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武术科普制度建设
(摘自《武术科普为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第二章“武术科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之(一)
武术科普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和技术体系,包括武术科研、培训、推广、宣传等各个方面,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一个专业素质要求比较强而又要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工作,需要武术技艺、科学、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支撑,需要专业的团体、组织或个人来实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武术科普是一项普遍性、群众性、社会性、持续性、长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政府教育体育和文化、科协等部门、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政府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门领导和组织下,在国家科协部门的支持下,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开展武术科普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各级政府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门、体育院校、武术协会、社会武术团体组织、武术场馆、学校、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是武术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为实施体育强国振兴战略,社会各界都应当履行武术体育科普责任,组织并参加各类武术科普活动,为弘扬民族传承文化、促进武术文化发展服务。各级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门要将武术科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武术科普制度建设,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武术科普工作,保障武术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在武术科普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科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体育科普工作体系,助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实的体育科普支撑。武术科普要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工作,政府部门应将武术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给武术科普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开展武术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级教育体育、文化、武术协会等部门负责制定武术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武术科普工作健康发展。武术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武术科普活动。社会力量兴办武术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充分发挥武术传承人武术科普示范作用,发挥武术科普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率作用,以模范典型为榜样,以先进带后进,齐头并进共发展,形成人人参与武术科普活动,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促进人民群众自觉、广泛地加入到武术科普的实践中来,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武术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普项目管理办法》,《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文件要求,破除制约武术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和思想文化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推动武术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发展,提高武术科普工作的含金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武术科普的需求。深化武术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促进武术科普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和支持有关教育体育行业和部门建立武术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武术科普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出一批管理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的一流武术培训基地,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武术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社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武术科普服务功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科普工作,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非遗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着力保护非遗武术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不断提升非遗武术保护传承工作水平,发挥非遗武术在激发各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山东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来有“武术之乡的”的美誉,拳种流派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国家体委组织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小组公布的全国129个拳种中,其中萌发与广为流传在山东省的武术拳种就有70多个,约占全国拳种总数的二分之一之多;其中文圣拳、查拳、螳螂拳、太平拳、佛汉拳、肘捶、孙膑拳、地龙经拳、华拳、太祖长拳、大洪拳、小洪拳、梅花拳、地躺拳、八极门拳、地功拳等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拳种。武术文化资源丰富,分别在鲁东、鲁中、鲁北、鲁西北、鲁西、鲁西南、鲁南几个大的区域形成了遍布全省的武术文化圈,在国内外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力。近几十年来,山东省武术科普工作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习武之风甚浓,习练人员越来越多,武术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非遗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文化山东”一张鲜明的文化名片,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大学等高等院校为推动中国非遗武术发展,特别是山东非遗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促进非遗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创新发展,积极进取,扎实开展各项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科普活动,尤其在非遗武术项目及文化的研究推广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山东师范大学为促进武术教育工作,组织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整合山东非遗武术文化资源,积极调动非遗武术传承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武术教育理论研究、武术技术推广与武术教育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山东省非遗武术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22年5月1日,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为促进全省武术科普工作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传统武术科普工作纳入正规化管理轨道,首开专业武术科普工作之先河,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新起点,对推动全国及其它省市武术科普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武术科普组织的成立,为公众了解传统武术、通晓武术科学、参与武术习练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当前开展武术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让更多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参与到武术科普活动中来,让传统武术以更加轻松、活泼、快乐的方式接近公众,不断提升民众的武术科普素质。各级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门、武术协会应鼓励和支持各地成立相应的专业或业余武术科普组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武术科普队伍,为各地武术科普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理论技术支持。
作者: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海卢氏,飞宏子,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共产党员,武术世家,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文圣拳全国总会副会长、秘书长,文圣拳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研究专家,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文圣拳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上、下册)约200余万字的武学巨著。
2022年9月7日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