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鹤阳拳
文/武韵 1981年
五祖鹤阳拳,是南拳的一个流派。广泛流传于福建的厦门、泉州、晋江、龙溪、漳州等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相传五祖鹤阳拳为蔡亦明所创。他是福建省晋江县五堂邦尾人,从小酷爱武术,时有河南府鹤阳师卖艺来到晋江,蔡深慕鹤阳师的武技,乃延至家中恳拜为师,刻苦学艺。几年后鹤阳师染病而亡,蔡亦明扶鹤阳师灵柩回河南府,旅途往返十年,沿路求师访友,遍习各家各派拳艺。经过这一番艰苦的磨练,使蔡亦明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功夫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这个基础上汲采各家之长,以白鹤、猴猿、罗汉、大祖、达尊等五拳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创编了这套拳术。而且为了纪念其师鹤阳,便将这套拳术命名为“五祖鹤阳拳”。自此五祖鹤阳拳便开始广泛流传。后来由蔡亦明的高足,被称为“五虎将”之一的秀面虎沈鸿德于一九三六年在新加坡开了“亦明国术馆”,将五祖鹤阳拳传到了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 五祖鹤阳拳,不论在套路内容、技击特点与训练方法等诸方面,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拳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武术大师,至今在他的家乡还保存着对他歌颂的对联,曰:“玉尺量材世见鹤,明灯起舞夜闻鸡。”又曰:“修身养气赖为本,练功练艺一气成。” 五祖鹤阳拳的主要内容,在徒手方面有三战、二十拳、挑闸、打四门、青风拳、连城拳、头扎、二扎、三扎、中管拳、千字打等拳术套路。器械方面有开山斧、青龙大刀、双拐、鹤阳水火棍、齐眉棍、钯、板凳、锄头等套路。不论器械套路,还是拳术套路,可既单练、又能对打、对练。此外还有拧筷子,抓坛子、拧棒、扔沙袋、打肚、击胸、排肋等功力练习。
五祖鹤阳拳的锻炼特点:动作朴素大方,步法稳健势强,处处显示出一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姿态。在使习中要求摇肩梭胛、以气催力、发力有声、欲发先收、刚柔相济。百会提则头挺,牙关切则项强,两肩坠则心胸守、十趾跷则是力生(也有练十趾抓地者)。小腹须防、尾闾节夹,提肠吊肚气内转。踢腿不过腰。腿法多为正踢、扭转、挂、蹬、踹等。
经常从事五祖鹤阳拳的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与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体质;此外还可以提高攻防技术水平,培养灵敏果敢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