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孔子、孟子,作为孔孟之乡的济宁,当然会文动中华、成为八方注目的焦点。其实,济宁也有着习武、尚武的传统,而且其武学传统也与文化传统一样源远流长。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著名武士。他曾双手托起快速下落的翨阳城城门,救起即将遇难的战友;他还曾带着三百士兵将鲁国的上卿臧纥救出齐国的重重包围,而后又率兵杀入重围,坚守阵地,致使强大的齐国军队慑于叔梁纥的武艺与勇敢而怯然撤退。筑起中国第一座杏坛并以儒家文化遗赠中华的孔子,也是文武兼备,有着精湛的武学修养。如他所精通并以此传授于三千弟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与御就属于武学范畴,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都是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战争武艺。
就是因为济宁有着文与武双重的优良传统,所以这块土地不仅为中华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文化大家,同时也为中华孕育了诸如华拳、查拳、文圣拳等武林奇葩,并为中华送出了许多武学大家。仅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这种名动中华的武林大家就有华拳传人,如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授,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学会副主任蔡龙云等。
而中华文圣拳掌门人王安林,则是济宁培育出的又一位中国当代武学大家。
王安林与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合影
俗话说:身边没有风景,人们的眼睛总会瞄向远方。虽然省外的朋友多次说起过“你们济宁有个王安林”,还是没有引起我真正的注意。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句平常的话,让我一下子记住了他,并有缘一窥他那传奇而又丰富的武林生涯。那是一次各界朋友的聚会,他的内敛与谦逊就已经让我有了一种强大张力的感觉。当一位朋友向他请教武术问题的时候,他只淡淡地、却又真诚地回答以:“正如文的至境有着武的意思一样,武术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文了。”
我其实是对武行是有着偏见的,总以为这个行当与文化有着距离,是以身体而不是以头脑行世。但是王安林先生的这句带着哲学意味、却又是发自他内心感受的话,一下子让我刮目相看了。
随便捡出他简历中的几件事情,就知道这个人不仅为济宁争了光,也为中国武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6年8月,率文圣拳同仁代表山东传统武术团,在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中,荣获个人金牌和集体一等奖。1998年8月在“第三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中,获个人冠军。1998年5月,随山东省武术代表团到意大利参加“第七届国际功夫大会”,荣获得个人两项冠军,并被国际功夫联合会授予“国际功夫大师”称号,1999年,应邀于中央民族大学讲解传授文圣拳,使文圣拳第一次走进了高等学府。2000年,在济宁收阿根廷“中国传统武术同盟会”主席克劳迪奥为文圣拳弟子,正式拉开了向世界推广文圣拳的帷幕。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专程来济宁拍摄了《王安林和文圣拳》纪录片。2004-2006年,王安林先生常年每周在山东卫视台、山东体育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中演练讲解、传播文圣拳的养生和技击功法,使文圣拳在国内外有了更深远的影响。2006年10月,王安林先生代表中国国家队(全国20个优秀传统拳种的重要代表)参加了66个国家参赛的笫二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均以最高分获二项个人冠军,并得到国家武协主席王筱麟先生和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的高度肯定。
对于武学的超常的悟性,当然使王安林先生在向武学高峰攀登的路上,常常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他的那种力争独步武林的志向、百折不挠的非凡勇气和殚精竭虑一心向前的献身精神,才是他成功的最主要的动力。当少年的王安林从同辈之中脱颖而出的时候,师傅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安林练拳,用桶接汗。”师傅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少年心里,正活生生地树起着一个又一个梁山好汉,李逵,武松,鲁智深……从小就对《水浒》痴迷的王安林,早已在心头种下一个愿望:做这样的英雄,并且要超过他们的武艺。就是在“文革”末尾不让练拳的日子里,他还手抄手描了一本蔡云龙的《拳谱》,并苦练不止。只有当他在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相结合的高度上,将中国文圣拳推进到世界武术最前沿的时候,一个武林大家的身影就令大江南为之瞩目了。
今年1月23日至30日,阿根廷中国功夫武术馆馆长马丁(意大利移民,31岁,职务会计师,学习中国武术18年),阿根廷中国罗汉拳武术馆馆长费尔兰多(意大利移民,31岁,职务法官,学习中国武术20年)及其弟子嗄罗斯(德国移民41岁,职务工程师,学习中国武术5年)和尼吉拉(西班牙移民,22岁,学习中国武术4年),专程慕名来到文圣拳故乡山东济宁向王安林先生学习。
虽然因为王安林在国际上的名气而使四位武林高手产生了学习之心,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还是将信将疑,更何况四人又都身怀绝技,也就让“学习”名下藏起了一较高下的念头。他们的想法,岂能逃过王安林犀利的眼睛?但是仁义之心,又让王安林对这四位外国客人首先生起着爱护与礼让的意念。于是他将学习的第一天安排为与阿根廷朋友进行文比:只以一根指头,将对方瞬间发出放倒。虽然阳刚之气让王安林先生自然带着一种威武,但是从内心沁出的儒雅及不算高大的身材,又使王安林先生透出着文质彬彬的气质。而他所面对的,都是身材彪悍、骨骼奇伟的武林高手。真的仅以一根指头就能将其安如磐石的对手擒住?静谧间,早已有一种疑惑在升起。
但是王安林先生气定神闲。只见他运用相争的竖向弹性内劲,并将全身内劲通贯于右手中指,瞬间接通对手根节中心,借助与大地作用所形成的巨大反向合力,瞬间便将对手脚根拔起使其失去支撑而被骤然发出摔倒,从而迅疾地解除了对手的所有抵抗。
现场尽皆惊愕。稳如泰山的王安林先生,又要求四位阿根廷的朋友还分别向自己的腹部、胸部、肋部用力打击。均被王安林先生运用内功、借助球形内外滚缠和合理的弧形运动轨迹以及手之力,内外协调完善自身,瞬间改变自身运动方向,运用无圈内缠滚动和小圈缠丝运动将对手击出。
惊愕,只有惊愕。面不改色的王安林先生更让身材最为魁伟的嗄罗斯用手紧掐自己的脖子,以告诉对手,自己只用内功就可以“解除”对手的一切攻击。事后,王安林先生对我说,他遇到了真正的考验:想不到对方的攻击这样迅速,更没有想到这个身高一米九多的外国人的手这样大,几乎可以将自己的整个脖子攥住。但是,长期练就的强大的内功,还是让对手的千钧之力瞬间化为乌有。就在对方全力用劲的瞬间,王安林先生通过上下争劲和含胸拔背的作用,将对手滚滚的劲力迅即内吸控制,并运用整体内劲瞬间刨向对方的根节重心,并将其反弹击出。
一片惊叹。
第二天上午,四位阿根廷的朋友又分别同王安林先生进行了武比。在实战中,王安林先生运用合理的瞬间承接得劲进行控制,并运用整体发放和摔打一体的技法,将四位阿根廷的朋友均分别发放摔倒十几次。终于,四位阿根廷的朋友对这种解决对手而又不伤人的功夫和武德修养心悦诚服,尤其对于王安林先生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武术的惊人内功,更是感佩莫名。当天上午四位阿根廷的朋友便向王安林先生磕头拜师,决心好好学习汉语用一生时间学习文圣拳这一古老的内功拳法,并将其在阿根廷发扬广大。临离开济宁时,阿根廷的朋友一再邀请王安林先生于今年六月访问阿根廷传授文圣拳法。
早在十一年前,功夫已至炉火纯青的王安林,曾经有过一次只身闯天下、遍会全国武林高手名家的传奇经历。他先后到过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湖南、江苏、福建等省市及山东各地,与太极拳、大成拳(意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螳螂拳、南拳以及众多传统长拳等武术流派的名家们学习、交流、过招。他在北京遇到过当红武林大家的偷袭,在南方又遇到过武林名家率众群攻,但是他均以强大的内功化险为夷,并验证了自己笑傲武林的地位。
但是王安林却从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之中,自省顿悟,入于一个沉潜精进、澹定从容的武学与人生的新境界。他向孔子的儒家学习,学习他们救世安民的“仁爱”与“礼仪”的精神,并从孔子的守中用中的中庸思想,悟出与武术之中守住自己的中线、破坏对方的进攻空间的相通。他向老子的道家学习,学习他们关于宇宙本源的“道论”、“气论”等“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从老子关于的长短、高低变化的理论,悟出与武术之中的上下对称运动道理的相通。他向释迦牟尼的佛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向善”与“禅定”,悟出与武术之“气守丹田”的相通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一旦打开学习之门,便是打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他南下福建,在一位高人的藏书楼上,饱览有关武学方面的书籍。他东去沿海,求教于一位老子研究的专家。他向物理教授学习,以求力学与武术的结合。他向民间的高人请教,请教黄帝内经等传统文化的真谛。他还会向大自然学习,如从水势,体察武术千变万化的道理,如从大树一枝动百枝摇体会人体的的圆融之道等。
他认为涉深水者得蛟龙,立大志者有大作为,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以精诚专攻之恒毅,才可见水滴穿石之神奇。十多年来他将自己长期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升华到理论,所得武学文化知识全部浇灌了文圣拳这一古老的大树,使文圣拳焕发了青春让世人敬仰,并首次撰写了文圣拳的全套拳谱和养生技击理论资料,将传统吐纳、导引、经络、穴窍等内功理论与自然科学、物理力学、运动力学相结合,形成科学系统的文圣拳武学理论,并通过论文、动作图解、影像等形式,系统地著成《文圣拳内部六大系列教材》,为中国武学做出了大的贡献。
在文化与精神领域越走越远的王安林,更在向着中国武学的化境至境孜孜地走去。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