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地文苑
>>
查看详情
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世界宗教统一的重要理论基石——卢飞宏
2019-07-12 11:26: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百家争鸣
(摘自《让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第六章)(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与中华文明)
内容提要: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大同社会”“大同世界”“大同宗教”“大同文化”“大同文明”的重要思想和文化。三教合一、“五教”万教相通相融的思想为世界宗教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构建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对于促进中华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构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一)《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论》(公元2016年4月4日)《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著作之三《大道之行》(103—164页);(二)《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宣言》(公元2016年4月10日)《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著作之三《大道之行》(98—102页);(三)《让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该篇全文十二万余字)【卢飞宏】
六、三教
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世界宗教统一的重要理论基石
(悬空寺)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信仰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意味着人对有限的超越,意味着真正的人性复归和人自由的发挥,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使永恒无限侵入自己的有限生命之中。宗教关怀是对人的终极彼岸关怀和指引,宗教信仰就是终极关怀最具体的表现。虽然在世界王权与神权趋于没落的今天,但宗教的力量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散发着巨大的能量。宗教和谐是宗教关系的新境界,是全球化时代的新理念,保持和促进宗教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坚持爱国爱教、主张平等包容、弘扬和谐理念、反对歪曲利用、发挥积极作用等主张,呼吁各宗教广大信众践行和谐理念,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之中,宗教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联合国第65届大会通过的设立“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的决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促进不同宗教、信仰之间和谐的共同愿望。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是促进现代宗教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世界各大宗教教派平等共处、促进交流、和谐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它的思想具有普世性,超出了现有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思想范畴,它能够以包容和谐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来提升和整合世界各宗教,实现世界宗教文化的和平繁荣发展与和谐统一。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世界始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合”的有机整体,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宗教文化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融为一体。“合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发展趋势,追求和谐既是宗教的内在诉求,也是与其世俗化、普世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以至“万教归一”,构建世界“大同宗教观”“大同文化观”,是世界宗教和谐发展的共同愿望。三教同法源,天下归文明,在一定意义上说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世界“宗教大同”的终极理论。宗教随着原始信仰的进化而逐渐成型成熟,它催生也伴随了诸如艺术、哲学、体育、科技、医药等等但凡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它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与人类精神活动、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宗教主要借助于信仰、感情、仪式、教义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对广大信众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宗教作为一种体系和制度相对于人类社会是不可缺少的,它必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久的存在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独立性、多元性、包容性和统一性,它是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也是世界多元文化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法四家文化思想交相辉映,唐宋以后,儒、释、道三家支撑着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三教合一文化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矛盾斗争中完美的融合与发展,儒、释、道三者之间彼此补充,相互辉映,各彰异彩,和谐并存。中华文明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在吸收他家文化特别是西方优秀文化之时,保持自身特有的内容和特色;特别是中国本土道教吸收儒、佛思想不但没有失去其自身特色,没有被儒、佛同化,而是在保持了自身本质特点基础上,指导儒、佛思想改造为已有的思想,从而也促进了道教的自我完善、创新与提高。三教合一,万教合一,它不但不会取消或削弱各教的独立性和自身特色,相反会促进各宗教自身提升与健康发展。三教合一独特的思想文化优势为实现世界“宗教大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和平解决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文化冲突,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等方面树立典范作用。“五教同源”,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延续,是指佛教的慈悲,道教的无为,儒教的忠恕,耶教的博爱,回教的清真。各大宗教皆可引导众生到达理想境界,只是在次第果位有区别。“五教”原为一理所生,虽分门别户,但皆以劝化人心主宰,普唱仁风而立基,以正心、修性为悟道之本。从“心”“性”下功夫,以蓄养至大至刚的人格,虽然功夫不同,但是化殊而旨同,其理“一”也。“一点真空鸿蒙开,一花五瓣同根裁;一化五教定位在,一理万殊归回来。”以三教合一、“五教”万教相能通相融的思想和理论可以有效地实现世界各宗教信仰上的统一,将为实现世界“宗教大同”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支撑。
在海外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宗教战争中,“十字军东征”,打了近两百年,今日在中东、北非仍然有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和冲突;甚至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宗教间也常诉诸武力,在印度就常有印度教与锡克教、伊斯兰教的冲突;在中东、北非地区伊斯兰教的不同教派也时有对抗性的暴力。中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家,既有以人文理性为特征的儒家仁礼之学,也有以神、道、佛崇拜为特征的诸多宗教信仰,它们具有多样性与和谐性,即和而不同,多元一体,都重视行善积德、道德教化。从原始本土宗教到世界宗教都能在这片大地上共同生存、和平相处,各教之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武力流血冲突,更没有发生过西方宗教史上那样的残酷而长期的宗教战争,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宗教信仰者相互交往,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对各类宗教包容、尊重的文化心态。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显示出它特有的价值和长处,既值得我们自豪,更需要我们认真去继承和发扬,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与宗教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儒、释、道三教之间在发展中虽有矛盾、冲突,但能共存共荣,不发生宗教战争,并提出“三教归一”“万善同归”等思想以协调三教关系。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对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及世界宗教的发展起到“制衡”和“平衡”作用,是一种“制衡”、“平衡”、和谐的力量,能够有效维护中国宗教及世界各宗教的生态平衡与和平发展。客观世界是复杂的,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人类世界之中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动态平衡的,事物发展只有达到自然合理才能相对符合事物的特性,只有平衡才会带来和平与发展。中国历史上虽有灭佛的“三武一宗之祸”,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而排佛,但几乎没有过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发生过战争。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为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及宗教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路向,同时这一成功范例对现代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和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化战略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宗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宗教信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根基,可以使人们明了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奥秘,可以使人们脱离空虚、世俗、卑贱、持守生命中的神圣,使人们有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力量。宗教不仅是信仰者的精神归宿,还是一种约束内心的智慧体系,具有激发道德向上的作用,对人类社会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70多亿人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者大约为10亿,其余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而且,这10亿人当中,不少也实际是有信仰的。所有人类的宗教都有一位“神”的存在,“神”存在于冥冥之中,都在告诫人们有来生或转世,且有极乐世界(天堂)和地狱。地球上很久以前人类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宗教不通,但最终信仰的宗教都存在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个世界就是人类梦想的“精神家园和故乡”。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我思考得越是持久和深入,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与敬畏越是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人心自有其内在的道德规律,如果没有遵循道德准则,生活一定会混乱不堪,社会也将难以运转。这种道德律的规范,与宗教息息相关。宗教信仰为人类提供的终极关怀模式,对信仰者的行为和道德有着重大影响。可以不信奉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更不可无宗教精神,这是人类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没有信仰,灵魂就会在欲望中堕落。在这个传统文化没落、信仰缺失的社会中,但人性善的一面并未泯灭,而人类只有通过自我的救赎,善良和文明就一定能够战胜野蛮和邪恶。
“凡生懵懂入世间,万般无常行道难;不忘初心保始终,积德行善聚有缘;通凡达圣灵魂安,一切虚妄皆枉然;清静修行把神定,弹指便登极乐园”(卢飞宏《入世篇》)。人生就是一场身体、心灵的修行的过程,法自然,悟天地,修“大道”,增智慧,度人生。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有一方净土;而信仰和宗教可以为人类寻求心灵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构建起人类的理想精神家园。“三教同源大道参,圣贤之理身中传;繁华世事俱看透,心如止水敬自然;悟道何须终南山,佛性就在你心间;本来大道原无二,万法归一回家园”(卢飞宏《悟道篇》)。宗教信仰在道德层面都是高尚的、向善的,特别是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宗教都非常有正面价值,世界各宗教是平等的,其地位和理论没有高下之分;而当宗教信仰主体的平等性一旦被认可,那么就基本奠定了宗教走向平等和统一的基石。这样,世界宗教的争端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消融,这是因为宗教是围绕“宗教信仰主体”和宗教创始人展开的。世界上任何事物或宗教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事物或宗教皆因自身体现出的不同价值而呈现显出不同的文化形态。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能够和睦团结,有助于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就是宗教对社会巨大的贡献。宗教都是以仁慈博爱去关怀一切众生,度信徒,爱众生、爱人类;世界上所有普世宗教教义的核心就是“爱”。人类要想使宗教走向统一,就必须确定一个俱能被普遍接受的合理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宇宙本源的“大道”,其重要内涵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三大核心价值观“爱”“善”“和”。“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性,是天下不变的真理,是人类最高的哲学范畴,而“爱”“善”“和”则是宇宙中最核心的普世价值体系,也是世界宗教所能共同体现的内在精神。世界上所有以教化人“爱”“善”“和”的宗教就会有“合一”的基础。“道”是宇宙中所有不同维度空间的物质都要遵循的规律,“道”先天地而存在,它也是一切宗教本质的总根源。万物各有“道”,人类的信仰各有其“道”,于是产生了世界丰富多彩的宗教和信仰文化形态。人类无论怎样追求发达,但永远超越不了“道”,任何试图超越“道”的行为,必然会给人类社会或自身带来灾难。让中国人要在“道”信仰的旗帜下,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正的信仰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征服的。在“道”的信仰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个人都要保持一颗善良、淳朴的初心。“道”代表永恒,宇宙中只有“道”才是世界各宗教所能普遍认识和共有的“宗教信仰主体”。世间各宗教的“神”都是开悟的,是“宇宙大道”的“先知先觉”和“大智慧者”,对宇宙人生通彻达明,掌握宇宙人生真相的“圣者”。“大道文明”的思想具有普适性和合理性,可以解构并融合所有宗教的功能,这将有助于使世间纷扰的宗教从根本上消除之间争端,有助于使各宗教逐步走向融合,从而使世界宗教走向“宗教大同”。
在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没有形成纯粹、统一的全民宗教信仰,在信仰中表现出多神性、多样性与功利性等特点;“道”的信仰虽然深深根基于中华民族“基因”之中,但仍然没有形成全民的传统意识和宗教信仰。官方、学者、民间的宗教和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道家哲学、儒家哲学和及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以安身立命的依托。中国宗教和哲学思想中具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以及反对针对自然和环境世界的统治和征伐欲望观念。中国人崇尚“道”,这就决定了中国人以“包容””和谐“思想面对世界,从而演变为中国人的“和合”文化。“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和合”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和合共生”是一种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庄子·达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荀子·论礼》:“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和合”的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取向;揭示了“和合共生”思想对于建立和谐世界的意义。三教合一之“合”是一种积极的“合”,是一种积极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合”并不是无原则的融合归一,三教同根同源,“同归于善”;“归一”“合一”以“爱”和“善”为根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归一的思想基础。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充分揭示“和合”文化的灵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和美好愿望。三教合一思想虽然对儒、释、道三教造成了一定的激励和冲击,但同时又促进了三教文化的创新、发展与进步。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对正确处理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时代价值,也是为现代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
一种和平非暴力交流模式。这种儒、道、释三教互为补充的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具有独特性,这一文化将历久弥新,它并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而趋于衰退,而因其具有的强大包容性和融合性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
尊重包容,多元一体;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万教虽殊,同归于善;三教合一,社会大同。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和谐共生,让中国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多彩,展示出多元的文化魅力。
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的和平;没有宗教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解决世界“文明的冲突”和应对变化的世界环境中,已成为一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榜样,早已被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和研究。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的广泛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成为推动世界各个宗教和文化间进行非暴力公开对话的有效模式,同时为增进世界不同宗教及信众和无信仰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和平相处,为促进世界各宗教和文化的和谐共存,走向“宗教大同”之路,实现全人类认识进程的重大跨越,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理念超出了现有宗教文化的范畴,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文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地推动作用。要以三教合一开放创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来丰富中华思想理论宝库,不断提升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升华人类的思想和认知水平,让自由和积极的思想文化创造更美的未来。让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成为世界性普遍文化信仰之典范,给全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带来力量和希望,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指明方向,为世界和平、繁荣与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哲学高峰,源流清晰,一脉相承,二者思想和文化殊途同归;它们是中国和谐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法宝。深入探索、研究三教合一多元一体思想和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演变,有助于认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性格和内心世界,对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个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乡村、宗教、种族群体。民族、宗教群体都在文化异质性的不同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中国民间宗教和信仰是一种活态传承的民俗文化与世代延续的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地方群体的认同感和历史感,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复杂性。中国民间信仰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尊重普通百姓的文化记忆、民间信俗和日常生活方式,是打开认知、理解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窗口,是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基础。加强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力度,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民间信仰既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得以生根和发芽的母胎,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中国民间宗教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除受本土原始宗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外,佛教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南北朝、隋唐及其后的弥勒大乘教、发端南宋初年的白云宗、白莲教,肇始于明中叶的罗教等等,无不受佛教的启迪,或成为佛教世俗化教派,或成为其流衍和异端。从思想对民间宗教影响最大的,是佛教的救世思想,特别是弥勒救世思想。下迄近现代,这种思想在下层社会流行、蔓延,它激起了千千万万芸芸众生的宗教感情,呼唤起一次次底层社会的民众运动。在五千多年历史文明发展历程中,民间信仰和儒、释、道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包容,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脉,形成了博大精深、多元通和的宗教文化生态格局。中国民间信仰和儒、释、道文化的人文品格,有助于减轻异质文化的张力,从而在社会基盘上形成防止民族文化水土流失的宗教生态平衡系统。应该将中国民间信仰和“五大宗教”信仰形态放在一起平等对待,吸取其长处和精华,摈弃其糟粕与落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和正功能,使之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民间信仰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它在港澳台及大陆地区的本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拥有众多的宫庙、道堂及组织体系和信众,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历史文化景观,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民心相通”是关键,而宗教信仰将在“民心相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中国民间宗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特别是儒、释、道三教文化,其思想基础与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它的很多观念和形式产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伦理以及礼俗之上的,以及吸取其它宗教的积极和有益的成份,并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下层民众心灵和精神信仰的重要领域。从站在更高的视角看,民间宗教作为民族宗教信仰的重要领域和“国家五大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一样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民间宗教和民俗、民间生活密切联系,它提倡“神道设教”,以神的名义劝善惩恶,加强人们的道德约束、道德意识,有益于广大民众的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心灵净化,教化世人,它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民间宗教广泛地存在于乡村社会之中,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原点。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所在,具有让人敬畏的力量。乡村文化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重视和揭示出来,有些重要的乡村文化价值也许只有在丧失之后才能被人们认识到,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几乎不可能再恢复,乡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上,重要的是表现在乡村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功能上。民间宗教和现代社会发展并不矛盾,很多方面还可以起到重要的互补和促进作用。从宗教生态平衡角度看,民间宗教其重要性不能忽视,它对维护中国宗教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成为中国“五大宗教”均衡发展、关系和谐的共同基础,这是历史和现实昭示给我们的经验。民间宗教往往融儒、佛、道和其他宗教文化于一体,其多神性、多教性、和谐性,无形中制约着、推动着“五大宗教”的发展规模和风格,从而不使一神教过度膨胀,又使各教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只有民间宗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教合一”,将儒家的道德信条,佛教的果报思想,道教的阴阳、五行、八卦、太极与修炼方术等玄学文化结合一起,充分吸收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精髓,将“道修真,释参悟,儒修身”寓于一体,内外兼修,性命双修,三教合一,万法归一,以修悟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和“道”的本原,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民间宗教还容纳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内容和资料,它并不排斥任何神明,而让各路神明汇聚一堂,任凭广大信众根据各自需要,自由选择,再经过宗教家有意识地强化、扩大神明的特殊功能,从而形成既有源于民间信仰,又高于民间信仰的谱系化神明信仰,如明清时期民间宗教创造的最高女神——“无生老母”,并以之作为有限追求无限的本源,构建了一套弥勒佛与“龙华三会”信仰核心的宗教理论体系。无生老母为明清时民间宗教中至高无上之女神,被视为创世主,又为拯救苦海中之人类的救世主,具有无上之权威。起源于明代中叶的罗教,在罗教及其支派的理论中,无生老母既是造物主,又是救世主;她是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宇宙与人类,同时又拯救沉沦于苦海中的后代,派神、佛等下凡,或自己亲自下凡救度众生。明清的民间宗教几乎都以无生老母作为最高神祗;“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成为民间宗教的“八字真言”和哲学思想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民间宗教不仅与儒、释、道三教并肩而坐,而且拥有比儒、释、道三教更为广泛的男女信众。民间宗教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挽劫救世”的宣教思想和解脱下层民众信仰危机及反抗封建暴政的革命运动。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给中国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的精神家园和思想归宿,显示了民间宗教伦理思想的创新性、超越性和包容性与和谐性,具有积极的社会进步意义。它在精神世界相对贫瘠和信仰危机的乡村社会,起到重要的教化民心作用和社会功能,使民间宗教信仰和那些“信而不仰”者或“信仰而不归属”者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和精神自觉。民间宗教是中国广大民众信仰的重要领域,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重要性。
从清中叶后,八卦教成为农民反清运动的一面旗帜,其浓厚的反满抗清意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不甘封建专制高压下的民众,起而抗争。它在为对抗清政府的高压统治,而自发展开的“反清复明”运动中迸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潜力,伴随着几乎每一次以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农民起义或反抗运动。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清水教起义至嘉庆十八年(1813)的林清、李文成天理教起义,以及到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几乎所有的华北地区爆发的民众造反运动都与其有关,或受其影响,因此屡遭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它多次组织教众和广大民众的反抗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辉煌的篇章。它的反抗运动反映了劳苦大众要求改变不合理世界的一种抗争,提示了人民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道理,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农民起义运功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汉代到上世纪上半叶,民间宗教与佛教各宗、道教、儒教、秘密结社、农民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民间宗教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石。
民间宗教是中华民族信仰文化的丰厚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给削弱了,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生态平衡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情况的发展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当代中国宗教领域出现“逆本土化”、“去中国化”、“极端化”、“市场化”、“商业化”、过度“世俗化”,以及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对中国进行渗透等问题严重,严重地影响中国宗教的生态平衡,这对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不利作用。近年来,中国宗教界出现诸多不正常现象,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偏差,宗教信仰思想和伦理道德观严重扭曲,优良宗教的生态发展遭到毁灭性破坏,宗教过度“商业化”使宗教信仰成为政治和资本的“奴隶”,也使得中国当代佛教和道教出现严重的衰微气象。宗教信仰已不在重视关注人的心灵关怀,而是金钱、财富和名利;宗教敛财现象严重,使无量“功德”成为生财之源。一些道教、佛教教职人员违法犯罪,一些假和尚、假道士、假教职人员更是充斥其中坑蒙拐骗、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乌烟瘴气,邪法横行,祸害众生,败坏和亵渎了中国宗教信仰生态环境,也使中国宗教一方净土遭到重度污染。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有正信、正觉、正念、真正懂佛、道的人凤毛麟角,宗教人才严重缺乏,后继无人。“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闻”。一些媒体和影视作品对佛、道随意曲解,以偏概全,误导了民众的精神信仰,这些都是中国宗教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宗教的“商业化”与宗教的本质精神背道而驰,它必将会使宗教信仰引向堕落的深渊。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要促使人类从对物质、权力的无止境的追求中转向重视对自身心灵、灵魂、精神的关怀与关注,遏制物欲膨胀、唯利是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等扭曲价值观,全面提升和净化人的心灵,构建世间一方净土,以思想和心灵的进化与进步促进新文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各宗教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出新贡献。要更好地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就一定要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包括“五大宗教”和各种民间宗教。
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惧怕宗教教义和其价值取向改变,对民族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始终采取防范、限制和利用的态度,加强对“顺民”们的控制。西方文明除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宗教进行的改革外,宗教和科学一直就是一个整体,并作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来实现的,而这种普世价值观恰恰被视为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颠覆性的力量;这也正是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惧怕宗教的原因。儒家思想“敬鬼神而远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人至今没有形成信仰宗教传统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将道教帖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将中国民间宗教冠以“邪教”的帽子,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发展。在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国迷信大全》,他首先把这个帽子扣在了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头上;书中鼓吹道教的几乎所有都是迷信;让所有人都必须抛弃,迷惑和欺骗了众多民众的思想,这是让中国人失去民族信仰。然而这一思想被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的接纳,从而之后使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也使得历史上中国的国教道教越来越走向衰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这个民族就不会存在了。缺乏宗教信仰的人,也就缺乏敬畏之心,人的心灵就会迷失方向,灵魂就会失去寄托之所。今天要让中华民族兴旺,就必然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东西焕发青春。
各宗教都是以探寻生命本质、并以寻求生命解脱为根本目标与宗旨。宇宙是由多维空间组成的,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生命的维度;生活在不同维度的生命状态是不一样的。宇宙万物都是能量在磁场的作用下构成的,磁场是创造世间万物的重要力量。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包括人类都是一种能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各种维次的各种信息、物质和能量的投射,归根结底就是信息的投射。世上宗教都讲究以“爱”“善”为本,修身养性,净化灵魂,并以此为根本建造心灵精神家园。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个教义上的共同点,即宇宙必然有一个主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此“主宰”缔造的,人类不过是这些“主宰”的一个产品而已,人类的命运完全由这些“主宰”决定,人类必须要膜拜宗教构想的“主宰”。于是在这样的宗教构想中,《圣经》中的耶和华,《古兰经》中的真主安拉,佛经中的佛祖如来,天主教《圣经》中的上帝,道教中元始天尊,民间宗教中的“无生老母”等等“超自然”的“主宰”便由此而“诞生”。这些“神”都指的是宇宙之尊、万物之主,虽然名称各异,但实质相同。世界上“五大宗教”的原始理论,讲述的均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目的不离自然之本原,实践真理的方法不离自性。“慈悲、博爱、和平”是世界宗教的真谛,同时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和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如果宗教脱离了自然的根本,以宗教形式为目的,不但无法使人的精神得到解脱,反而会加重信仰者的精神负担,并会导致宗教间的矛盾。当今一些宗教间的矛盾冲突,以致于发动战争,互相残杀,不是宗教的真理导致的,而是宗教的形式造成的。世界各大宗教信仰的归宗、归源是建立在信众开悟觉醒、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真理的基础之上,万教归宗不是归于哪一家宗教门派,而是超越了各大宗教门派的信仰,最终归于宇宙万物生命的原本统一即精神“家园故乡”——宇宙大道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道”。三教合一,是指思想上相互学习,共同修道。基督教指向“道”,他们讲太初有“道”,回教与佛教等都讲“道”。
“道“为宇宙真主宰或万物之本、诸教之源。诸教皆由“道”所生发之万法,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合一是三教同源、殊途同归之神圣观与一体观的统一。“道”生万物,先天地而生,有生于无,“道”内在于万物之中。人类不过是“道”之流行中一分子,人类与天地万物同变化同生灭。世界上没有任何超越“道”的事物存在。“神”是世界各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层次的统称,是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奇的力量。“道”即是“神”,“神”即是“道”,“道”与“神”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神”是“创世者是源头,”道“乃有无之始,“神”和“道”合二为一。世界上各宗教神仙圣贤都是神圣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道法皆从“神”开始,“神”即“道“本身。“神”无处不在,一切“神”都是“大道”思想的体现。神世爱人,世界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伟大“爱”的化身。“神”真实地存在于宇宙、天地之中,万能的“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世间圣人的思想正如同原子能拥有巨大的能量一样,这些能量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触,聚合,也就形成了“神”,形成了我们宗教信仰中“神”的世界,这也即是思想形成物质的原理。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样,相似的能量会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类似的“能量团”。“混沌开天一字无,道生万物阴阳立;万物生长各有道,天地神佛始归一”(卢飞宏《一字无》)。“宇宙苍穹真空现,日月星辰乾坤转;万物兴亡各有道,谁能识得玄中玄;大道无边又无岸,拨云见日求本源;点通天眼顿悟性,参透虚空穿海天”(卢飞宏《问天篇》)。三教归一,五教合一,万教真理相通相融;万教合一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大宗教最终回归的光明之路与同一归宿,也就是宇宙运化成的“道”,万教都脱离不了“道”的本源和规律,“道”是一切宗教的终极追求。宗教信仰的对象与崇拜偶像不只再是某一天主、某一神灵、某一佛陀、某一道祖、某一圣贤等,而是超越三界诸天诸世界的先天绝对唯一“虚无”之“道”。随着“宇宙大同”文化思想理论的广泛传播与“大道”普传的到来,世界各大宗教走向圆融统一的时代将不会太久远。地球文明是宇宙文明一个组织部分,而“大道文明”则是地球文明中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大道文明”将实现各宗教信仰上的统一,引导地球人类归入宇宙大道,这将有力利于统一世界宗教,统一人类文明思想,使之万教归一,引导人类走向“大同世界”。三教圣人同住世,渡化众生解苦厄;教化天下行大道,妖魔鬼怪岂能逃;人类文明大同世,万事万物归本原;三教合一世天堂,万教合一天下和。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有效地维护世界宗教生态平衡,给世界宗教带来和平与发展。提倡尊重宗教间差异,促进教派之间的团结,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动跨宗教合作,促进世界宗教彼此宽容地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宗教生态平衡,能够给世界宗教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发展,可以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提升全人类的认识高度,将全世界所有宗教全部统一起来,让全人类、所有宗教都并入宇宙真谛探索与提升的行列中,推进人类对生命心灵精神家园的探索进程,为早日迎来人类认识的重大提升,使人类文明并入宇宙文明的轨道而不断努力。
宗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宗教的兴起和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交往的核心要素。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对人类心灵的安慰剂和驱动力,是对人的终极彼岸关怀和指引,引导众生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静。宗教生态关怀的根本精神是对一切生命的关怀,是以对神灵的信仰来实现与证成生命的圆满。宇宙神圣而奥秘,人类世界一切事物发展至极必然会走向宗教。民族性宗教与世界性宗教对其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进程会有不同的适应或影响,民族性宗教为保护本民族及其文化的生存空间而对其他文化会持有自我封闭或明显排外的态度,而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及发展得益于其开放性体系和兼收并蓄的能力。二十一世纪所有宗教必然会打开神圣的大门,联合起来共同为人类文明服务,建立“宗教大同”思想观,全面关注人类的利益和心灵,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谛。所有世界宗教固然有其独特的文化发源,受到某一民族传统的影响和约束,但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会克服这种自身传统的约束而渗入其他文化,形成与之交融互渗的多元局面,由此影响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宗教应当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推动民族宗教的发展,跳出固守传统的局限,将本宗教基本教义精神、礼仪制度、弘传方式与现代普世思想文化、管理制度、传播媒介有机结合并有效贯通;弘扬民族宗教精神,突破传统形式束缚,使之真正彰显于中国当代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活力和正能量。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五教统一、世界宗教合一的重要思想,它是世界宗教和谐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其包容和谐的思想和文化融会了不同信仰之精华,继承了不同信仰的合理内核,摒弃了各个信仰中不合理、不准确、不正确、不理性的部分,将结束各个宗教之间及各宗教内部派别的对立,结束不同信仰之间的对立,从而使世界各大宗教教派走向和谐统一。万教纷争归大道,百流到海始为一。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建立在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未来发展价值的引导和建设的基础上的,在现代文明社会构建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对于提升中国宗教的思想和文化水平,以及促进中国宗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世界中各宗教相通相融,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和睦相处,人类没有必要在宗教信仰的光照下再相互争斗、互相残杀,而要把主要精力用到人类的共同福祉和未来上。三教合一“爱”“善”“和”的普世价值理论是拯救人类和未来世界的重要思想,其思想和文化必将成为世界性的普遍信仰,给全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力量,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引导整个人类团结起来,使人类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走向“世界大同”之路。
诗云:
中华传统儒释道,三教融合领风潮;
清晰源流二千载,和合万家天下好;
交流互鉴出新果,引领文明正气浩;
独树一帜成体系,太平盛世万年朝。
(卢飞宏《三教文明颂》)
公元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己亥年。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