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以丹道修炼与禅宗修行为基本修持方法——卢飞宏
2020-08-23 12:18:16
以丹道修炼与禅宗修行为基本修持方法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三
(中国民间宗教“六大思想和文化理论体系”之六)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民间宗教“宝卷”包含的思想极为庞杂,兼杂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又有历代积淀的各类民间宗教的思想资料,乃至民间神话、风俗、礼仪、道德规范等内容。宗教“宝卷”在宣扬教义、教规的同时也满足了民众的宗教信仰,充分发挥了“宝卷”的文化传播与信仰功能。道教影响是多方面的,道教的哲学、炼养、斋醮、神话传说都深深渗透到多种“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初《佛说皇极结果宝卷》是现存最早的民间宗教经卷,至少在明代初叶,内丹道已开始影响民间宗教的教义。黄天道外崇佛而内修道,其《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修炼内丹的修行内容在道教中亦可找出理论根据。早期道教主张服气、保精,炼养精气神,它由服气,逐渐导引出服太阳、太阴、中和之气,以增寿考。宗教与玄学关系匪浅,儒、释、道三教都与玄学有关,而玄学在民间宗教修持中占有重要地位,修行者修炼思想和理论一般都来自于古老的玄学文化。
清代民间宗教的信仰体系,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民间宗教无论从理论、思想和文化都发展到成熟阶段。民间宗教各教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融合各宗教的信仰及丹道思想、民间习俗而形成的一种以诸佛仙圣临凡救劫为核心内容,具有多神崇拜特色的动态的信仰体系。历史上它吸引了大量下层百姓,使他们得到启发和鼓舞。在民间宗教仪式中,平日传授经文、符咒、拳术、静坐以及用气功为人治病等方式吸收百姓皈依,借师徒关系建立纵横联系。众多民间宗教从世俗生活出发,与广大下层民众精神和思想相连,永远关注于人间生老病死,探究着摆脱人生苦难的道路。它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家禅宗及道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讲究修炼悟道,参悟宇宙真理奥秘,提倡俗世修行,对民众具有很强的吸收力,成为无所不在的精神力量。
道教丹道修炼、符箓、咒术等修持在民间宗教中有着重要的继承和发展。道教的符咒法术创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为其发展时期,至隋唐之际则已经蔚为大观,大批符咒经书纷纷出现。隋唐至宋初是道教法术的转变时期,该时期的法术与早期道教法术迥然有别,是对早期天师道与上清派法术传统的融合。其中既有天师道的书符诵咒、治病收鬼之术,也有上清派踏罡步斗,祈祷北极诸星君,通灵召真之术。唐末五代北帝派仍然传续不绝,广为流传。进入宋代该派遂与其他道派合流,该派法术以北帝为尊,其法兼容上清、正一之特色,诵经、存神、服气与符箓咒术、召遣鬼神并重。流传于荆蜀一带的镇元派,肇始于唐代道士翟法言。该派属于天师道支派,徒众称“太玄部正一弟子”,世代传习《镇元策灵书》,其道法与北帝派相类,亦兼容上清与正一之法。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一则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这些道法统称为“雷法”。天心正法派法术以日、月、星即“三光”作为其信仰的核心,并将之作为法力的来源,正法三符是其整个法术体系的基础。在天心正法的法术体系中,继承了上清派的存思术并发展之,借助高奔日月、升斗奔辰、正法三符、玉堂斋法将对三光的推崇落实到了具体的道法层面。高奔日月、升斗奔辰乃属“内修”,正法三符、玉堂斋法乃属“外法”,天心正法开启了宋元新符箓派“内丹外符”或曰“内修外法”之道。天心正法的三光之说、正法三符、内修外法的出现,不仅对后世诸多道派的炼养思想与符咒法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法术体系也被明清民间宗教所继承。黄天道《普静如来钥匙宝忏》中,必须在内炼神气的基础上召请诸神下降临坛,而具有内炼根基的施法者往往能达到:“风雨随我,日月照我,五雷听我”,亦即呼风唤雨法力。这种法术的施展与宋元之后道教盛行的“内丹外符”的“雷法”一致。在明清民间宗教盛行“灵文合同”,并将之秘密传授,其早在宋元之际的雷法道派的法术中,既已经大量使用这种“合同”。在宋元道法中,“合同”与“家书”一同使用,其实质都是通过与本派“祖师”签订神圣的契约而形成神圣的同盟,借助祖师的灵力,以具有神圣的法力,或躲避劫难。民间宗教与清代现存的佛教、道教等不同,它的经卷、符单、咒语、灵文、口诀、誓词、歌语等等,甚至坐功运气的方法都极其秘密,或用隐语,或用藏头诗,或用折字法等暗藏机关,教内机密不准任何人外泄,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罚。将修炼内丹视为可达“龙华会”的途径,宣扬丹成就是上“天梯”“透出昆仑,即直上天宫,相伴无生,永不下世”“功行圆满,白日升天。”
民间宗教的内丹术修炼思想庞杂而丰富,有道教的炼养,也有禅宗的修炼,儒、佛、道结合,参禅悟道,法门众多。道教哲学,炼养于一炉,逆则归元,既体现出人本身逆死求生的过程,体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体现从本体走向多元,再由多元归于本体的过程 ,部分民间宗教家及其撰写的“宝卷”,即循此思路。还有一部分民间宗教,有一种自成体系的天道观,这种天道观又与内丹炼养之术汇于一体。到了明代这种天道观、“三教应劫”和民间宗教的炼养思想发生融合,使“三教应劫”救世思想与民间宗教修炼内丹之术接合起来。宗教信仰加上巫术符咒、五行八卦、气功武术等文化因素,为广大下层民众修炼提供了桥梁,也使他们在修炼过程中迸发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种教义成为黄天教、闻香教、八卦教、一贯道等多类教门的基本教理,对下层受苦受难者无疑颇具吸引力,成为部分民间宗教反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禅宗思想的发展也是佛教在下层社会的一次大传播,也是底层民众为摆脱现实苦难、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追求。参禅也是民间宗教修行的一种形式,用功的法门虽多,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反闻闻自性,善调身心,自我修行,提升个人素质和价值,增强智慧和悟性。
民间宗教出世观与入世观讲修身、养德、济世。内部多样化的修行传统,既有非常原初的身体化的、属于民间信仰和巫术层面的修行传统,也有道教内丹的“性命双修”、佛教的“打坐冥想”和“素食主义”,儒家的读经与内省,及道德教化之道;既有宗教徒追寻“超凡入圣”和“即凡即圣”、兼顾灵性和德性的修行之道,又有普通信众纯日常的、侧重于德性的实践方式;既有宗教徒个人神秘的修炼,也有集体的公开修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人、渡己、渡心,劝人行善,追求精神解脱,让众生摆脱苦海,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同儒、释、道等的出世入世差不多。
八卦教又称五荤道或收元教、清水教,是康熙年间山东单县人刘佐臣(1617-1693,亦称刘奉天、刘凤天)自创教派,是清代华北地区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派别,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间宗教领袖之一。八卦教继承了历代民间宗教的思想精华,同时受到同时代多种教门教义的启迪,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教义,形成了完整的宗教教义和理论。八卦教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建立了“内安九宫,外立八卦”的组织体系。八卦教的创教经书有:《五女传道书》(亦称《五圣传道书》)、《禀圣如来》、《锦囊神仙论》、《八卦八书歌》、《八卦图》和《六甲天元》等。其中最重要的经典《五女传道书》、《八卦八书歌》,则是讲修炼内丹,参悟大道,追求长生不死的传教书,其修炼内丹修长生不老的教理,深受下层民众广泛信仰。刘佐臣也是武学修炼大家,是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圣拳
的第一世先祖宗师。他具三教圣人之善德,通天地变化之阴阳,是觉悟大智慧者,教门中尊称为“先天刘爷”,传为弥勒佛转世,亦被尊为“圣帝老爷”,撰写传教经书《五女传道书》《八卦八书歌》,传经布道,教化世人。经书中将观音、普贤、白衣、鱼蓝、文殊五位菩萨幻化成农村织布的妇女,并借用织布的道理,说出一番道教内丹派的玄妙道理来。“大道分明在一身,迷人不知向外寻;不遇圣师亲指点,枉费修行一片心。”“耑等纺到心花现,功也圆来果也圆”。“人人都有长生药,自是迷途枉自抛”,“天地地静同流转,配合人体都一般”。宣扬修炼内丹是天造地设的大道,强调了参悟大道的重要性,求得到大道也就求得到长生。
八卦教修炼源自道教文化,同时融合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阴阳五行丹道修炼体系”,其“静功”即是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以调身导引为主,动静结合,外动内静,动中求静,纳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参悟造化阴阳变化之机,修炼旋转乾坤之术,它是后天返先天的自然追求,行向金丹大道之路。“五指明宣讲道三教同宗,上中下三元会一气贯通?”“锁定心猿与意马,老君炉内炼金砂”,修炼金丹之体,终成仙成道成佛,此乃修行者修道之“法宝”。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度化众生。《八卦八书歌》:“八卦六爻人人有,迷人不省东西走;有人参透内八卦,好过青松九个九”。他十步功内容:头一步修行:怡定玉诀,开闭存守。第二步修行:先天一气,穿透中宫。第三步修行:卷起竹帘,回光返照。第四步修行:西牛望月,海底捞明。第五步修行:泥牛翻海,直上昆仑。第六步修行:圆明殿内,性命交宫。第七步修行:响亮一声,开关展窍。第八步修行:都斗宫中,显现缘神。第九步修行:空王殿里,旋转乾坤。第十步修行:放去收回,亲到家中。以上十步功也是道家内功修炼的要领和方法。他的佛家功夫借助密宗修持法作为修炼目标,借用“人佛合一”的力量观来达到对身体和精神的修炼,其修炼思想和体系充分体现了仙道、佛道的精神追求。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无处不在。日常生活是最好的修炼场,大千世界是最好的修行地。提倡修炼与日常生活结合一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去修炼和修行,带领众生俗世修行,明心见性,不脱离世缘,即不出家而修炼,在家修行就可以成仙成佛。静功修炼打坐姿势有单盘、双盘之分,同时它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行、走、坐、卧都可修行练功。天地大道,至简至易,玄妙高深,功法神奇,阴阳不测,夺天地造化之机,通鬼神之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八卦教同京畿弘阳教有密切关系。八卦教内部流传着两部歌词,即《乾元亨利贞春夏秋冬九经歌》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八书歌》。这两部歌词揭示了八卦教的一些信仰和组织状况。但这两部歌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问世的黄天教经卷《普静如来钥匙宝卷》中即已提及,“未来皇极化弥勒,遗留九经八书”。此外,八卦教中流传的《五更书》也深受《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五更词的影响。在八卦教中,教徒“每日早午晚三次朝礼太阳,两手抱胸,合眼跌坐,口念真空等八字八十一遍,名为抱功。功成可免灾难临身。”对太阳的崇拜几乎是八卦教各派的共同信仰,教内经卷中还特编有太阳经歌词。八卦教对太阳的崇拜,也是来自黄天教的。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而八卦教的太阳崇拜明显也受古老东方太阳崇拜的影响。在八卦教修炼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离卦教,它以追求“透天真人”为主旨,其传教主要方法是通过任、督二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显出阳神,即“真人”(佛光)。离卦教修炼思想和方法,通过文场和武场中得到传承,至今在民间宗教信仰中仍能得到一些体现。民间宗教修炼体系体现了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文化,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内涵,同时深得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之精髓,将道家的清静修真、释家的参悟净心、儒家的修身进德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三教合一,万教归真,万教归善,万教归一,万法归一。
八卦教是中国民间宗教经过两千多年发展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产物,代表了中国民间宗教发展的最高智慧、境界和成就,对明清及后世中国宗教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八卦教创之初时,并无明显的“弥勒救世”信仰和叛逆思想,主要强调儒释道三教合一、修炼内丹,传授坐功运气,学习静养功夫,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修真养性,以求修炼悟道、长生不老,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上的追求。乾、嘉以来,八卦教之离卦教、震卦教、坎卦教等迅速发展成势力庞大影响深远的宗教组织,教众遍布大江南北,受到清廷和地方官府重视,其以离卦教最具影响力。八卦教修行是一部宗教思想文化的大智慧,也是一条能够解道、悟道、修正自身、了脱生死、彻悟人生、超凡入圣的修炼佛、道之路,是身、心、法、语、意等各方面全面投入求证悟道的智慧宝典,也是习练者入世修行的根本大法。它以“真空家乡,无生圣母”为八字真诀,分文武两场收徒,文场弟子练气功,武场弟子习拳棒。八卦教内功“丹道”修炼在其教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道家养生内丹为主要内容的修炼功夫,文场与武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修炼文化体系,被历代众多修炼家奉为至尊神圣武学。虽万金不可得,非圣贤难解其奥秘,非豪杰难喻其精微,非有缘难得其道术,历史上众多民间反清志士和武林豪杰以“北斗天神”的地位加以崇拜。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代哲学文化魅力,以及崇高的信仰和思想文化的力量,巍然屹立于中国民间宗教之林。在养生健身方面,强调人的运动规律要符合自然的运动规律,使人体能量与自然能量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八卦教修炼“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将内炼精气神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其秘笈为古传“太阳真经”,即“阴阳大法”、“无极大法”、“五行大法”、“无字天书”。道教的符箓、咒术、印法是道教法术,也是八卦教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修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净化身心,断除后天的私欲妄想,达到忘我无我,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达到开悟觉醒,明心见性,具有大智大慧神通力量,这也就是成佛得道。人类的精神意识与这个宇宙的大意识灵体相通,与上帝、神、佛的体相并无二致。人类通过修炼可以使人从三维空间向更高层次、高维度空间进步,提升人的精神与灵识层次,从而也可以达到上帝、神、佛的境界。
八卦教武场为中国民间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民间宗教组织大都借助武术来宣传教义,它们多以结盟、传教、习武、行医等活动为凝聚方式,传经布道,教化民众,凝聚人心,从而也促进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武术在民间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武术大发展,是从八卦教,一炷香教会,
义和拳
等等民间宗教组织秘密结社发展起来的,出现了大批各种武术派系,以人或者人格化的神为偶像,以某种信仰和养生术结合,将神符和拳术结合起来,使众多传统武术带有宗教色彩,充满了神话的祖师爷偶像,以及仪式和清规戒律等。民间武术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上承载武术发展的秘密结社组织,其习拳练武活动也往往与宗教结社相结合。历史上很多信仰民间宗教的拳师和武术习练者以报国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反清斗争运动,这也有效地促成了拳会与教门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流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推动武术在民间的普及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武术的交流与发展。早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一道上谕中说:“闻卦子匪类隶籍于江南之庐、凤及河南、山东、直隶、山陕地方,其男妇皆习拳棒技艺。”(《清世宗圣训》第36卷)“卦子匪类”,即指八卦教徒。教门中负责“教演拳棒技艺”的称为武场,负责“念咒运气”的称为文场。武场的教徒称为武弟子,文场教徒称为文弟子。文场高于武场,但这种文武之分在具体活动中区分并不严格,既习拳又练气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学拳运气”,即是将武术和“念咒运气”(气功)结合起来,成为八卦教传经布道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以八卦教为信仰的众多武术拳种和门派,作为中国传统武学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明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中国民间宗教武学文化体系。至今以八卦教内传功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圣拳
(亦称
文圣功
、五手、
五步架
、
长寿拳
、杜家拳、
离卦拳
、
五步神拳
、无极道圣道圣拳、八卦拳、
义和拳
等)为重要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武学,传播八方,名扬天下,享誉中外。
从陆王“心学”打坐悟心体之法走向内丹修行成仙、成佛,在儒、释、道“三教”哲学思辨范畴之内,可以说是传统中华文明的一种修行智慧之果。这种智慧果实一旦成为民间的普遍信仰,便演化成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宗教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晚明到清代中叶,中国大地曾经出现过长达二三百年的前所未有的群众性内丹修炼“运动”。而在反清复明的民族矛盾和封建专制王朝的取缔镇压之下,传统的弥勒信仰不断冲击着由修炼内丹而得解脱的新兴宗教主题。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与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深切相关。民间宗教文化传统是丰富多彩、兼容并包、多元通和、多元一体、三教合一、万法归一的。它主要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习俗,堪称世界上“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民族宗教文化传统”,主要存在于中国下层社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之中。中国民间宗教思想理论和文化融会中华传统文化于一炉,吸取了中国乃至世界不同宗教信仰之精华,继承了不同信仰的合理内核,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集合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民间宗教文化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要想了解中国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应该从民间宗教信仰开始。
众多中国民间宗教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嬗变,至明末及有清一代的八卦教走向巅峰。八卦教在长期的宗教实践中,融汇了中国儒、释、道及各民间宗教的精华,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完整的思想和文化信仰体系。这是一个有着明确思想理论基础和哲学范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具有鲜明的普世价值思想和丰富的丹道修炼与禅宗修行的信仰文化,代表了中国民间宗教发展的最高成就,是对中国宗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信仰实践,探索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信仰体系,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优化和改造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必将在今后中国宗教的发展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有意义。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