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圣拳文化
>>
查看详情
中国民间宗教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卢飞宏
2020-08-23 13:26:38
中国民间宗教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
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
摘自《
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研究
》二
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 卢飞宏
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主流宗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理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民间宗教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于明末清初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宗教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清代是中国民间宗教最为繁盛的历史时期,民间宗教教门众多,曾影响与形塑了有清一代乃至民国时期下层民众的思想与行为,对中国宗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发挥了值得肯定的历史意义上的合理性与正义性。造成清代民间宗教如此繁盛的动因很多,除了经济、政治、社会、主流宗教、外来宗教等外在因素之外,还有其本身的内在动因。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思想和文化体系,主要是“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创世思想,三佛转世与治世思想,三阳劫变与救世思想,度世度人与还乡思想,轮回与因果报应思想,三教融合的三教合一与万法归一思想,道家“丹道”修炼与禅宗修行思想,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等,这些思想相互联系,统一构成了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一个完整思想文化体系,描写了一个人类完整的“由凡入圣”的修行过程。
中国民间宗教源自中国社会历史,是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一般缺乏统一的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地域性、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东汉末年的民间道教,是第一个成型的民间宗教。从原始宗教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原始道教,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道教从原始道教逐渐成为正统道教的过程,也是世界多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走过的共同发展道路。民间道教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上溯到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直到东汉后期,社会上的黄老道、谶纬思想、神仙方术和民间信仰,互相融合,才形成了具有比较完整宗教教义体系的原始道教。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相当发达,它不仅有高深的宗教哲学思想,而且宗教派别众多,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重重交织,孕育了繁多的宗教文化形态。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众多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它在整个中华文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国不是一个单一宗教的国家,它缺少政教合一的历史,宗教势力众多而平衡,各大宗教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在思想上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国民间社会弥漫着浓重的宗教信仰氛围和思想,它是下层民众精神和灵魂寄托的重要领域,其宗教意识和思想广泛地渗透到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中。中国宗教大致分为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正统”宗教,以及民间信仰和民间教派为代表民间宗教,它们构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宗教史”。民间宗教相对于儒释道三教属于下层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但又与上层统治思想关联丝丝入扣,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民众的笃诚信仰,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国宗教生活、政治生活、社会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和影响。在民族压迫制度存在的时代,民间宗教也曾作为这些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旗帜和团结本民族的纽带,迸发出惊天动地的伟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白莲教异常活跃和明政权对其残酷镇压的明代中叶,一支新兴民间宗教教派无为教在华北崛起,这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为教创始人罗清及其弟子,改变了传统的白莲教教义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观与创世说“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思想,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无声的宗教理论风暴,动摇了儒、释、道主流宗教以及传统民间宗教在信仰世界的思想。从此,以无为教为蓝本的各种教派,如黄天道、东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阳教、八卦教及其宗支派系纷纷问世。它们流布于大江南北,扎根于民间社会,在信仰主义领域又借用儒道两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与教义,分别提出了“三世三佛三阳劫变”应世说与“弥勒降生”救世说、“人教避劫”说,以及以道家“内丹”修持功夫和按“九宫八卦”为基本结构与体系的宗教组织形态,从而导致了一场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都比元末以来兴起的白莲教运动更为宏大和持久的新的民间宗教运动。弥勒佛信仰在民间宗教的影响力几乎贯穿中古以来的整部中国民间宗教史,弥勒佛未来成佛开龙华三会度人之传说,成为他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寄托对象。流传一千多年的的弥勒救世思想,以及明代问世的无为教和诸多道家内丹派,屡为下层民众所接纳,并用以改变不平等社会的统治秩序。在这场民众宗教运动中,以三一教、无为教、黄天道、东大乘教、西大乘教、一炷香教、弘阳教、八卦教为代表的各种教派,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联系,特别是在思想理论认识上和宗教信仰上日趋统一,从而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间宗教思想理论体系。中国乡土的民间宗教,与其他制度性宗教一样,承载着众多的社会功能,它们并非只是技术性的“巫”文化,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三教”的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理性逻辑与文化基因。
中国民间宗教创世说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全新、独立、系统化完整的宗教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在道教和佛教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发展,也是一种思想理论上的超越。明代中叶,罗教把道家的“道”和佛教的空无宇宙观结合起来,提出无极真空作为宇宙的本源和不变的真理。“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成为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广泛信仰,其思想本源于罗清的哲学思想,在其思想创立的宗教思想体系中,最为闪光耀目的则是其提出的宇宙观与创世说,闪烁着中华民族宗教哲学智慧之光辉。“无声老母,真空家乡”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创世说和宇宙观。宇宙万物的形成,天地万物的产生,西方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有的还说是“万能的神”创造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无生老母是“道”的化身,是中国古代女神形象,她集创世主、人类祖先和拯救苦海中之人类的救世主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道”的化身,世间宗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理论合理的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
最初“真空”与“无声”的观念来自佛教,其意本指宇宙的一切——日月星辰、天地云霓、万物万类,包括人类三身,都是因缘所生,虚幻不实的,而其变化生灭也无非是尘世众生的虚幻妄想。在佛教看来,既然人类所依托的物质世界是虚假的,那么人生也就毫无真实可言,人生真谛在于悟出宇宙乃至自身的本来面目,归于涅槃。无生老母崇拜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实早在罗梦鸿开始“悟道”以前,民间就流行着崇拜“无生父母”的信仰。罗教提出的最高神祇本为“无极圣祖”,但他又说“母即是祖,祖即是母”,赋予“祖、母”以一种伟大的神秘力量,从而化育万物的“无生老母”由其后传人提出来。首先提“无生老母”一名的是孙真空的《真空扫心宝卷》。无生老母之信仰在嘉靖年间即已流行,不仅为当时新兴宗教所信仰,传统的金丹道亦融合虔奉之。罗教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即儒学融汇了佛教的空无观念和道家无极而太极,阴阳交感,函万物为一的内容,进而把“理”等同于太极。结果“天理”变成了横亘今古,贯通三界,造化万物的本源。在罗教经典中,天堂地狱乃至人们崇拜的诸佛诸祖无一不是从无极太极幻化出来的。而有时无极而太极又成为“心”的同义词,“心”成了构造万物的本源。罗教虽然使用了“真空家乡”、“无声老母”词语,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最终形成是在明末清初,是其他民间宗教教派对罗教教义改造的结果。真空家乡在教义中成为“彼岸”,无生老母成为彼岸世界的最高主宰。“真空家乡,无生父母”这一信仰真正进入全盛期,是在八卦教迅速发展的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八卦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从此一个以无生老母为最高神崇拜的宇宙观与创世说,以弥勒佛与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的历史观与救度论,以入教避劫为劝道手段,与“云城”降世为理想境界,以内丹修炼方术为修持功夫,以“九宫八卦”为组织体系的一些民间宗教教派逐渐建立起来,从而也形成了以无声老母为最高神信仰的庞大的民间宗教神灵谱系。
在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下,由“心学”走向内丹修行成仙、成佛,成为了在晚明新兴民间教派的教义。无生老母及她派来下凡的众仙佛传授内丹秘法以普度众生成为这些新教派的基本信仰,从而形成了从晚明到清代中叶长达二百余年的修炼内丹的“群众运动”。到19世纪末,这场群众性修炼内丹运动逐渐退潮,而三教合一思想也在主流意识形态中边缘化,为了避免政府的取缔,教门也淡化了具有政治“颠覆性”的弥勒信仰结构。中国民间宗教伴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在中国广大领域特别在民间社会薪火相传,传承发展,至明清时期其理论和体系达到成熟,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影响力。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信众最多的宗教信仰,甚至其普及的广度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同时在明清时期它在促进中国民间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民间宗教的力量不仅表现在广大下层民众对它的虔诚、狂热、如醉如痴的信仰,更表现在它能部分的改变一个民族的主题意识。
历史上民间宗教的共同宗旨,主要在劝人烧香诵经,修真善心,导人向善,积德行善,祈福消灾,解脱轮回,求生净土,其思想观念与佛教的教义相切近,为广大民众特别是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各教派多传授坐功运气,学习静修养炼功夫,其修炼悟道、修真养性的修行方式,充分吸收道教丹道修炼的精髓,同时也受禅宗文化的影响。人类在求生存的过程中经常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例如天灾、人祸、瘟疫、战乱、疾病、死亡等,这些都是最具破坏性的挫折和磨难。在传统下层社会里,由于知识及经验的缺乏,人们对环境的控制,尤感无奈,亟需救助。历史上皈依民间秘密宗教教徒之间可以急难相助,相互扶持,抱薪取暖,享受很多好处。特别当下层社会的民众面临生老病死的种种挫折时,民间秘密宗教多能适时地给予人们相当的助力,这对苦难中的下层民众有着重要的吸收力。民间秘密宗教教徒多具有民俗医疗的经验,常为村民疗治时疾,下层社会养生送死各种仪式,也多由各教派主持,在民间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代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反映了下层社会贫苦大众对宗教信仰的迫切需要,是当时社会历史、宗教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民间宗教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文化发展的探索史,蕴涵着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人文道德观。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间宗教信仰思想,增强中华文明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对于促进中国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是一种灵魂信仰文化,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它用不同的方式对生命和宇宙世界做出诠释,对人类具有启迪、安慰、寄情作用,给现实的人生一个温暖安定的心灵寄托和理想“彼岸”精神家园。挖掘宗教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核, 探索个体对身心和谐的终极追求,也是为了满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解除和化解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焦虑、文化失落和信仰空虚。民间宗教的一个主要精神方向就是重因果,教人为善,止恶扬善,重视积德行善和道德教化,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促进力量。积极利用宗教思想文化资源,就能够把宗教信仰转化为营造健康文化氛围的动力源。民间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否定或淡化民间宗教的存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对民间宗教的歧视或歪曲,都是对中华文明进步不负责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品质,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与共性和世代交替中的精神基因,是一个民族世代发展中流动的血液,也是世代传承中的精神和文化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千百年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不是纯粹的儒,也不是纯粹的道或佛,而是三教经过杂糅融合,又结合各自不同时代和社会需要而形成的民间宗教信仰。民间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热度”和影响是巨大的。民间宗教思想文化研究融合了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同时不局限于历史范畴,而且具有极强的当代性。
传统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来源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伦理观念。“三教”的具体礼仪表现来源于民间社会,来源于对神明的崇拜和祭祀,而这些行为恰恰是民间宗教最基本的信仰形式。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理论基础。三教合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和精髓,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宗教、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儒释道三教合一是一种“和谐哲学”的世界观、辩证法和方法论,它是指在承认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的基础上,关注双方的共存、统一、融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融合成一个新范畴。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升华和超越,是中国思想、哲学、文化发展到巅峰高度的自然结果。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大道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未来实现大同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刻意忽视但却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传统,民间宗教信仰的存在满足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信仰需要。传统的儒释道三教的普及与发展,也是一部向民间宗教信仰靠拢、走近的历史。民间宗教是与儒、释、道三教享有共同基础,同时与三教相并列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宗教信仰不只单纯地视做底层百姓信仰、草根信仰,更是为多数中国人精神信仰的重要部分。当人们用理性和智慧去剥开民间宗教的外衣时,可以让人获得更高的理性和智慧,从中得到灵魂的升华与重生。历史上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间宗教早已成为过去,但它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公元2020年8月23日,于天津南开大学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全国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建立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