到达涌泉穴,然而
要实现这一点,松胯是关键,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内气才会通过会阴穴流过双腿环跳穴继续下行,让内气
能更好的向下流通。同时也只有打开胯撑圆裆才能扣住足,圆裆即合裆、绷裆,目的是为了让下盘符合几
何力学的拱弧结构原理,达到下盘坚如磐石,稳固如山。
(八)敛臀提肛:敛臀是为了能更好的提肛,提肛即为收会阴穴,会阴穴为一身之阴气聚集之地,收会阴
穴亦可以防止内气外漏,以及让自身任督二脉之内气更好的循环流动。
(九)分膝扣足:也称“膝翻脚扣”、“分膝摧跨”有相同之意,这一要求无疑是为了让下盘更稳而实行
的,力从地起,落地生根。此也是自身的一种保护,因为这样,暴漏给对手的是腿外侧而不是腿梁骨,同
时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合住对手下盘的实战步法要求。
(十)十趾抓地:这一点最重要的并不是为了坚固下盘,而是为了让涌泉穴悬空,只有这样内气才能
通过涌泉穴而转至上行,这样可达到内气流转无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