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坐功祛病图
依季节练功养生:
二十四节气坐功却病法,据说为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其行功图出现于明代。明代罗洪先编《万寿仙书》三卷,其中卷二载有“四时坐功却病图”,每图附有文字说明,但因年代久远,图文班驳不清。清代郑官应编撰的《中外卫生要旨》卷四所载者,比较清晰精美。因此,选用该书光绪癸已(一八九三年)刊本。
陈搏(?~九八九)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宋初气功学家。曾隐居武当山、华山、创有五龙盘体睡功等。
罗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字远夫,曾任翰林院修撰,对气功颇有研究。撰有《万寿仙书》,或谓《仙传四十九方》传世。现用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所收、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之绘图,参考清•郑官应说明文字而成。
郑官应(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一年),字正翔,清末著名思想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少年多病,长而游历四方,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染病,于是开始研究养生之学,认为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于是“辑中外先哲及师友所记养生要语二册,日用五谷蔬果禽兽鳞介宜忌者一同,外功按摩导引一册,汇成四册,名为《中外卫生要旨》”。该书卷四载有陈希夷睡功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坐功时间之规定,根据我们的现实人现实情况,可以灵活掌握。例如可以不坚持在零时前后进行。晨起或晚睡前均可。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上体连头向右转。目视右后上方。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左右各十五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
主治:腰脊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头风面肿,喉痹暴哑,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握固。头项向左右缓缓转动各四次。两肘弯曲,前臂上抬与胸齐平,手心朝下,十指自然拳曲。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还原。如此反复做三十次。然后如前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
主治:胸部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臂痛、皮肤肿胀搔痒。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如此左右各做四十二次。然后如前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
主治:腰脊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五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
主治:脾胃痞块瘀血,目黄,鼻衂,颊肿,颌肿,肘臂外的侧肿痛,掌中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嘻笑不休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二三秒钟。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
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芒种五月节行动图
主治: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夏至五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积滞,腕膝痛,肩臂痛,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困重。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屈膝蹲坐,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脚踏手心中,脚向外蹬,手往里拉,蹬拉相争,约二三秒钟。换左脚踏,同样动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署六月节坐功图
主治:腿膝腰髀风湿,咽干,喘咳,小腹胀,半身不遂,健忘,脱肛,手腕无力,喜怒无常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大署六月中坐功图
主治:头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心烦,胸满,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痛麻,悲愁欲哭,畏寒发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立秋七月节坐功图
主治:补虚益损,祛腰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色无华,足外热,头痛,颔痛,眼眶痛,腋下肿,缺盆肿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上体前俯,两臂伸直以撑地,两臂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含胸缩体,闭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如此反复做五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处暑七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胆经循行部位胁肋髀膝外侧下至足胫踝前以及诸关节皆痛,少气咳嗽,胸背脊膂积气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正坐,转头向左右上方举引,再缓缓转向右后上方举引;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后捶腰背。每转头一次,捶背六次。头向左右各转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白露八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气留滞腰背经码吐等。
功法牖穑潘蚓瘢埃钩觯切Z,(口呙)唇疹,颈肿,喉痹不能言,呕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按膝,头缓缓转,向左向右各推引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秋分八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积滞,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胫外侧痛,遗尿,腹胀,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再慢慢向右侧倾。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寒露九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寒湿毒之邪侵犯胁腋经络,动冲头项,背脊痛,目黄流泪,鼻衂,霍乱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霜降九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痹邪侵犯腰腿,邪不能曲,小腿裂痛,颈、背、腰、臀痛,肚脐突出,肌肉痿缩,大便脓血,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久痔脱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向前伸腿而坐,两手分别向前攀住左、右脚底,膝关节弯曲。然后脚向前蹬,手向后扳,力争数秒钟,屈膝,两臂随之弯曲。如此反覆做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收功同前。
立冬十月节坐功图
主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满闷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各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小雪十月中坐功图
主治:腕肘风湿热毒,女子小腹肿,男子阓疝,遗尿,睾丸肿痛,转筋,阴缩,洞泄,喘咳,善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名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大雪十一月节行动图
主治: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烦心,心痛,阴下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站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与肩同宽,膝关节稍曲,两臂伸直外展平举,手心朝外,指尖朝上,抬腿原地踏步走若干。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
主治: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难,颈肿,咳嗽,腰冷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眼向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又拳轻轻按膝。如此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
主治:营卫气蕴,食人即吐,胃脘痛,腹胀,身体困重,心下急痛,二便不畅,黄疸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右大腿压在左小腿上,右小腿稍向前放,左手掌按在右脚掌内上方,右手极力向上托天,手心朝上,指尖朝右方向,转头目视上托之手。然后,左右手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
主治:经络蕴积邪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或不能卧,股膝内肿,足背痛,腹胀肠鸣,泄泻,足踝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单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后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