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变得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了。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文圣拳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就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长期修炼文圣拳养生运动的百岁老人居多,所以文圣拳又叫"长寿拳".。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以养形 《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医家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人体运动主要围绕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且每一处关节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经常运动,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和文圣拳运动,使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及附属器官得到整体运动,使身体匀称形体健美,还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能。
2.文圣拳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 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文圣拳运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促进饮食的消化输布。而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吸精排浊,疾病不生,才能健康长寿。
3.文圣拳运动可加强心脏功能 ,增强供血供氧 ,据对哈佛大学17000名毕业生普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经常进行积极的机体运动,可使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减少35%。
4.文圣拳运动能增加肺的功能 经常文圣拳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文圣拳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0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其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文圣拳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治疗哮喘,慢支,肺气肿等。
5.文圣拳运动能提高肾脏的功能 这是因为文圣拳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泻活动,使肾机能得到很大锻炼。中医认为肾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脱钙、骨质增生、关节挛缩等疾病,也可通过经常的文圣拳锻炼,而得以预防。
6.文圣拳运动使人精神愉快,文圣拳运动可促使脑血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延缓中枢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轻松的文圣拳动静结合的运动,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对神经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正如美国医生怀待所说:“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肌肉紧张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不愉快的情绪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内脏肌肉绷紧的现象同时产生,而文圣拳运动,能使周身肌肉在呼吸动作相配合一张一弛的条件下逐渐放松,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文圣拳分文(静)功和武(动)功,强调不能因为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文圣拳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开合动作、原地静练、站桩及文圣拳呼吸运动锻炼也可以。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的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习,使机体老是处于应激状态不能适应运动。
若文圣拳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那么,运动量怎样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2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不超过90次为宜。
为健康而进行的文圣拳运动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弧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这是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的结论。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正确的文圣拳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剧烈的运动,不要在吃饭前后进行,因为在饭前呈现饥饿状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发生低血糖症;饭后剧烈运动,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不仅影响消化,还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文圣拳动静结合的头趟架。而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又好的人,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锻炼,如二趟架,文圣剑等。
此外,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亦应有差别,如售货员、理发员、厨师要长时间站立,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在运动时不要多跑多跳,应仰卧抬腿练文圣拳卧功;经常伏案工作者,要选择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文圣拳上下左右开合运动项目,又由于用眼较多,还应开展望远活动。总之,运动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宜少参加一些使精神紧张的活动,而体力劳动者则应多运动那些在职业劳动中很少活动的部位。
文圣拳养生运动疗法 是以阴阳五行动态平衡运动为方式,以良好的养生保健及愈病强体作用,生生不息的在教门中秘密流传几百年,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圣拳学养生运动不是一般的跑步打拳及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等。而是以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运动方式,以动静相合,内外同练;以四肢脊柱及周身关节的螺旋缠丝开合运动与气意相结合的整体运动,加速气血循环,增加机体供氧量,平衡身心的运动方式,能直接调理内脏的阴阳平衡,增加血液循环功能,增加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机体供氧,改善消化功能,调整内分泌,调节因七情六欲造成的内循环失调,内分泌代谢紊乱等问题。使气血在人体各器官组织中正常运行,保健和修复生命细胞,开发潜能,提高智慧。直正起到防病祛病,益智慧抗衰老作用。长期修炼文圣拳养生运动的百岁老人居多,所以文圣拳又叫"长寿拳"同时又被称为人体防治慢性病和机体衰老"修理工"!
文圣养生运动疗法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常练文圣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练文圣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练文圣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文圣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练文圣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文圣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练文圣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文圣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练文圣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文圣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练文圣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练文圣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胀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练文圣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练文圣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肿瘤等许多慢性疾病。此外,由于练文圣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特点一、古朴简单: 文圣拳创拳之本,是以大枪和古代兵器的主要实用动作研创而用的拳法,目的是为实战而用;拳法套路中一些大枪、大刀和开弓射箭的动作,也大都体现了文圣拳学的古朴特点,文圣拳动作符合人体生理运动功能,简单易学实用,易于推广。
特点二、中和自然: 中正和谐, 返朴归真,以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运动方式是文圣拳学的主要思想,她的外在运动规律和内在体会都能体现出中正和谐自然的特点,其动作是后天返先天的自然追求,训练自身形体运动如同幼儿的动作一动皆动,充分发挥人体潜能,使拳法的外部运动和内劲发放和谐而自然的人天合一观。
特点三、阴阳平衡: 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是文圣拳的规律,以动静相合,内外同练;以四肢脊柱及周身关节的螺旋缠丝开合运动与气意相结合的动态平衡运动。
特点四、整体运动: 整体运动的基础是自身间架结构的合理协调统一,以脊柱上下拔伸,四肢的对拉,前后的平衡,内外的同修。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平衡协调统一的整体运动,使周身得到锻炼.
特点五、意气结合: 通过意念的合理引导使呼吸与四肢脊柱及周身关节的螺旋缠丝开合运动相结合的动态平衡,使丹田之气化神为精,激发人体潜能。
文圣拳是以通畅人体经脉,平衡人体气血脏腑,养练精气神聚合内劲能量为主,以锻练筋骨皮和身法肢节外在协调的运动为辅。是一种即能养生健体,又能实战技击的优秀内功拳法。文圣拳要求内外整体协调之美,强调由内而外、由根至梢;由下而上、由后至前的整体运动。注重的是拳理内涵,表现在外是整体协调对称、动作松沉扩放、合理地进行弧形轨迹运动,是内外协调的整体运动.
一、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二、含胸拔背、沉肩卧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三、腰脊中正,手眼相应,迈步似犁地,虚实要分清:指打拳时必须腰脊中正,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前后平衡,周身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迈步如趟泥,轻移慢放要有方向。
四、意体相随,意力并用:意念引导肢体动作,意力相合,以内劲为主,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用暗劲的意思。
五、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使呼吸深长均匀。
六、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通过文圣拳运动养生使四肢自然而协调的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再加上轻松畅达的情绪,能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持之以恒则能身体强庭,延年益寿。文圣拳养生运动时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对氧供给的需要,又对呼吸系统机能以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动的幅度增加,有类似气功的妙用,可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文圣拳养生运动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因为轻快的运动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而收到镇静的效果。此外,运动还是打开智囊的钥匙。运动能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运动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运动时出现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到户外新鲜空气处散步,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不再紧张了,得到了积极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文圣拳养生食后睡前运动:《老老恒言》里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柴岩隐书》曰:“每夜欲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这是因为“善行则身劳,劳则思息”。春月清晨运动:春季的清晨进行养生运动是适应时令的最好养生法,因为春天是万物争荣的季节,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早晨起床后,或在庭院之中,或在林荫大道等空气清新,四周宁静之地行拳运功。但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步履宜轻松,状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方可调达平和、百脉流通。运动时宜从容和缓,不要匆忙,百事不思。这样,悠闲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不仅能提高运动的兴趣,也是运动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文圣拳养生运动确实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又怎样进行这项运动呢?首先运动前,全身应自然放松,调匀呼吸,然后再从容运动。若身体拘束紧张,动作必僵滞而不协调,影响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摘自李若现微博2007年5月1号发表文章)
作者 李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