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圣拳泰山论道对文圣拳发展的重要影响——卢飞宏
2020-03-10 18:43:16
摘自《中华文圣拳武学与东岳泰山文化》(之五)
(全球功夫网报道)http://www.qqgfw.com/N37213.aspx
2013年4月20日,文圣拳泰山论道活动,探求文圣功法奥秘,寻根问祖,问道泰山,祭拜天地、神灵,祈福苍生、国泰民安,护佑圣功发扬光大。有来自山东郓城、嘉祥、梁山、泰安、临沂,江苏丰县、沛县,天津等地的文圣拳弟子20余人在泰山之巅玉皇殿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泰山论道祭拜仪式,在泰山摩天崖进行了文圣拳文功修炼和功夫演练。文圣拳泰山论道在文圣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是文圣拳“两论”(文圣拳泰山论道、文圣拳华山论剑)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必将以灿烂的思想文化光辉载入中华武术史册。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圣拳泰山论道,弘扬圣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流芳千古,功德万世。文圣拳泰山论道活动是一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文圣拳武学的“寻根之旅”,一次朝拜华夏文明起源地的“朝圣之旅”,一次建立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体系的“奠基之旅”,也是一次推动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发展的“文化之旅”。文圣拳《泰山论道赋》即《泰山论道祭拜词》(巍巍岱岳,神州圣地;虎踞龙磐,地接于天;吞吐宇宙,呼吸云烟;阴阳交会,气象万千;天地人和,日月同辉;祈福圣功,五步神拳;寻根问祖,道法自然;文圣弟子,祭拜于天;弘扬武学,论道泰山;乾坤神祇,佑吾平安;圣功传承,德行天下;紫气东来,福满人间),以其深厚的圣功文化底蕴,成为文圣拳武学文化的精典,同时与《文圣拳华山论剑赋》、《华山论剑祭拜词》,共同构成了文圣拳武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圣拳武学思想和文化体系。文圣拳泰山论道是中华武学的文化传承,作为弘扬与振兴文圣拳武学文化和中华武术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提升了文圣拳在中华武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铸就了文圣拳武学文化之魂,谱写了弘扬文圣拳武学文化的壮丽辉煌篇章,成为文圣拳拥有的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苍然万古与国并存”的泰山,是古老而昌盛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雄伟形象的化身,它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源,也是文圣拳武学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源泉。文圣拳泰山论道在中华武学中具有开创性和开拓性,为提升文圣拳武学文化价值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开了先河,展现了文圣拳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武术“大文化观”背景中有效地推动了文圣拳武学向前发展。文圣拳泰山论道吸取了泰山文化的精髓,在“天人合一”境界中,领略了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为文圣拳武学发展注入了新的“营养”和力量。泰山论道活动夯实了文圣拳武学文化基础,促进了中华武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中华武林中文圣拳独具特色的武学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蕴涵,这样的武学文化体系在中华武林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是对中华武学文化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文圣拳泰山论道建立了文圣拳思想文化体系和泰山论道组织体系,成为文圣拳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为之后文圣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和组织保障,它对文圣拳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文圣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弘扬文圣拳武学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启了文圣拳武学全面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为庆祝“文圣拳泰山论道”八周年而作
公元2020年3月10日
.jpg)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