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千古传承的马上征战功夫
     
    ——文圣拳武学


     


     
  • (1)文圣拳历史渊源

        文圣拳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创始人刘奉天(1617—1689)祖师,自幼研习家传导引术,修行道家内功,造诣极深,后定居山东单县练武,著有《八卦八书歌》。他有八大弟子,其中郜云龙(离卦之首)精通祖传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六合大枪和跃步奇枪。刘与郜师徒二人共同研创了“文圣功”,后称五步架长寿拳,大五手、五手拳、杜家拳、神拳、五步神拳、日月神拳、无极道圣道圣拳、义和拳等,时享誉河北、河南、直隶、山西、山东一带。文圣拳义和拳的源头,在中国历史和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该拳学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在“道法自然,尊道贵德,圆通武学,和谐共生,万法归一,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拳学思想受中国传统的人天观和整体观的影响,主张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重武德,讲武学。该拳法于1983年在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被国家武术挖掘领导小组挖掘整理,在经得国家有关部门和杜家传承人同意后,正式定名为“文圣拳”,它在中华武林中是既古老而又十为“年轻”的拳法,200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2)文圣拳学五大特点是:古朴、自然、平衡、整体、意气。

      古朴:
      拳法的基本步型,仍保留着古代冷兵器时代骑马作战时的骑马步型,其要领是合胯入位到腰,圆裆骑马下扎,合胯内缠且微向外分争,双足下踏入地,脚心内含,身体下落自然放松,胸含拔背、头上领,沉肩垂肘、骨节对称开活对撑。
      文圣拳学创拳之本,是以大枪和古代兵器的主要实用动作研创而的拳法,目的是为实战而用;同时,也是为过去武士考武状元时,更好地使用大枪、大刀和开弓射箭而创的拳法套路,拳法中一些大枪、大刀和开弓射箭的动作,也大都体现了文圣拳学的古朴特点。
      自然:
      返朴归真是文圣拳学的主要思想,她的外在运动规律和内在体会都能体现出自然的特点,其动作是后天返先天的自然追求,训练自身形体运动要如同三岁儿童的动作一样,充分发挥人体巨大的自然潜能,使拳法的运动和内劲功能有序而自然。拳法自然的具体表现:一是呼吸自然;二是形体动作自然;三是关节入位合位自然;四是刚柔快慢、松紧自然;五是运动轨迹自然。
      平衡:
      平衡是文圣拳学所追寻的总规律,身体肢体动作的平衡,在外是由中心、由内而外的对称运动,在内是意、气、劲的协调平衡。拳法运动的整体性要求均整平衡, 文圣拳学有“形不平衡用劲补,劲不平衡用气补,气不平衡用意补,意不平衡用心调”的原则。
      拳法内外的平衡是相对的,是要求相对不平衡时,尽量要做到平衡自然,实际运动中没有绝对的平衡,是相对协调对称有序的。因此,我们训练拳法时,不能单为追求平衡而使拳法动作造成呆板僵硬,失去自然协调的灵活性;应该做到在不平衡中找平衡,尽罝间架结构的合理协礐8缤Φ闹屑銼线位置一样而求其中。
      整体:
      整体运动的基础是自身间架结构的合理协调统一,然后才是具体的整体运动方法:一、是肢体运动要有整体的灵活协调性;二、是内劲运动要有由内而外统一的协调性;三、是弧形缠丝运动要有合理的轨迹运动;四、是步法运动要有与身体肢节上下相随的统一性。
      意气:
        意是一种意念本能体会,通过意念的合理引导,能使人渐渐领悟到拳法之道,并能使自身处于一种高层境界,产生灵悟和顿悟的慧能境界。意念上传统的说法是指心和脑的结合,是大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产物,是人体一种近于本能的意识,他是集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于一体的,是将宇宙观、宏观和微观的三个层次的人天观的统一进行认识。
      气是由先天真气和后天之气组成,先天真气是从母胎中带来,是原本属于自身的。而后天之气是我们通过后天的自然呼吸之气,并在人体内进行养练,使后天之气转化为先天真气。人体丹田是练气藏气聚能的部位,拳法中常讲的气沉丹田,便是指丹田之气。丹田之气可以转化神,神就是拳法的灵魂,是神意。我们常讲某某人拳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不单是功力和整体,而是从拳法中露出一种威力巨大的神意,这就是练气所至。
  • (3)文圣拳学是以通畅人体经脉,平衡人体气血脏腑,养练精气神聚合内劲能量为主,以锻练筋骨皮和身法肢节外在协调的运动为辅。是一种即能养生健体,又能实战技击的优秀内功拳法。
  • (4)文圣拳学是求内外整体协调之美,而非外在梢节运动之美 。文圣拳学强调由内而外、由根至梢;由下而上、由后至前的整体运动。注重的是拳理内含,表现在外是整体协调对称、动作松沉扩放、合理地进行弧形轨迹运动,是内外协调的整体运动之美。
  • (5)发劲是由聚合蓄劲和瞬间裂变发劲两部分组成,二者不可分,没有蓄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劲可发,蓄劲聚合到一定量时,会由量变到质变,通过转换进行裂变,这种裂变就是将聚合的能量进行转换发劲运动。
  • (6)发劲的中心劲源,在上体局部的发劲中心,是人体膻中穴与夹脊穴前后通贯的位置;下体局部的发劲中心,是人体会阴穴与长强穴的前后通贯的位置;人体总的整体发劲中定中心,是人体中心丹田通贯命门的位置。发劲的瞬间是由内而外、由根至梢的整体运动。具体是由腿足同大地作用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促使人体丹田中心中定内劲通过弧形内缠运动向四周外扩,将中心中定劲源直接通贯作用劲点,形成一种隐形切线支撑着身法肢体向外扩放,这种隐形切线能瞬间支撑着身体内外进行整体发劲运动。
  • (7)得劲是敌对双方在相互交手的实战中,接触的瞬间一方合理地运用自身中心中定内劲整体引意通贯,接通承接对手中心内劲,并直接夺取双方共有空间;同时,承接控制对手劲源发动中心,这种主动占领双方共有空间的瞬间就是得劲。
  • (8)双方共有空间对双方得劲的机会是均等,这种共有空间双方不交手进攻时共有。 而交手的瞬间,一方主动承接占领夺取,或在静待顺随中承接巧夺占领,那么另一方也就自然失去了应有的空间,占领的一方自然就是承接得劲者。
  • (9)得劲成功的关键是发动的速度,这种发动不单是外形上的快慢,而是用意瞬间调动全身神经活动,引动穴窍能量隐形之球滚缠,自然促使全身肢节瞬间进行整体协调运动。步法出击时,要意引会阴穴上提内收催身,促使步法瞬间催动身法牵动肢节进行整体发动攻击。
  • (10)改变自身内劲的运动方向而得劲,是交手实战中通过自身灵敏度和感知能力,不断地了解测知对手的内劲运动方向。这种测知不是一般通过大脑判断后所做出的反应,而是在完善自身通透自身的同时,自然做到通透对手感知全息对手内外的一切,进而调整改变自身内劲的运动方向,在运动中承接得劲。
  •  (11)文圣拳学五大内功要素:《松静》、《呼吸》、《用意》、《穴窍》、《内劲》,是文圣拳学内在的核心基础(五篇论文分别详细地从传统吐纳术、导引术、阴阳术以及中医经络、穴窍理论中求证;同时,还结合运动力学,系统的在养生、技击和功理方面进行了全面地阐述说明。)
        松静:
        阐述了松静在运动中的意义,说明了松静是拳法内涵的一切根基,是入定所必备的基础条件;介绍了松静的养练用意方法。
        呼吸:
        介绍了呼吸合理运动的原理,是由胸间肌和肋间肌运动自然促成的;说明了呼吸必须与动作协调,才是真正的有氧运动。
        用意:
        阐述了意在自身不在外,在外是条件反射的观点;阐述了用意与用力成反比的原因。介绍了先由主观意念驱动内劲,渐渐升华为自然而然的本能用意的反映。
        穴窍:
        介绍了人体要穴的主要内功效能,以及穴窍间的相互贯通、聚气纳劲形成隐形能量球体的过程;还介绍了意引穴窍内缠滚转,自然能引动肢节进行弧形整体运动的原理。
        内劲:
        介绍了内劲与对称运动的关系,内劲的运动路线和变化规律,以及内劲的内收聚合与转换裂变发放的方法。
  • (12)文圣拳学五大拳理基础是:<对称运动>、<杠杆巧用>、<弧形轨迹>、<整体间架>、<丹田中心>,是指导文圣拳法运动的理论核心。五篇论文分别详细地从自然科学、物理力学、运动力学、生理心理等学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对称运动:
        介绍了对称运动的产生是用意调动全身神经系统活动,促使肌肉进行合理对称做功自然产生弹性内劲;介绍了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运动,又是如何转换形成整体内劲的;还介绍了对称运动产生反作用力形成合力的过程。
      杠杆巧用:
        介绍了运用杠杆原理是运动中最省力的方法,分别讲述了运动中杠杆的形式和杠杆间的组合变化,以及杠杆支点在运动中的移动变化是杠杆巧用的关键所在;还介绍了杠杆的直接巧用和变形组合巧用的方法。
      弧形轨迹:
        介绍了弧形轨迹是形成整体运动的基础,弧形轨迹运动在养生及交手实战中的具体意义。还分别说明了人体整体、局部以及梢节的弧形运动中心位置,以及弧形轨迹随中心点的移动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弧形整体运动的方法。
      丹田中心:
        介绍了丹田中心是人体中定能源中心,分别讲述了人体局部和梢节的中心能量劲源,以及丹田中定中心通过弧形外旋内收聚合能量的过程;介绍了丹田中心转换能量裂变弧形内旋外放的过程;还介绍了求其中、得其中、守其中,是指人体中定中心丹田。

     
  • (13)文圣拳学的技击战术

      侧身击打,化打一体:侧身击打即能很好地延长力臂,增加攻击的穿透打击力度;同时,还能减少缩小被对手攻击时的受力面积,能增加自身的后援整体劲力。化打一体即能分避化解进攻时的直来之劲; 还能缩小攻击面积,增加攻击时的压强,在守护自身中心的同时能更好地攻击对手中心。
      瞬间近击,得机得势:不断完善自身的运动中,才能真正做到打即得机得势,得机得势重在承接得劲;得劲是得对手中线之中,得对手能源内劲中心之中。瞬间近击是交手实战中本能反应的必要性,要求训练者要具有本能反映所产生的强大内功能力,才能应对瞬间搏杀时的残酷近击的有效性。
      守中用中,争夺空间:守中是守自身中线之中和内劲能量之中,守双方共同之中;用中是用己之中能量接通对手能量之中,进而得对手能量之中并加以控制。争夺空间是争夺对手内劲中心并占领其内部空间;内劲整体通贯的攻击路线远远大于外在的运动路线,是头顶至足底、前手臂至后手臂,前手臂至后腿足的内在运动路线总合。
      整体发动,入位夺位:整体发动是由根至梢,由内而外的弧形整体运动。入位夺位是夺取对手重心根节的方法,是在运动变化中的瞬间组合,步法入位会产生打即刨根的作用。
      沾粘连随,挤跟靠打:沾劲、粘劲的运用,是沾粘劲的相连相随;是在弧形运动中合理承接对手劲力而得其劲;挤劲、跟劲、靠劲和打劲,是沾粘连随得势得劲时,所实施的进一步的打击方法。
      神定势严,稳准狠衡:神定势严、稳准狠衡,要在松静中做到神定,才能产生威严的气势和稳衡的整体间架,才能有效地实施又准又狠的破坏性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