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卢飞宏
2020-08-23 13:22:08
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五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宗教信仰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宗教信仰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正确的宗教信仰能够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产物,属于特殊的意识形态,自它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民间宗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中国“五教”。民间宗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礼仪教化、促进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宗教与政治是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巨大精神力量。宗教在国家和民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受意识形态影响,具有“互补”的要求和作用。民间宗教与“正统”没有原则性的界限,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宗教平等,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一种特定的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社会中,儒家传统并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思想领域,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释、道、儒三教合流的特定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民间宗教的普及已经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它与“正统”宗教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演进、转化,在教义、组织、仪式、教规、戒律、修持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儒释道三教合一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和精神源泉,它不同于儒、释、道三教而又有密切的联系,有着独立的理论、逻辑、思想和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影响深远。民间信仰根植于民间,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在现实生活中所饱尝的酸甜苦辣和对现实生活物质方面的愿望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信仰活动也多与民间的岁时节庆及习俗等密切相关,既有促进精神慰藉、道德教化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有促进人际交往、人神沟通、愉悦身心的娱乐化功能。民间宗教信仰是明清时期广大下层民众心灵寄托和精神信仰的彼岸,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地区乡村社会,还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
民间宗教一般都合理合法地存在于中国乡土社会中,它在广大民众之间起着一种纽带作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呈现出吉祥和谐的状态。民间宗教的思想和理论上都是教人修正向善,修炼真性,修行悟道,它在发展中与“正统”宗教一样发挥着社会整合、心理调适、道德伦理、社会交往,以及修持等功能,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然性。民间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老百姓心灵中流淌的一种虔诚的信仰和纯洁的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内涵。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中华民族本土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纵观近二千多年来中国发展史,民间宗教是中国下层民众的广泛信仰,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丰富的民间宗教文化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精神生活的支撑点和最后归宿,成为明清时代广大民众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民族的主体意识,并不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风骨与品格。中国宗教信仰的根基在民间宗教信仰,民间宗教信仰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不仅体现宗教性,更体现社会性,无论其产生、存在和传播发展都与世俗社会息息相关。民间宗教融儒、佛、道和其他宗教文化于一体,其多神性、多教性、和谐性无形中制约着、促进着“五教”的发展规模和风格,从而可以不使一神教过度膨胀,又使各教互相尊重,共同发展。从客观上说,三教合一文化与民间宗教信仰是促进和制约儒、释、道三教健康、平衡、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力量。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是中国“五教”均衡发展、关系和谐的共同基础,对于促进中国宗教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长期共存的“五教”,除了道教之外包括佛教都属于外来宗教,而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它们之间并非纯粹割裂互不融通,之所以它们能够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传播,贯穿其中的便是中国民间信仰,外来宗教在融入中国之后在其身上都能看到民间信仰的影子。民间宗教作为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价值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整合资源,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礼治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力量。但由于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和社会对民间宗教存在着“误解”,世人对民间宗教(教派)一直存在着刻板的印象甚至被扣上“反动会道门”、“秘密结社”、“封建迷信”的帽子,使民间宗教始终处在受打压、禁止、排挤或边缘化的地位,也使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一直得不到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宗教信仰是中国民众最广泛的信仰,其思想和文化闪烁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芒。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为了脱离“非合法”的处境,也为了能更好的在现代社会中开展组织和活动,一定会走向合法化的道路,不断促使其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发展。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文化系统,无论是中国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于世俗文化的文化特征。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其他组成部分和合共生,始终呈现融合之道。中国宗教内涵较为丰富,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到夏、商、周三代“敬天法祖”的天地崇拜、祖先崇拜,汉唐以来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以及从域外传入、经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现在均属中国宗教范畴。这些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相互渗透的关联,也与中华传统文化各分支融合吸收、彼此影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宗教在历史上曾对中华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间宗教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两千多年来,此起彼伏的以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反抗封建专治统治的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民间宗教运动在特定的一些历史条件下,与农民革命运动思想相契合,遂从一种宗教力量转化成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反抗现行不合理统治秩序的潮流。特别是近千年来,这种不断涌起的大潮,冲击着宋、元、明、清各朝代政权统治的根基,这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造就的特殊的反作用力的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冲突并没有使中国社会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自然经济和家族制度对于民间宗教仍具有决定性意义。民间宗教意识往往也虔诚地烧香拜佛,但宗教心理并不是向往那虚无缥缈的来世,而是祈祷上天,降恩赐福,解除人世间的疾苦危难,使人们生活安宁,具有明显的现世实用特征。由于各种民间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带有强烈的反抗现行社会秩序的性质,所以就成为中国民众挣脱命运的枷锁,追求精神解放,铲除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某种依托。而中国民众的一些愿望、要求与为实现这些愿望、要求而从事的斗争实践,又常常同民间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发生关系。历史上多数民间宗教教门,起初在思想上并没有反抗朝廷的教义,一些民间宗教组织走向反抗朝廷的道路,往往是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和官逼民反的结果。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社会中,一些民间宗教组织的“反传统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证明,民间宗教具有深厚的民众文化意识,集中体现了民族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
历史上民间宗教是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它往往以世袭为主要特征,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虽说它的大量产生适应了那个时代底层社会的精神需求,带有现实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意义。但从实质上讲,民间宗教的等级制度也是封建宗法制的一种产物,其神权和族权又往往结合在一起。因此,民间宗教无法也无力最终改变现实世界的不公正、不合理,它所创造的一座座彼岸世界,是想象中的“乌托邦”社会,也是虚幻的、非理性的,不仅无力改变下层民众的思想和处境,而且也影响着下层民众的觉悟,这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也起到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民间宗教对乡村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当代中华思想文化研究中,特别是对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研究达到了历史上新的水平,从中华文明的高度,全面揭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其三大普世价值观“爱”“善”“和”的思想和理论,这将是继宋明理学三教合一文化之后,又一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发展的高峰。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万教相通相融的思想和文化理论,特别是对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国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的建设,这是对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重大贡献。这是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学说一种新的世界观、意识形态和价值伦理体系,它将引导人类文明完成历史性的自我超越,它会给中国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意识变革,必将会为人们所信奉和敬仰,在不远的将来也必定会成为世界多数人所信奉的价值道德、伦理思想和普遍信仰,给全人类带来力量,为人类的未来指明方向。这种思想超出了现有宗教的范畴,对于提升各宗教理论和信仰上的统一具有积极意义。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大同社会”、“大同世界”、“大同宗教”、“大同文化”、“大同文明”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是对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和合”思想可以吸纳、借鉴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从而融合创新出更加优秀的文明形态。儒家讲入世、讲“仁义”,道家讲出世、讲“无为”;释家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即以“出世思想”,作“入世事业”,主张“人成即佛成”的慧业。三家思想同根同源,殊途同归,万流归宗,三教虽殊,同归于善。《易大传》:“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促进社会向文明进步发展,用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拯救中国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平衡、和谐、团结”的哲学思想,对于促进对世界宗教本源融通认识,结束各个宗教之间和不同信仰之间的对立与斗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三教合一必将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引领人类社会到达光明美好的世界,在解决世界“文明的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相通相融思想的形成,为促进世界宗教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构建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相通相融的思想和文化体系,对于促进中华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的时代,三教合一文化已成为推进世界各个宗教和文化间进行非暴力公开对话的有效模式。同时为增进世界不同宗教及信众和无信仰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和平相处,以及为促进世界各宗教和文化的和谐共存、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民族自信源于文化的信仰,让文化自信成为坚实的精神信仰,用三教合一开放、包容、和谐的思想理论提升人类的思想认识,让中华民族文明智慧为建立全人类世界性的普遍信仰和普世价值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对话提供了平台,为解除文明冲突提供了理性的思想模式。《让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研究,从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本质特性(融合性、包容性、多元性、和谐性、同一性),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三大普世价值观”“爱、善、和”,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大道文明的集中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在世界思想文明史上的地位,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世界宗教统一的重要理论基石,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确立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让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等多方面对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进行了深入阐述,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这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墨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平等意识“兼爱”思想,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墨家的“尚贤”思想,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墨家的宗教意识、逻辑思想、科学精神,可以而且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墨家学说可以在促进人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很多方面体现了墨家思想和精神。弘扬儒释道三教合一与墨家思想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它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教合一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想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密切相关。丰富多样的儒释道文化大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解放和创新,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三教合一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心怀苍生,济世救人,以及平等、和谐的思想和普世价值取向,为今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恒久的推动力。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年代,中国民间宗教必将成为与道教和中国佛教之后,成为中国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由于民间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外来新兴宗教的出现,旧有的宗教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社会各方所认识。国家要加强对“五教”为主体的管理制度进行实质性更新,尊重上亿的民间信众的宗教信仰,促进中国民间宗教理论建设与发展,对于拓展“五教”文化,走出中国宗教发展“困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宗教事务局2014年工作要点》文件中明确提到:“深化民间信仰问题研究,在已有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意见。”民间信仰发展的程度已经到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程度。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宗教文化,特别是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
只有充满文化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和包容精神。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包容的思想,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指路引航,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