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以因果报应思想为根本理论观点——卢飞宏
2020-08-23 13:06:26
以因果报应思想为根本理论观点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三
(中国民间宗教“六大思想和文化理论体系”之三)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具有重要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圣贤教育”功能,其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心灵,向往光明,明心见性,修正养善,清静无为,度化人生,崇德向善,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民间宗教“因果教育”对于端正世道人心特别重要,各教派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善恶报应观上构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因果报应观念已经深深地存在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并为儒、释、道三教共同所重视。民间宗教困果报应理论吸收了道教的“天道承负说”和佛家的“三世因果理论”,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因果有报应。核心主体是围绕生死问题,承扬于《老子想尔注》中“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学说长期在社会上流传,深入民间,影响着信众的行为。儒家传统上把人的命运归于外在的天命,提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强调个人对自己的一切负责。“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万事皆空,因果不空,万般不去,唯业随身。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民间宗教“宝卷”的教化作用也可以概括为“劝善”,其所阐述的善行包括敬天地、尊神佛、尚礼仪、守国法、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敬重邻里、救济贫困等,教导众生崇德向善,广行善事,积德行善,它们是封建社会平民世代相传并遵守的道德行为标准,在各教派“宝卷”中通过善恶果报和宿命论思想来实现,形成了丰富的“宝卷”信仰教化模式。
宇宙中万事万物皆有“道”,而修道的先决条件,要深信因果。因果联系体现在世间时时处处,凡事都有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善恶一念,存乎一心,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世间万法皆由因缘而起,人类社会因果相报,福祸相依。众生要积善德,种善因,结善缘,行善事,得善果。道教“天道承负”的内涵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本人行善,子孙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为有“天道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这是由于“承负”所使人蒙受的。《感应篇》:“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在天地间有司过之神,行善积德则可延年加寿,乃至成仙。犯过作恶,则依所犯轻重,给以减少生命年限的惩罚。
道教认为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得到灾祸病天的恶报,因此心有所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地去做。只要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若是积恶必定会祸延子孙。凡人的祸害福利,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作自受。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深信因果报应论,鼓励人们追求向善的人生观,修道行善升入仙国,犯过作恶坠下地狱遭受惩罚。信道修道之人,应行善积德,使精神与天道相通,乃可长生成仙。天道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和自然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为避免人们遭受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信道、修道,以解除“承负”之厄。信道修道就是要求人们遵循“道”的准则,按“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对民间宗教思想有着非常重要影响。
佛教早期比较细致的轮回理论,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思想加以发展而形成佛教的轮回思想。佛教轮回是指生死相续、业果相续而无常住自我,这种轮回观打破了婆罗门教的四种姓制度,强调众生平等,只是根据业报来轮回,认为世界是由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轮回之说传人中国后,被古代许多中国人所接受,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众基础。《了凡四训·积善之方》:天道有轮回,事事有因果。《无量寿经》:“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佛说一切世间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不可爽,而世人不信者,谓为虚谈。孔圣安命之说,世有信者,每每推算,但求福利胜事则喜,而恶闻其灾患,此惑之甚也!殊不知死生昼夜,三世轮回,如昨日今朝之事耳。孔子在《易经·系传》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是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俗语曰: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休将奸狡昧神只,祸福如同烛影随;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中国佛教有一整套完整的因果报应说理论体系,佛说:“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观无量寿经》)。因果报应理论是佛教的基础。能深信明了因果之理者,始可谈离生死,超轮回,故佛又说:“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大方广十轮经》)。不信因果者,其处世行事必然是逞其妄想贪欲之心,无有顾忌,为所欲为。故而他不能向善向上,将永远沉溺在生死业海中。佛陀通过亲身的行持证悟,所揭示的因果报应理论,以业感缘起为理论基础,用四圣谛、十二因缘、三世因果诸说,来解释六道轮回、善恶苦乐之报应的事相。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对生死流变即众生的种种生命现象,解释得圆满、透彻。因果轮回,真实不虚。
佛教的三世因果之理深刻地揭示了众生种种生命现象的原因,而且还简明、透彻地解释了现实社会中各类使人迷惑的问题。现在所得之种种果,皆有过去所植之种种因所招来;而现在所造之种种业,将来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各种结果。种子的培植有先后,结果之生发当然有迟速。所以佛教劝诫世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望世人广积善德,广种善因。三世因果理论解释众生的生命现象,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明了业感缘起之法,修众生本有的智慧之体、清净之心,破无明开智慧、显佛性,断除诸苦,到达涅盘解脱之道。无明既破,至老死忧悲苦恼则相依还灭,这就是十二因缘的四圣谛法中的“灭谛”。这个智慧是能深明缘起之理,彻了无为之法的大智慧。佛教的解脱法不重他力,主张自性自度,不承认有外来的主宰者,认为所谓的冥冥之中有一种支配、操纵众生福祸的力量根本是不存在。众生从生死轮回到涅盘解脱,都不能离开因果之律则。《涅盘经》:“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业有三报的道理昭示众生,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行善积德而不干坏事的人终得福报的结果。
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解释十二因缘,无明与行为过去之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为现在之果;爱、取、有为现在之因,生、老死为未来之果。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佛教因果报应以三世因果、业报缘起思想为理论基础,合理地援引了中国民间流传的灵魂不死和儒家的伦理思想,将它们有机地摄进了它的因果报应学说之中,促进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在汉地的传播。因果报应理论是佛教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佛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世界宗教大都认为人有“灵魂”的存在,人从宇宙中以电和磁的形式来到这个世上,再以电和磁的形式回到宇宙中去。因果报应乃宇宙自然法则,这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宇宙运行的法则是公平的,那是稳定平衡一切物质运转的保证,让善者得好报,让坏人获恶报。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中国古人最讲究因果报应,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理论原本就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多行善举的方式,也统治阶级教化民众的手段,以便能够更好的教化世人和维护稳定统治。而对于身处于封建时代的普通劳苦大众而言,因果报应无疑也是一种最好的自我安慰,期望有朝一日恶人能够获得恶报,而自己只要坚持行善,保持一颗善心,最终就能够获得幸福。因果报应思想体现在很多古代的文献典籍中,如《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天以“道”为准则,冥冥之中主宰着下界的一切,有司判的权力。上自历朝更代的政治变迁,下到芸芸众生的生死福祸,莫不有意存于其间。但上天之赏罚不是任意的,它视人的行为而定。“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众生若想得福避祸,一定要行善戒恶,以敬天意,顺应天道而行。“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祚,作不善降之百殃。”(《书·商书·伊训》)。天道有基本之法则,上天赏善而惩恶,报应不爽,无所偏袒。传统报应说对报应对象的认定,受报者不一定要有行为的本人来承担,也可能在他的家属子孙身上得到应验。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敬祭神灵来求福禳灾。
因果定率是个既简单又相当复杂的宇宙物理运动想象,乃宇宙自然法则,这是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世界万物无不体现出因果报应定律。三世因果,佛学相信灵识不死和六道轮回,这是认识因果律的基础,众生皆有灵识,而且可轮回转位,永生不息。它不仅仅适用于人的为善为恶,也适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果论教人向善,而现在社会人人重视名利和物欲的享受,在“法无禁者皆可为”的环境中,人们互不信任,相互欺骗,彼此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力,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只有人们深信善恶有报是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这一有效的观念与法则,普遍的弘扬因果定律,才会使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平静下来。
中国民间宗教以劝善行善、因果报应、脱凡入圣为重要内容,融合儒、释、道三教因果理论于一体,形成了中国多数人特有的因果文化心态。特别是作为佛教伦理理论基础的因果报应说对民间宗教影响很大。佛教一经传入中土便与中土的“积善余庆”“积恶余殃”思想相合拍。它既从报应的结果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要人改恶从善;又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对人应自觉地择善去恶加以强调,不但使善恶果报理论更能自圆其说,加强对民众伦理生活的约束。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大大丰富了中土的善恶报应思想,对现代人反省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