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拳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以信仰、祈求和崇拜神灵为核心的文化组织形式,它是支配人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以一种超人间的形式作出的虚幻反映。表现为宗教教徒对这种外部力量的崇拜、宗教感情和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严格的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等。宗教与武术是两个性质迥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发展进程中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相互为用,其中与宗教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原始崇拜、道教与佛教,以及白莲教、八卦教等民间宗教,在武术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武术的很多拳种特别是内家拳的拳理大多是源于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中华武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武术与道佛两教在传承的过程中还有着密切的互生、互用的关系。道教的河络文化、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太极、八卦理论的哲学思想对武术的习练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佛家的慈悲为怀和道家的清净无为的宗教思想对习武者的武德修养有着良好的影响。在中国以道佛两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宗教是各种文化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观念的综合体。宗教和武术在发展进程中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原始武术的萌生与原始宗教关系紧密,从中华先人的娱乐、祭祀以及古代战争中都可看到原始宗教对武术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武术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其他宗教,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与修炼方法被融合于武术文化之中。佛教自东汉以来近两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佛教与佛教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中国佛教中出现的少林武术,是世界宗教文化中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佛教对少林武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民间宗教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圣功初始作为历史上著名民间宗教“八卦教”、“离卦教”的震教功法,其内涵更加丰富,它是中国民间宗教在武术发展中的主要代表。
文圣拳作为中华历史名拳与道教思想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及神仙修炼体系,是以黄老学说为指导的,以“易”理为基本结构的内、外丹修炼的方法体系,这种理论方法体系为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道家贵柔持静为原则,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易”理为指导的内家拳的出现,同道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文圣拳的思想和功法理论体系处处体现阴阳五行、八卦之易理,与道教同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深得道教文化之精髓,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和修炼方法被融合于武术文化之中。
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成仙永生为极乐、重生恶死的宗教,长生久视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道教徒们在实践长生不死之术,研究多种修炼精神和形体的方法。道功指的是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坐忘、守一、养性、存思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药饵等。这些道功道术对气功,健身术和养生等有一定价值。武术中广泛使用的“丹田”之说,则源于道教的守一术;武术的呼吸方法及气血之说,则来自道教吐纳之术;武术所强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的精、气、神,是中国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共有的,也同道教思想有关。道教文化的渗透使武术发展为合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实践体系,道教文化亦融合于武术技术之中。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技击应用等都属于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道教的精神、观念、思想等在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亦有表现,它的气功特别是内丹功广泛运用于武术技能之中。
中国民间宗教是中国宗教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于传统的道教、佛教等宗教而言,一般多在农民和城市平民阶层中流传,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与武术有密切联系。历史上的习拳练武活动往往与宗教结社相结合,也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八卦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宗教,主张“道释儒”三教合一,其思想横贯儒释道,同时吸收了中华民族其它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其相对于单一的道教、佛教、儒教等思想更具包容性、多元性,统一性,内容更加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包容万物,充分反应了中华多民族多种文化的交融,是中华古老文明灿烂文化交流融合产物。八卦教按九宫八卦分为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历史上主张反清,如捻军与八卦教有密切关系,义和团更以八卦编制战斗队伍等。传习武术是八卦教的主要活动内容,历史上产生了很多精于拳术、枪法的武术家。作为八卦教震教功法的文圣拳在中国历史和武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是几百年来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只是在民间隐秘传承,少为人所知。
刘奉天祖师师承京畿红阳教首,是八卦教的创始人,他与高徒郜云龙(离卦卦长)师徒二人文武功法合一,共同研创了文圣功,它把习拳与练气融合一起,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无极顺布四时行焉,集五行生克,阴阳太极互变之理形成拳学套路与练气相结合的内家拳术。自此,文圣功的发展以首创的初级阶段在八卦教内秘密传授,分文功和武功二部分,依具教内职位不同有文武同修和文武单练之不同。
郜氏离卦教的传承关系如下:
——嫡传后人郜氏——杨世海乾隆四十三年(1778)充军西藏——杜恒信。
——郜晋中——郜从化-郜大(郜承福)。
郜二(郜得福) 郜巩(郜拱)——王光——王祥——冯克善(精文圣功梅花拳,天理教起义军的首领武圣人)。
郜三(郜建福) 郜添麟(高道远)。
(四子从幼亡继远)。
郜五(郜鸿福)郜添佑——郜生文——郜与——郜坦照 ——郜东来。
在八卦教发展过程中,因离卦郜姓文圣功主要传人,在清朝时期多次“教案”和反抗起义运动中多被清政府镇压和追杀,也使文圣功法达到失传的境地。文圣功主要传承人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镇井庄的杜恒信先师,他使文圣功法得到广泛传播,从而使这部精湛而神奇的拳法得以流传于世。由于满清政府二百多年对八卦教的禁止,也使得文圣功只能在民间隐秘传承。杜恒信先师所传文圣功很早就脱离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并逐步将这部神奇的拳法从民间宗教中剥离出来,世代相传,并秉承“不惹事,不生事,自然无事”的原则,只是作为修身养生、防身强身、“看家护院”的功夫,潜心修炼,生生不息,顽强发展。历代先师和习练者为传承和发扬光大文圣拳武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八卦教是当时时代政治、社会的产物,其存在适合于当时一些社会阶层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内涵,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宗教,其前赴后继的反清运动和起义,以及反外来入侵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败的封建统治,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其震教功法的文圣拳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奠定了其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武林中的重要地位,是真正的中华历史名拳。历史上民间宗教给文圣拳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体现了文圣拳丰富深奥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彰显深厚的东方文化神奇魅力。因历史上文圣拳与民间宗教的关系,多受当朝政府的限度和猜忌,故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文圣拳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正式承认,从此使这部在民间沉寂了几百年的中华武林绝学焕发了新面貌,同时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武术流派流传于世,传播于海内外。
文圣功与哲学、艺术、历史、宗教、古老的传统文化等领域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华武林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思想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是最能代表中华灿烂文明的文化载体之一。文圣功推动了中国民间武术的发展,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文圣拳在发展过程中,其原始民间宗教理论、教义思想对其拳法思想有深远的影响,相对于中国其它拳法流派思想内涵更具包容性、整体性、广泛性、完整性、统一性。探索文圣拳与宗教的联系,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了解拳法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对于拳法的修炼将起到重要作用。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