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为理论基础——卢飞宏
2020-08-23 12:55:53
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为理论基础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三
(中国民间宗教“六大思想和文化理论体系”之二)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中国在五千余年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灿烂辉煌,从先秦至明清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展现了数千年恢弘浩瀚的思想文化画卷。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之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统治地位的确立。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到唐朝佛学的鼎盛发展,又到宋明理学的兴起,儒、释、道三教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直到最后明清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确立,让人们徜徉在卷帙浩繁的思想文化史中。中国文化具有连续性、独立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及统一性,它是在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华夏五千年文明,留下了灿烂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儒、释、道三教及其融合的三教合一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三教相互影响,在不断交流融汇中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三教合一文化对中国社会、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周边国家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提倡三教合一文化对于促进中国多元化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三教合一文化广泛地被中国民间宗教思想所接纳,成为明清众多民间宗教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中国民间宗教传统具有原生性、延续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其重要特点是崇奉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三教合一作为原生态的本土性文化,它与民众的生活方式、情感模式、精神意态、文化素养等息息相关,成为继儒、释、道三家文化之后,又一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形态,其思想和文化地位与儒、释、道处于同等的地位,成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第四种与之平行、平等,并能够与之相“抗衡”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和主流意识的,主体是儒、道、释三教,而其三教融合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内涵,在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它们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与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在不断交流融汇中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形态,并以之统贯着社会、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在一定意义上说,儒家并不是宗教,但它作为帝王学说被千百年传颂,它只是介乎于宗教和政治教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教育思想,或者一种政治思想,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政治教化,在社会中作为教育学在发挥作用。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实乃是中、外(西)文化的对撞,融会贯通,融合发展,批判地吸收利用,最终“中体西用”,和合为一。儒释道三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历史上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有其存在合理性和必然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文化。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综观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儒释道三教连称,彼此独立,相提并论,出现三教一致的萌芽。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开始与中国正统儒学融合。宋明理学正是熔儒释道于一炉的新儒学。唐宋时期三教加强了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借鉴和吸收,但其主流而言,仍各树一帜。元、明、清阶段出现了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三个阶段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发展和融合的基本过程,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第二阶段是在继承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基础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反映了三教合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三教合一发展中,也出现了以佛家、以儒家和以道家思想为主要形态的三教合一文化,以及形成具有真正宗教意义上的“三教合一”新文化形态。前者与后者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历史性的飞跃。儒释道三教合一经过两千多年来融合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的思想和文化。从宗教在中国历史演进史中看,儒、道不仅包含超越性想象,同时也蕴含了对于现实生活的设计方式,二者的形态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建制化提供了基本空间与路径,几者同步而行,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合流,因此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诸多特有现象。
在明清社会中,儒、释、道三教得到朝廷的支持,是一种凌驾于民间社会之上的思想信仰,而将三教合一文化视为“异端”,甚至被视之等同于民间秘密宗教的代明词。三教合一思想在民间宗教中的典型代表是明代林兆恩(1517~1598)创立的“三一教”,在当时理学勃兴的气氛下,打破三教门墙壁垒,积极倡导三教合一。“三一教”是阳明心学与佛、道两教义的混合物,标榜“心性”之学,主张为儒、为道、为释,主于心。林兆恩通过向民间进行活动,将儒、佛、道三教合而为一,创立了独特的“三一教”。“三一教”是以公开标榜三教合为一教为宗旨,其它一些民间宗教也多以此为旗帜,此可见诸于民间宗教的经典“宝卷”中。在晚明,凡主张儒释道合一者,都对他推崇倍至。如管志道弟子顾大韶,就认为兆恩之学“以儒为表,以道为里,以释为归,故称三教也”。“三一教”包含了儒释道三教、具有融合天地、日月、四时、神鬼的大神通。提倡“仁、孝”为核心,对释、道两教道德伦理进行批判与吸收,同时提出了一定的社会理想,具有典型宗教文化形态。“三一教”教义对明清时代众多民间宗教的发展影响深远。清时政府重视三教并举,雍正曾说“儒可治国,佛可治心,道可治心”,三教教旨皆于劝人为善,戒人为严恶,亦有补于教化。明清民间宗教一个重要特征,是把三教合一、万教归一、万法归一作为重要教义思想,许多有影响的民间宗教把宗教化的儒学放在教义的首位,孔子、老子、释迦均成为信仰崇拜的偶像。封建社会后期,儒家学说的宗教化,释、道二教的世俗化,民间宗教的三教合一化都深刻地说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与封建社会早期、中期已有所不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统治思想格局在两宋以后逐渐巩固下来。中国民间宗教兼容儒家敬天崇礼、志存天下、积极用世的入世精神,佛教的深邃理论和克己制欲的品性,以及道教的顺应自然、清静淡泊、无为而治的高远志向等,具备原始宗教、自然宗教、普化宗教的特征,深得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文化精髓,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宗教发展的理性模式趋向。
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特定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民间宗教信仰的普及已经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其理论之繁杂,信众之多,传承之广,影响之大,是中国其它宗教所无法比拟的。三教合一思想为中国宗教世俗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宗教向世俗化、大众化的转变。民间宗教将三教文化精华融为在一起,使之与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相适应,反应了下层社会民众为摆脱封建统治精神思想枷锁,追求精神和心灵解脱的一种新追求。三教合一是中华民族漫长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理性扬弃,一致成为历史上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民间文化与民间信仰中的三教合一趋向也深深地影响了有清一代其它秘密宗教社会。由于民间宗教与历史上农民反抗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统治阶级多对民间宗教采取抑制和禁止政策,极大的限制了民间宗教的传播和发展,也逐渐斩断了民间宗教智慧之根和文化慧命。儒道释三教合一是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这一文化并不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而趋于衰退,而因为其具有强大包容性和融合性而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为人类的和平、繁荣与文明进步,以及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高度精神文明的产物。三教合一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和合文化”是三教合一、“五教”万教相通相融思想的灵魂,它是打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把钥匙,也是解析当今世界宗教冲突的一剂良方。多元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也是对异质文化持有宽容、多元文化色彩的国家。文化多元化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承认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坚持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的主导性,推动各种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必然带来对社会生活方式、宗教、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多元化,对于促进中国民间宗教文化的发展,重振中华文明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三教合一文化有力地证明了“文明是包容”的,各种弘扬“真、善、美”的宗教之间,也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对立和“冲突”,历史证明,只有平等尊重、交流互鉴才是实现宗教和谐发展的基本路径。
宋代全真道王重阳:“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三教圆融”、“识心性”、“独全其真”立教,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他揉合儒、释、道思想,力倡三教合一和“识心见性”的内修真功,而成为宋元以来道教中最有势力和影响的派别。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经雍正皇帝大力提倡,三教合一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随着佛教、道教的衰落及其世俗化,以“三教合一”、“万教归一”为思想特征的民间宗教的兴起,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也将中国民间宗教推向繁荣。它们吸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和大同、小康的政治理想,谶纬和三世说;道家的宇宙观和个人修行;道教的神仙、修炼和方术;佛教的 神学、戒律和仪式。还有佛教教派净土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教义和信仰,以及摩尼教的宗旨和习俗等等。这些内容杂揉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思想文化体系。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宗教和道德也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多元文化引发的不可避免的宗教冲突问题也随之而来。宗教冲突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宗教之间的对话已经上升为国际关系以及世界和平的层次,解决冲突需要宽容的态度,避免以暴力来解决民族宗教信仰的分歧。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为解决世界文明、宗教冲突、构建和谐世界给予重要的借鉴和思想支持。弘扬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让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在当今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大规模交流融合中,研究探索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激活中华思想文化的生命力,提升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高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今中国并存的国家承认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中国“五教”与其他民间宗教和多种民间信仰,其教理都有一个普遍共同的特点,都是教人人心向善,行善事,做好人,都在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解脱轮回,寻求生命的意义与灵魂的解脱。宗教的意义主要是“行的是教化,救的是人心,度的是众生”。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观念支配的。人类社会人为的万事万物好坏根子在于人心,绝不是为了科技再发展和物质更充裕。世人如果人心得到净化提升,自然会推动人类世界各方面文明进步与发展。各宗教法理统归于修心为本,为根,为正;不论修学什么教门,正教正修都归于修心上,是为正修,正法。各教门有各教门形成的历史源缘,各教派有各教派的修行法理标准和理念。佛言万教归一归修心,言万法归一,归一善字,万法归善,善是正法。“五教”讲的一,也是指修心而言,离心无佛,离心无法,万法唯心。三教虽殊,同根同源,殊途同归。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相通相融,万教归一是人类灵性和智慧发展的必然。万法归一归大道,万教归一归本源。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万教相通相融,行万教归一大同之路,化解乱世渊源,实现世界宗教大同理想。
三教合一是中国“和”文化的最好诠释。“和而不同”揭示了和谐的本质特征。这里的所谓“和”,指的是由诸多性质不同或对立的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新的状态,产生新的事物。老子以“道”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从“道”到万物的发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和谐是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产生的状态,而阴阳二气则是和谐状态的内在机制。阴阳二气尽管相互对立、冲撞、激荡,却始终处在絪缊和谐的“道”的统一体之中。“和合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合而有分”、“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文化精髓。三教合一文化为中国宗教的世俗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宗教向世俗化、大众化的转变,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兴盛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影响着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三教合一文化为教义的众多民间宗教和信仰,在中国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文明世界中,重视“三教合一,万善同归”、“和合”理念,建立儒、释、道三家融通的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重建中华民族三教合一文明和民族信仰,以及弘扬中华文明的“和合”文化,对于促进思想解放,振兴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明的深度和高度,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文明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教合一思想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它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都发挥着积极而重要作用。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升华和超越,是中国思想、哲学、文化发展到巅峰高度的自然产物。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虽然在晚清和民国的民间宗教界依然流行,但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之下,已在思想界退出了主流地位而日益边缘化。在历史发展中,在三教合一催生下的旷日持久而此起彼伏的群众性超越生死的宗教实践,林林总总的教门,数不清的仙佛下凡,五花八门的炼丹真经宝卷,都仍然在试图实现其普度众生的宗教目标。
三教合一是一种积极的世界和方法论,它为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及融会贯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儒释道三教合一即是中外、中西哲学的汇通融合的典范,是它维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化的脉络,它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当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三大普世价值观”“爱”、“善”、“和”,以及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相通相融思想理论的形成,是对几千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凝练和升华,是中、外各宗教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的结果,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来提升各宗教,并实现各宗教信仰上的统一与理论共识。这是一种新的思想和文化,凸显了中国思想的深邃与博大精深,揭示了华夏文明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和深刻内涵,展示华夏文明的兼容并蓄的强大生命力。提倡百家争鸣、兼容开放、和而不同,促进文化“和合”进步和哲学思想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文化。构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汇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促进中国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形成民族精神信仰的强大思想力量。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必将对新时代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中国民间宗教的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