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原创 2018-02-11 编辑部 体育总局科研所书刊部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体育思想为引领,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本刊将结合体育战略发展重点领域,陆续刊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体育思想为引领的体育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018年 第1期
对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刘国永 博士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群众体育管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内涵。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群众体育发展历程,结合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密联系体育工作实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命题入手,提出了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时间界定及主要特征。同时直面问题,对如何发展新时代群众体育,提出了具体的路经和方案构想。
1、前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准确界定和深入思考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内涵,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布局、路径举措等,对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内涵
01、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时间界定
要界定新时代群众体育,就必然要和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历史逻辑和现实需要,我们把改革开放以来的群众体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十八大为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并形成了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周期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层层制定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顶层设计体系。十八大以来,群众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作为体育事业重要基础的群众体育,其任务和作用更加凸显。这种划分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有利于我们在具体工作推动中,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02、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内涵
笔者认为,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不是简单套用一个概念,而应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具体目标任务。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群众体育发展做出战略考量和整体谋划,其主要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群众体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把推动全民健身作为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划、新决策、新部署,群众体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成为党和国家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群众体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在以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为主要载体,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基础上,2016年,国务院又批准建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是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的重大创新。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截止到201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近4亿,占比超过34%,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3 m2,全国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已经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全国县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平均覆盖率达到72%,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到每万人3个。经过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00万人,全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超过了1.5‰的标准。
2. 深刻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群众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全民健身来说,主要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给群众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经济方面,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GDP高于5 000美元时,静态精神需求(如游戏、电影等)不断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人均GDP高于7 000美元时,动态精神需求(运动、旅游等)不断丰富。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 8 000多美元,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迅猛发展,在需求的层次上、类型上,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个性化的健身需求日益增多,并越来越追求科学化、品质化;在健身目的上,已不再局限于强身健体,健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促进沟通交流、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在健身时间上,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通常固定1~2 h完整的锻炼时间较少,临时性、碎片化的锻炼时间增多;对健身场地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群众体育涉及人群广,包括幼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商务工人员等,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东西南北无论是气候、经济、自然人文环境,还是生活习俗都有很大不同。再加上群众体育工作历来相较于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处于弱势,政府重视和投入都不够,很容易造成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因此,如何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实现均衡发展,是新时代赋予群众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3.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思路举措,形成可操作、可持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群众体育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建立起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完成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初步探索,同步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健身健康品牌人物、品牌故事、品牌项目,使全民健身成为小康社会民生工作的国家名片。第二阶段,从2020—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上一阶段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的基础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在全世界率先形成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同时,不断研发和推出健身、健康新理念和新方法,形成系统的科学健身指导方案。加大科技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全民健身服务更高效、更便捷、更贴心,实现管理现代化。建立全民健身激励体系,发挥全方位激励作用,加大激励力度,鼓励人民群众爱锻炼、勤锻炼、文明互助锻炼,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健康。另外,通过全民健身国际交流,推出一批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并在国际健身健康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民健身走向世界大众体育舞台的中心。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丰富完善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和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模式,积极开展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形成普适性的国际共识、世界标准、全球模式,引领世界发展方向,成为世界大众体育的标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3、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01、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全民健身发展依然不平衡。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总体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二是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网络和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要优于同地域的农村地区。至2014年底,全国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城市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2007年提高了6.7%,而农村居民只提高了5.4%。三是体育健身的参与人群不平衡。健身人群仍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乡镇的中心集镇,集中在老年人和妇女,农村地区以及中青年群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全民健身意识相对薄弱,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 h还未完全落实。四是全民健身工作在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重视程度不平衡,认识普遍不到位。五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平衡。全民健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社会力量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六是群众急迫的运动促进健康需要同坚持科学健身、持续健身不平衡,群众普遍健康愿望强烈,逐步认识到运动能促进健康,但往往不能结合自己实际选择健身项目科学健身,或急于见效果,还没有成为生活方式。
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一是公共财政的投入较低,经费投入依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变。2013年全国地方财政投入用于全民健身170.2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105.72亿元,彩票公益金64.49亿元。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人均为6.16元。二是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没有室内健身场所,户外的体育设施也相对简陋,数量和种类都偏少。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依然不高。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平均开放率为86%,还有7个省(区、市)开放率在80%以下。全国有1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在50%以下,只有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在80%以上。新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预留健身用地、健身场地面积减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全民健身资源、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供健身咨询服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仍然是短板。
3. 群众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群众体育发展还局限在体育系统内,群众体育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特别是健康促进的特殊作用,还没有得到彰显。一方面,源于对群众体育的多元价值认识不充分。2016年,苟仲文局长在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体育不只是赛场夺金或强身健体,更具有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多元功能。另一方面,群众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发挥不够。体育社会组织形式灵活,自发性强,但体育社会组织合法化难(大量的合法体育社会组织都普遍有官办色彩,但活跃度低),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和网络组织活跃在群众身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容易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善加引导,群众体育不仅会成为丰富百姓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还会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的最佳渠道。
02、原因简析
当前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体育健身、健康、娱乐、休闲是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收入超过7 000美元,运动健身需求和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这几年井喷式的马拉松赛事活动现象(201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为51场,2015年马拉松赛事官方注册场次达到134场,2016年注册的马拉松赛事翻番达到328场,2017年预计超过500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城乡差异较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主观原因讲,传统的体育发展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群众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强身健体和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层面,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还不够,资源的配置、人力的投入明显不足。群众体育发展没有跳出传统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仍然局限在依靠系统内推动,群众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相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群众体育的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手段仍然落后,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短板。
4、发展我国新时代群众体育的思路和对策
0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引领,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体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20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重要论述15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体育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建设健康中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所在;改革创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尊重规律是体育事业发展改革的重要原则;中华体育精神是凝聚13亿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群众体育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就是要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人的品德、能力、身体的发展等,而这离不开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两大核心要素。在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代国务院研制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时,对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进行了明确界定。全民健身是一项面向全体人民,通过鼓励身体活动、倡导科学健身、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增强人的体质、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为追求的体育事业。全民健康是指全体人民的健康。全体人民包括各民族人民和男女老幼各类人群。健康是指人的全面健康,它具体是指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交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健康状态。健身是积极促进健康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必备的条件。一个人只有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交都健康了,才是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只有成为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家庭、单位、社会担负起义务和责任,弘扬正能量,更好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此,我们只有从积极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健身的机会,通过人人健身,实现人人健康、人人幸福。
2.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群众体育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新时代群众体育工作特点,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给群众体育领域的创新机遇,加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转职能、转方式,构建一个扁平化、高效率,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智库、社会组织等力量,打破全民健身是体育部门的事的认识,努力形成新时代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支撑作用,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转化为健康促进服务体系。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要求,破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和行政性掣肘,以全民健身为主体,将其他各领域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的相关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有利于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形成与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3. 发挥群众体育多元价值,促进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就体育内部各项工作而言,群众体育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沃土和运动员退役就业的基地,体育产业的动力源,体育文化的载体,体育外交的平台。因此,在体育工作中,协调发展意味着要突出群众体育的主体地位,形成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互促发展格局。从群众体育自身来看,协调发展就是要全面考虑群众体育工作在地区发展、人群需求、软硬件建设之间的协同性,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供给不充分、软硬件建设不同步的问题。从外部来看,群众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养老等各项事业关系紧密。因此,在工作推进时,要充分发挥整合意识,创造互促共进、一举多得的工作局面,如在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居民自治、青少年儿童教育、社会心理引导服务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建设,通过体育健身有效整合社区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等,探索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新模式。
4. 倒逼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群众体育绿色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群众体育工作上,要始终把握住保护生态自然的红线,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活动赛事开展等方面,要严格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不能破坏生态,大量耗费资源,要节能环保,使群众体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另外,充分发挥群众体育对环保行动、绿色出行的积极作用,通过倡导人民群众健步走、骑行运动,降低或减少污染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 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群众体育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原则,对内要最大化盘活社会体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全民健身社会化市场化建设。对外要放眼世界,主动对接国际优秀体育资源,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交流,聚力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服务。同时,推动中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人物、项目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在世界范围内来宣传、运作和发展,发挥群众体育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
02、谋全局、抓关键、有重点的推进群众体育有效落地
1. 做好谋篇布局,确保群众体育工作稳步推进。立足全球视野,将群众体育放到国际的大格局中进行思考,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战略高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落实到群众体育具体工作上,统筹群众体育工作人、事、物、时等各要素,确立新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总体定位和整体布局,明确工作主次,以及在不同空间、领域上的落实思路与方法,明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源整合、品牌推广等各项工作推进策略及步骤,形成一套架构清晰、指导性强、可操作的全民健身落实战略方案,使群众体育工作内外有别、全局“一盘棋”,并且有方向、有标准、有指导的稳步推进,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2. 抓住工作关键点,寻求群众体育突破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笔者认为,群众体育工作也是如此,首先是要抓住关键的人,其次是抓住关键的组织、关键的事、关键的物以及关键的地域和领域。我国有着独特的举国体制优势,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能够集中全力办大事的政府。在群众体育工作谋好篇、布好局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我们的举国体制优势来开展工作,而如何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关键是要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作用。比如借助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以及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的要求所带来的契机,国家体育总局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以及政府均纳入到考评和表彰范围,以体育强省、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全民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为抓手,以此调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体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发挥体育重要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在本地域内解决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的综合价值,探索带动地区其他工作或整体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群众体育工作以点带面的突破式发展。同时,把全国争创特色小镇这个热点和焦点工作以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形式运用到体育工作中来,探索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能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丰富群众体育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再有,要抓住国务院全民健身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这一牵头示范作用,将其在全国范围一贯到底,形成省、市、县各级联席机制,并与“三级联创”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更大效能和作用。随着整体战略推进,对抓关键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提升群众体育工作质量与水平。
3. 把握“三个侧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重点在群众身边做文章。大力推进“六个群众身边工程”,通过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丰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在服务人群上,针对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比如,针对青少年人群,应着力做好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形成工作,为民族未来打下基础;针对中青年人群,应着力做好健身服务的多元化、便捷化,以及激励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工作,提高国家人力资源质量;针对老年人群,应着力做好锻炼、养生理念和方法的指导,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应着力做好人群关怀,通过健身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尊重,体现人生价值。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全面的健身服务。二是重点在智慧化提升上下功夫。立足国内,在全球范围内从历史、现实中寻找健身、健康好理念、好经验。在国际上引进已经证明科学有效的具有前瞻性的理念、经验和方法,同时,研发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在国际上有推广价值的科学健身健康理念、方法和模式。再有,充分利用生物、纳米、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各类实验、指标和相关设施设备产品研发工作,形成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库和科学健身指导资源库,以及便捷高效的场地设施,满足人们多元化、更高的健身健康等需求。另外,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群众体育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再造管理模式,推进群众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重点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全方位立体的设计群众体育激励机制,构建一个类型丰富、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全民健身工作中来。首先,要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激励,增强他们领导群众体育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其次,是对各类企事业单位、智库、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进行激励,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健身中来,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再次,是建立以运动项目段位制、业余竞赛体系、健身积分等为代表的各种激励手段,让百姓天天能活动、周周有竞赛、月月有擂台、年年有积分。另外,适时适度的加大激励投入和激励力度,让广大百姓形成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身体好、心理好、道德好、社交好,让个人更快乐,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5、结语
中国体育进入新时代所肩负的重任,不仅有领袖的重托,更有全国人民的期盼。这需要我们一起手挽手、肩并肩踏上新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以积极促进人民全面健康为中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谱写中国群众体育新篇章。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