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
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三大宣言
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三大宣言”即:《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宣言》(2016年4月10日),《中国民间宗教宣言》(2017年4月16日),《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建立宣言》(2016年年3月13日)。“三大宣言”是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来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民间宗教文化的宣言,这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弘扬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为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现实意义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华夏五千年文明,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相互融合,统贯着社会、学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命脉。儒释道三教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和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儒释道三教及其融合的三教合一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在一定意义上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社会、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在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儒释道三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它对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构建了中华民族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思想和文化。
三教的分合贯穿于近二千多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三教合一思想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包容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历史上三教合一的文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解放,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文化特征,广泛地渗透于大众生活之中,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影响着哲学、艺术、文学、思想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继承、研究、发展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是对传承中华文明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儒释道三教之外,“三教合一”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历史现象不可忽视的一面,对于促进中国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文化是进步的文化和思想,是一种包容和谐的文化,是一种超越世俗、社会、宗教的意识思想,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交汇共生的思想和文化,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是现代社会和谐之源,稳定之源,繁荣之源,也是文明进步之源。三教合一文化具有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要克服历史的偏见,深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反思,树立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以开放的思想,正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的吸收和接纳、继承传统文化最优秀、最精华、最浓缩的部分,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信仰的力量,激发民族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开明的思想将传统文化发展光大。
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民族思想道德文化体系,以及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让儒释道三教合一之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文化,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源泉和文化动力,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允许多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共存,是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发展的客观现实。在现代社会提倡和重新反思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有助于开拓思想理论视野,从而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更好地总结历史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儒释道三教 合一文化,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到典范作用。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是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解决世界“文明的冲突”中,成为部分西方学者心目中的榜样,早已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和研究。“三教合一”文化成为推进世界各个宗教和文化间进行非暴力公开对话的有效模式,同时为增进世界不同宗教及信众和无信仰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和平相处,以及为促进世界各宗教和文化的和谐共存、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思想超越了现有宗教的思想范畴,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用三教合一文化开放创新、包容和谐的思想理论来提升民族宗教文化,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让自由的思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使之成为世界性的普遍信仰之典范,从而给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带来力量,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实现宗教大同世界和促进人类的文明繁荣与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附: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三大宣言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宣言
(2016年4月10日)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历史长河中,从先秦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到唐朝佛学的鼎盛发展,又到宋明理学的勃兴,直到明清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确立,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恢弘浩瀚的思想文化画卷。中国文化具有连续性、独立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及统一性,它是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华夏五千年文明,凝聚了灿烂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内涵,它们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和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儒释道三教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相互融合,统贯着中国社会、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命脉。
儒释道三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儒、释、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历史上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三教合一文化形态与儒释道三教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谐发展。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儒释道三教发展与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思想文明的承前启后,将中国思想文化和文明推向了巅峰,对中国社会、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周边国家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三教合一文化特征具有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独创性,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巨大影响力的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中华哲学、思想、宗教文化的高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三教合一文化吸取了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多元化、多样化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教圣人,同出一源”,宇宙同根同归的整体观和哲学观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理论基石。“三教同源”、“三教归一”、“三教一源”、“三教一教”,相济相补,破旧立新,万法归一,三教虽殊,同归于善。三教合一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其包容、和谐、发展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精神资源和智慧源泉。
三教合一文化是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思想智慧之光。三教合一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吸收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精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具有多元性、包容性、统一性; 儒释道三教的发展与融合,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的思想文化,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合一文化具有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以及普世价值观、共生意识和主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优良品质和自强精神所在,代表了中国人高尚的人格,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包含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教合一文化包容、和谐思想为现代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借鉴,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社会文明与文化冲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合一文化对于重建中华民族道德宗教信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三教合一文化具有“导民向善”、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其思想精髓已深深的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已成为广大民众信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广大民众心灵归宿和理想精神家园,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战胜困难,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思想源泉,为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教合一文化为中国宗教的世俗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宗教向世俗化、大众化的转变,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兴盛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影响着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三教合一文化为教义的众多民间宗教和信仰,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教合一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密切相关。丰富多样的儒释道文化大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解放和创新,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三教合一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心怀苍生,济世救人,以及平等、和谐的思想和普世价值取向为今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恒久的推动力。
尊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思想和文化力量,促进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繁荣,带给中国人自信和强大的灵魂,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向前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弘扬三教合一文化,以和合智慧之道助燃世界文明火炬。中国人有勇气和智慧接纳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粹,促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精神力量,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兼容开放,和而不同,促进文化和合进步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文化,构建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体系,汇聚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促进中国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形成精神信仰和强大的思想力量,让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上封建专制束缚和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文明发展和进步,要克服几千来封建专制对大众思想文化的桎梏,挣脱禁锢人们精神和思想的枷锁,提倡个性解放,激发中华民族的原动力和创造力,促进中国的“新文艺复兴”思想文化运动,践行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让中国人善良之本质得到彰显,让崇尚正义和精神洗礼人们的灵魂,让三教合一文化滋养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让民族自由、平等、幸福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竞相绽放。
在当今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大规模交流融合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以其中华民族文明智慧之光照耀神州大地,让中国人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指引社会发展前进的航程,筑起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长城,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和平与繁荣,以及世界文明的向前发展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华武学哲学思想文化探索研究,【卢飞宏】)
中国民间宗教宣言
(2017年4月16日)
中国民间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民族文化、多元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宗教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民间宗教是由原始宗教演变而来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距今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乡土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信仰主义世界的重要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世纪及以后中国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发挥过重大影响,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民间宗教是正统宗教孕育之母,正统宗教是在民间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民间宗教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可转化为正统宗教,而正统宗教发展到一定时期又促使其向世俗化、大众化的发展。在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社会中,儒家传统并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思想领域,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特定的中国文化形态,是民间宗教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源泉。中国广阔的民间宗教文化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精神生活的支撑点和最后归宿,其普及已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时代人类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一个民族的主体意识,不断凝聚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风骨与品格。中国民间宗教融儒释道和其他宗教文化于一体,其包容性、多神性、多教性、和谐性无形中制约和推动着正统宗教的发展规模和风格,同时促使各教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民间宗教在发展中与正统宗教一样发挥着社会整合、心理调适、道德伦理、社会交往,以及修持等功能,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然性,它在促进中华民族本土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民间宗教发展是中国未来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弘扬民间宗教文化,对于恢复失衡的多元化宗教文化生态,满足广大民众信仰的多样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以突显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文化的主导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达到恰当的统一,这也是中国文明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宗教的民间化是现代和未来宗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世俗化、民族化、地区化、生活化,已成为民众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民间宗教的“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宗教思想和哲学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民间宗教的民族性、多样性、多元性、大众性、包容性及和谐包容的文化观,具有超然的境界和强大的生命力,保持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促进了人类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过演变、优化的民间宗教,包括组织化和民俗性的民间宗教信仰,可以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在未来多样化的宗教文化形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传承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平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传统武术流派文化研究,【卢飞宏】)
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建立宣言
(2016年3月13日)
中国民间宗教源自于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历史久远,自东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形成以来,距今亦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宗教对中国武术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宗教武学文化在中华武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弘扬以文圣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对于促进中华武学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鲁西南是文圣拳的发源地,济宁古运河流域是文圣拳的重要传承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地,文圣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历经沧桑,顽强发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承很广,在中国武学史上有着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文圣拳出现了众多著名的功夫大师和修炼家,他们忠信仁义,海纳百川,大义千秋,功震八方,为“运河之都”、“圣贤故里”、“好汉之乡”增添了神奇色彩,为齐鲁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圣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武合场,道贯乾坤,充分吸收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精髓,深受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影响,将“道修真,释参悟,儒修身”寓于一体,内外兼修,性命双修,三教合一,万法归一。文圣拳是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其武学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统一性,具有丰富的古老东方哲学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思想智慧之光。
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是中华武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完整独立的武学体系和文化形态,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拳系之一。“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修炼内丹悟道为核心,以道德礼仪教化为根本,以功夫实战技击为灵魂,以养生健身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中国民间宗教武学,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教授和武林界的广泛认可,得到国家知名武术刊物和官方媒体的充分肯定,其独特的武学文化在中华武林中大放异彩。
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的建立,丰富了中华武学文化体系,是我们文圣拳对中华武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促进文圣拳武学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推动中华武学向前发展,以及促进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的建立,是中华武学的一大盛事,自此在中华武林中以文圣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体系正式建立,开启了中华武学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传统武术流派研究,【卢飞宏】)
作者: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1966年出生,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学文化,刑事警察,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文圣拳》三部武学著作作者。《文圣拳武学著作三部曲》,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文圣拳武学著作三部曲》,计约100余万字的武学巨著。
公元2017年9月16日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