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文圣拳的历史渊源及主要传承谱系
2019-01-26 13:46: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文圣拳
的历史渊源及主要传承谱系
(摘自《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之三“大道之行、770页)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现今中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
文圣拳
就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
文圣拳
在山东鲁西南地区、江苏北部、河北南部等地,特别是济宁京杭大运河流域有着重要传承,方圆数百里,习练者数万;在全国其它地区也有广泛的传承,习练者众多。
文圣拳
在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具有庞大的武学文化体系,是中华武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拳系之一。2009年9月27日,
文圣拳
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
一、
文圣拳
源名
文圣拳
,亦称
文圣功
、五手、
五步架
、
长寿拳
、杜家拳、
离卦拳
、神拳、
五步神拳
、先天无极道圣拳、无极道圣道圣拳、
义和拳
等,现统称为“
文圣拳
”,有“中华历史文化名拳”、“中华
文圣拳
”,“中华圣拳”之誉称,中国古老的内家拳种之一。
文圣拳
是千古传承的马上征战功夫,一部中华武学的修炼大典,其内外兼修,性命双修,文武合场、文成武就,是汉族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据查
文圣拳
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有序,源流清晰,全国传承分支众多。
文圣拳
在历史传承中名称很多,各传承地称谓不一,为有利于传承与发展,1983年秋,该拳经国家体育文化部门批准正式定名为“
文圣拳
”。
二、
文圣拳
起源
关于
文圣拳
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起源于开天辟地
文圣拳
历史文化渊源久远,源头可追溯至开天辟地之盘古氏,以及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帝和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其文化的渊源具有中华民族的源头性。河洛文化是
文圣拳
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理论源泉之一,通百家之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文化、人文精神、医学理论、人体科学、道德伦理、艺术美学等学科文化的凝练和浓缩,在中华传统武术宝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起源于神农氏
传说
五步架
为神农氏所创,
五步架
里含有阴阳五行八卦,天地人和,无极大道。据称:神农氏到老寿星家做客,看到鹿、鹤二童子在嬉戏,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创造了
五步架
,所以
五步架
又叫
长寿拳
,也有人称为鹿鹤拳,有五千年的历史。后人云:五步神功世间少,九宫八卦任逍遥;神农传此惊人艺,华夏民族正气浩;内外拳家它为首,云龙风虎紧随后;习得五步九牛毛,从此武功天下小。
五步架
即
文圣拳
,其起源充满神奇色彩。
(三)起源于唐宋末年
据传由唐朝皇族李元霸和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共同所传,国破后他们隐姓埋名隐迹山林,修行悟道共同创立。是由赵匡胤后代将赵匡胤所习的“老红拳”与李元霸后代所习的文功静坐养生之法相结合,而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独特而神奇的拳法。
文圣功
也是古时道士隐迹山林修炼长生之道的功夫,在其修炼功夫体系中道家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起源于明末清初
由明末清初刘奉天与其弟子郜云龙师徒二人文武功法结合共同研创了“
文圣功
。刘奉天被尊为
文圣拳
先祖宗师。
文圣拳
祖师原是河南白阳县城阳庄人氏,李唐皇室后裔之家,取名廷玉,后裔姓李名廷玉,罗天之子,母王氏,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午时,即公元1617年,卒于1693年。先祖廷玉年少时出门玩耍,见两位老人在街头要饭,师祖虽年幼,但仁慈悲悯之心天性存之,遂请两位老人家中用餐,两位老人见师祖爱老惜贫、仙风道骨、罗汉之体,得收廷玉为弟子,传以文功武法。师祖习练数年后,功夫大成,臻于得道,在当地收徒传法、治病救人,影响颇巨,震动官府。因受官府所害,师祖全家迁至山东省曹州府(菏泽)单县刘格庄,治下田地数亩,收徒八人,分九宫八卦传道,后改名换姓为刘奉天。据有关民间宗教历史资料记载,清时吴三桂起兵叛乱,朝廷贴皇榜招贤,刘奉天师徒揭皇榜,从军当先锋退吴三桂立下战功,得朝廷赐黄玉带袈裟,妻王、石、泰被敕封“太安人”,八大弟子被封赏。
据刘奉天家谱记载:“刘老爷(即刘奉天)在退吴三桂后得胜回京的路上,路过单县时,刘老爷不愿进京受封,挂帅的王爷无奈,结下玉带赠与刘老爷作为纪念,其他八位弟子进京受封,王爷回京后向皇上孝说了此事,皇上颁下圣旨在单县赏地千余顷,修盖大楼一座,并允许刘奉天师徒在13省传经布道。刘老爷三位太太王氏、石氏、秦氏被皇上敕封太安人”、“刘凤天生于万历四十五年季秋二十五日十时三刻,卒于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初三”。据《根源经》记载,刘奉天师徒从军当先锋退兵吴三桂中,以阵法和道法折服吴三桂,“那吴王跪尘地晚间求道,先天佛把功夫阴阳细分,师生们点功夫婴儿出现,吴三桂说功夫是真,点罢功讲完道定下一计。那吴王修天道不争乾坤,师生到吴王的兵马就退,他九人得了功回到营门,挂帅的他一见齐心欢喜,要带着师徒们去见当今”。“这元帅回在朝见主交旨,把廷玉退吴王慢慢细分,他九人得此功说了一遍,老顺治既听说喜在朕心,京城里盖下了大寺一座,内里边塑神像众位佛尊,殿后边塑的是无生老母,殿前边塑的是教主世尊,弥勒佛坐正位天下教主,两陪伴坐的是老君圣人,还修的说法亭当阳正坐,赐给的两侍奉正坐绣墩,一道旨急速请说法教主,命两边文共武接引道人,未出京赐与你满朝銮驾,八抬轿绿围子要请真人。”又记载在顺治帝召见刘奉天讲经中,“说法亭昼夜里讲经说道,直说的顺治祖有了喜心。即封了李廷玉天祖佛,久以后再转世能掌乾坤。赐给的八抬轿白绫为计,赐给的黄金袈裟一身。”“先天佛名奉天元明执掌,有九宫合八卦分的更均,老顺治也跪着要求大道,看破世想成佛盟愿传真,他自从说法亭得了真点,十二时常修炼出了红尘,在京城明大道游行天下,满乾坤度众生劝化善人。”
据“刘奉天家谱”记载,刘奉天有子刘汝汉、刘汝淮。刘汝汉妻赵太君,被皇上敕封“太安人”,赵氏六十四岁终。赵太君生刘恒、刘悦、刘植。刘恒妻生刘诗,字献廷。刘汝淮终未娶,四十岁卒。刘诗母朱太君生于康熙四十年九月初七,故于雍正四年七月初二。刘诗生于康熙十九年四月十三,故于嘉庆五年九月二十七。早期八卦教刘家传承过程:刘凤天为先天,刘汝淮为中天,刘恒为后天,第四世刘诗。家谱中记载“刘奉天”为“刘凤天”。
另据有关资料记载,传教祖师刘奉天师承清朝顺治年间弘阳教首宫廷太监魏子义。《清实录》有教内门徒供词记载:“由魏子义转传于李乐天,到山东后又改名刘奉天,传入南方郜姓,又传入清丰县人秦姓,又传入曹县王姓”。但经清前期披露出来的大量史料证明,八卦教创始人为山东单县刘佐臣,后改名刘奉天(或刘凤天)。李廷玉、刘佐臣、刘凤天、刘奉天系同一人。
三、
文圣拳
主要传承谱系
(一)
文圣拳
早期传承谱系
刘奉天(1617-1693)于顺治初年创立五荤道或收元教,后称八卦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间宗教领袖之一,武学修炼大家,具三教圣人之善德,通天地变化之阴阳,是觉悟大智慧者,教门中称“先天刘爷”。刘奉天传其弟子离卦教之主“武圣人”郜云龙(即郜皇代,也称“透天真人”,河南省商丘人,生年不祥,应为明末清初人,从事宗教活动的年代当在康熙初中叶,中国著名的民间宗教领袖)。郜云龙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裔,宋朝灭亡后,将赵姓改为郜姓,精通祖传的宋太祖三十二长拳、六合大枪和跃步奇枪。刘奉天与郜云龙师徒二人文武功法结合共同研创了“
文圣功
”,其时享誉河北、河南、直隶、山西、山东一带。
文圣拳
器械内容繁多,其文圣关公大刀、大杆子、大枪威震江湖,深得杨家枪、赵家棍、关公大刀之真传,门内俗语有“杨家枪、赵家棍、关二爷大刀不用问”之说。
文圣拳
早期传承,由祖师刘奉天和其弟子传承八方。刘奉天有八大弟子,郜云龙(离卦)、郭图元(坎卦)、陈南兴(巽卦)、张照祥(震卦)、姬易学(乾卦)、刘兴邦(坤卦)、邱执奉(兑卦)、王国清(艮卦),统称“八卦真人”。(另据“根源经”记载:姬“春元”家子占西北他为乾卦,郭“玉璞”家后占正北首领朝坎,张“锡寿”占东方为震宫,陈“宗贤”占巽,南方“郜”皇代占离,邱“明月”占兑,王“承光”占艮,柳“善蛟”家占坤)分九宫八卦,四正四隅,分支干合门派一齐度人,传承天下。历史上各卦支文武功法在民间隐秘传承,地域辽阔,有庞大的体系,习练人数众多,且相互融合,异彩纷呈,对中国民间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上与民间宗教的关系,该拳法只能在民间隐秘传承,入门者规矩要求甚严,秘不外传,多以家传为主,各家传承有序,外传习练者多传以武功见长,然历史上本门上乘文功法成就者颇多,得天地造化之机,通阴阳五行之变,功震武林,影响深远。清朝时期众多习练者历经清政府残酷镇压和迫害,主要传承人多因“民间宗教案”罹难或发配边疆不毛之地,各地门徒隐秘民间或流落他方。
另据门内传说,刘奉天师徒帮朝廷退吴三桂后,朝廷在京城“八卦楼”上摆宴席邀请祖师师徒九人庆功,朝廷火烧庆功楼,先师各施展
文圣功
绝技遁去,为躲避朝廷追杀,隐姓埋名隐迹民间。八大弟子各怀
文圣功
不同武功绝技,隐匿民间各自传承武艺,传承发展,并逐渐形成了
文圣功
民间独具特色的武术形式和流派。在八卦教各派之中只有离卦、震卦、坎卦有着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实力较大,其对中国民间武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农民起义革命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卦支功夫传承对
文圣功
后世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据传在清康熙中叶,八卦教离卦鼻祖郜云龙之后人的女儿嫁到了山东省冠县桑阿镇杨朵庄杨家,“杨郜氏”将家传
文圣功
文武功法全部传于其子杨四海,杨四海又传其高徒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恒信。此后,杜恒信先师将
文圣功
法进一步发扬光大,传遍大江南北,特别在济宁古运河两岸传承甚众,威名远扬,威震八方,传承很广,习练人数众多,一度达到“南京到北京运河两岸都是杜家兵”的鼎盛时期,并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杜恒信先师得以让
文圣功
弘扬天下,对这部武学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圣功
杜家历代传承人杜恒信,杜玉珍,杜广穆,杜金房,杜学颜,杜仲山,杜丙亮、杜明珠等及其门人弟子为传承和弘扬
文圣拳
武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恒信先师有最具盛名的八大弟子,分别是王新刚(山东省嘉祥县丁垓村),邱颜(山东省聊城市临清赵村),姬庭松、刘东科(河南省商丘市夏邑),高皇(山东省嘉祥县马集),侯宝安(山东省郓城县张营二十里铺),侯慧信(山西省人),杜景川(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人杜庄)。杜桓信的成名弟子,又不断将
文圣功
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弟子遍布南北,对后来的广泛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末
文圣拳
传承中,又有六爻之分,一爻江苏省沛县大屯镇丰乐村肖家,二爻山东嘉祥县梁宝寺镇侯庄侯兆斌、侯宪章,三爻郓城县丁里长镇李传来,四爻嘉祥县梁宝寺侯庄侯希传,五爻临清,六爻(未分。从杜恒信先师之后再未分“八方”。
(二)
文圣拳
传承谱系排序
第一世:刘奉天(1617—1693)
文圣拳
先祖宗师,尊为
文圣拳
第一世始祖。
第二世:郜云龙、郭图元、陈南兴、张照祥、姬易学、刘兴邦、邱执奉、王国清,统称“八卦真人”,为
文圣拳
“八大先师”。“八大先师”分别掌八卦各卦宗教和功法传承。离卦教开山祖师郜云龙(郜皇代),其
文圣功
文武功功夫已达化境,号“透天真人”。据离卦教传教经书《扫心经》记载:“内有坐功图像,顶上有放出圆光者,有透出小人者......即系“透天真人”......舌抵上腭,鼻采真气,闭目存神,久后顶上透出小人,无所不照,即得真法”。郜云龙先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宗教领袖,中国武学的修炼大家,被尊为
文圣拳
第二世先祖宗师。历史上离卦教又分九宫卦支,各卦支又各有独立体系,各有传承。
历史上
文圣拳
传承中,有文、武功法单修和文武功法兼修之不同,其传承分布很广。各卦支各有传承,各具有独立体系,传承有序,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历史上有的卦支功夫之主要传承人和门徒多因“民间宗教案”罹难,或在清朝时期八卦教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反清复明”、“平胡兴汉”农民起义中阵亡或被害,致使
文圣功
很多功夫传承中断或失传,剩余下来的门徒流落八方隐迹民间,秘密传承功夫。目前“八卦真人”之后人的功夫传承,很多功夫在民间尚未得到有效的挖掘,一些会本门功夫的老人也多已逝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当今中唯
离卦拳
即
文圣拳
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名震八方,传承天下。由于“文场”的作用,
文圣拳
虽经几百年沧桑巨变,各地传承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天下
文圣拳
是一家”的理念传承千古。过去
文圣拳
传承以“内安九宫,外立八卦”为组织形式,八大先师又各立中宫,八卦传承。郜云龙之离宫兑卦杨四海是清朝前中期
文圣拳
的代表人物,
第三世:杨四海(1714—1784)
离宫兑卦杨四海先师,原名杨治明,山东省冠县桑阿镇杨朵庄村人,乾隆年间文武双进士(也有传为“监生”),深得离卦教
文圣功
之真传,潜心修文练武,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文圣功
并创离卦
义和拳
(门),广收门徒,传承八方弟子,纵横四海。他传承的
文圣功
当时又叫“神拳”,其门徒对其后
义和拳
(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杨四海六十四岁(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腊月)时受奸人陷害因“
义和拳
”案被朝廷发配西藏。杨四海先师是清朝前中期
文圣拳
的代表人物,是郜云龙离卦教的兑卦弟子,离卦教著名宗教领袖之一,中国武学的修炼大家,门内称“杨真人”,被尊为
文圣拳
第三世先祖宗师。杨四海兑宫乾卦杜恒信对后世
文圣拳
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第四世:杜恒信(1756—1838)
兑宫乾卦杜恒信先师,原郓城城东38里井庄,现为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西井庄村。杜恒信先师为杨四海先师的乾卦弟子。自幼嗜武,先随本庄井家拳师习练六步架,杜恒信悟性极高,学而即通,用而既妙,井家师傅遂不肯授其绝艺。杜恒信慕杨四海之名,只身一人河北投师学艺三年。杨四海因“
义和拳
”案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腊月被充军发配西藏,杜恒信随师杨四海一起去西藏,侍师吃住六年,全面继承了
义和拳
文场武场功法。杜恒信回到家乡嘉祥县黄垓乡井庄后,尊师命广为传播将该拳不断推广到直隶、山东、河南、河北与江苏等地,并进一步将儒道文化和阴阳五行之理融入文场武场,充实完善和发展了
文圣功
,门内称“杜真人”。杜恒信时期是
文圣功
由创立至成熟并迅速发展的阶段,江湖中有“一部
五步架
走遍全天下”之赞誉,
五步架
就是指杜恒信所传的
文圣功
,之后也称为“杜家拳”。据杜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杜恒信,分支始祖延明公之十五世孙,现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村,他自幼习文练武,集三大名拳取之精华,完善充实传统杜家拳,苦练功成,他严遵师训:‘守武德,孝祖先,居安业,不涉政’,为追求拳术境界更高,游四方以武会友,招牌上写:‘脚踢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胜吾为师’。时被晋、冀、鲁、豫、皖武术界称拳师,弟子八百,名扬四方,誉贯五省。乾隆黄帝命刘墉亲到家访,诏入朝即敕封五品大员御前侍卫,他以严遵师命为由婉言谢绝。至今家中后人还珍藏着刘墉访诏时留下的古物。”
杜恒信侠义乡里,以神拳独步天下,名博四海,功震八方,传承分支众多,特别在济宁古运河两岸传承甚众,高徒遍天下,影响巨大,震惊朝野,乾隆年间民间素有:“北京到南京运河两岸都是杜家兵”之称。据考证嘉庆二年(1797)刘墉奉旨到山东办案,专程至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暗访杜恒信,秘查其是否参加和领导教会活动,因未查出参加教门证据,杜家免遭一难。刘墉欲招杜恒信为朝廷所用,杜恒信婉言谢绝。关于杜恒信民间名人轶事颇多,亦可作为沧桑历史之见证。
杜恒信先师被尊为
文圣拳
第四世先祖宗师。
第五世: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玉珍(1808 ——);王新刚,邱颜,姬庭松,刘东科,高皇,侯宝安,侯慧信,杜景川,(即杜恒信先师八大弟子)……
第六世:
1、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广穆(1850—1932)、
2、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二十里铺侯悦德……
……
第七世:
1、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金房(1885--1958)……
2、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二十里铺侯采芳……
……
第八世:
1、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学颜(1914--1990)……
杜学颜先生于1975年在“文化大革命”社会运动中被政府有关部门抄家,五本珍贵
五步架
功夫资料被抄走,又在“文革”中将该拳定为“会道门”遭受陷害入狱八年。
2、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二十里铺侯先全(1917—1989)……
3、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宋传平(1892—1996)……
1986年宋传平以94岁高龄带领儿子宋如一及孙宋连洪参加在甘肃省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荣获雄狮金奖,《中华武术》杂志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1990年宋传平先生的修炼文功照片刊登在美国著名功夫杂志。
该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得到国家体育文化部门挖掘整理。
文圣拳
传承人宋庄宋传平、宋如一、宋连洪祖孙三代及其代表性传承弟子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为
文圣拳
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9年9月2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列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保护项目。
4、山东省梁山县韩垓镇五里堡村陈允义(1909—2000),陈允昌(1900—1985 )、陈允新(1908—1989)、陈允生(1908—1985)……
……
第九世:
1、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仲山(1948~)、黄凌魁(1967—)、吴德纪(1866—)、江德喜(1969—)、黄建国 (1972~)……
2、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二十里铺侯高民(1965~)……
3、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宋如一(1916—1991)……
4、山东省梁山县韩垓镇五里堡陈庆宏(1961~)、刘利如(1949~)、张恒雷(1948~)、陈庆坡(1937~)、陈尚广(1963~)、扈玉良(1962~)、陈尚雷(1964~)、陈尚进(1963~)、陈庆恩(1962~)、陈庆会(1962~)、卢飞宏(1966~)……
因
文圣拳
传承地域广阔,分支众多,不一列举。各世传承弟子及全国
文圣拳
各家传承分支均由此按辈排序。
第十世:
1、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丙亮(1978~)……
2、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二十里铺侯仰浩(1995~)……
3、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宋连洪(1953~)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王安林(1964~)、杨承华(1958~)、周中华(1962~)……
4、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北、南黄村冷仁山(1969—)、黄志峰 (1993~)、黄峻熙 ……
5、江苏省丰县师寨镇魏堂魏训强(1973~)……
6、河北省临西县老官寨乡杜家洼杜中会(1972~)……
7、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张一村张丽光(1988—)……
。。。。。。
第十一世:
宋亚伟、宋恩旗、张奉杰、杜德鹏、魏梦柯、刘宁、雷文琪、李建丽、王兆明、丁敬龙、丁微凯、丁尚德、鲁绪清……
全国各地
文圣拳
传承分支以次排序。
为推广发展和传承弘扬中华
文圣拳
,尊重
文圣拳
历史先祖先师。特从
文圣拳
先祖宗师刘奉天开始排辈定代。
(一)按辈定代皆尊刘奉天先师为
文圣拳
第一世始祖;
(二)尊刘、郜、杨、杜为
文圣拳
先祖宗师;即“四大先师”
(三)各家传承分支由此按辈排序;
(四)如另有分支另有考从据证,均与本排辈无关;
(五)本排辈定代制定后,望门内传人以礼尊师,以道传承,和谐共进,共同发展。
国有承、州有志、家有谱、艺有传。中华
文圣拳
只有传人广布,才能添枝加叶,开花结果,万世永传。
文圣拳
统一定代对
文圣拳
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克服了几百年来发展中各地分支传承之间排序不清的问题,也克服了旧式传承的固化,有利于
文圣拳
武学的弘扬与发展,更有利于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促进
文圣拳
武学规范化、正规化、系统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此中国武术中一个古老庞大的武学门派以武术之乡山东嘉祥、汶上、郓城、梁山、巨野,江苏沛县、丰县,以及河北临西等主要传承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带动全国各地
文圣拳
的大发展。包容厚德,和谐进步,全面发展,共同将这部千古传承的马上征战功夫、中华武学的修炼大典发扬光大,使
文圣拳
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中华武苑之林,从而为促进中华武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各传承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省、市关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制定保护规划、落实工作措施,扎实做好
文圣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克服保守守旧思想,胸怀宽阔,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包容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
文圣拳
功夫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
文圣拳
中国群众性体育运动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风采,真正使
文圣拳
武学走向大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谱写
文圣拳
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经中华
文圣拳
武学研究理事会主席团成员总监山东嘉祥杜仲山先生,主席山东汶上宋连洪先生(汶 上县
文圣拳
研究会会长),常务副主席山东郓城侯高民先生、山东郓城
文圣拳
协会会长,执行主席山东嘉祥黄凌魁先生(嘉祥县
文圣拳
武术协会主席),副主席山东梁山陈庆宏、山东嘉祥杨承华、山东嘉祥赵兴玲、江苏沛县李景良(沛县
文圣拳
研究协会会长)、江苏丰县魏训强、山东嘉祥冷仁山、山东汶上林现雨、山东嘉祥杜丙亮、山东临沂卢飞宏先生,以及山东省巨野西关
五步架
研究会会长张仁奎先生、河北省临西
文圣拳
代表性传承人杜中会先生等审阅同意,同时征求了众多门人的意见,现公布天下,望各地
文圣拳
均按此执行,做好排序定代工作)
中华
文圣拳
武学研究理事会
公元2017年2月27日
(丁酉年农历二月初二辰七时一刻)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