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武林春秋】之八:武术名家于化龙
原创 武源堂吴景川 临沂武源堂
于化龙(1919-1985),兰山区东关人,享年73岁。
于化龙原籍临沭县韩村乡于家山村人氏,十几岁跟随爷爷到临沂做小生意,后来主要在沂州路上出摊炸油条卖,闲时到沂河挑水到城里卖,几年后生意有了积蓄,在老县衙附近买了一个小院后,生活才安定下来。在1934年初,听说县里成立沂州国术馆,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在老家时曾跟当地拳师学过一段时间,对学习武术非常痴迷,几次想去家里都不同意,一是家里缺少劳动力,二是参加学习每月还需要交一块银元当学费,后来经不住软磨硬泡,家里才同意于化龙参加国术馆学习。
于化龙原名叫于思品,进国术馆时才改名叫于化龙,字思品,于到国术馆后真是如鱼得水,鱼化成龙,因有一定的基础,学习的既认真又快,先跟一个王老师学习少林拳,因王老师教少林拳时,在讲解大小缠的用法时,叫大家把胳膊伸直,一个一个的练习,等到于化龙做动作时,于故意曲肘不叫缠,王老师刚一进身拿手腕,于猛一回带,王老师没注意,叫于一下带倒跪到地上,王老师非常生气,第二天就走了,后来杨秀山老师又接着教的少林拳,于化龙以后没有接着学少林拳,主要跟着张文峰老师学习查拳,张文峰老师当时是国术馆的副馆长,老师是沧州罗疃的神枪张明(张克明),因当时国民政府提倡各地办国术馆,提高国民素质,强民强种,广山东境内,从1932-1936年,各地武馆就发展到236处,当地的国术馆的教师也是以当地有名望的老师为主,有时也请进来、走出去,相互交流,国术馆老师最多达到二十多人,当时曾有青岛的李希梦和韩夫义老师到沂州国术馆教过,于化龙又跟二位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最后拜师是张文峰老师。
于化龙主要学过和掌握的套路有:六路查拳、弹腿、小洪拳、龙行剑、七星刀、六合枪、六合刀、双刀、金刚圈、九节鞭、齐眉棍等。
解放后,临沂县成立搬运大队,于化龙报名当了一名搬运工,五十年代初到南京参加了一次散手比赛,后又到济南参加了一次短兵比赛,两次均获得二等奖。
六十年代初,因经常给临沂杂剧团搬运道具,人熟了,对杂剧团的有些星活很感兴趣,经个人申请调到临沂杂剧团,并在杂剧团里又学了不少的玄门功夫,开砖砸石,气崩钢丝等,后来运输大队成立临沂运输公司,于化龙又回到原单位,被分配到了运输二大队,直到退休。
临沂的搬运大队属交通局管理,从最初的小推车,到骡马车,再到汽车,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于化龙退休后,一次到交通局汽车修理厂去,见两个小伙子用杠子抬一个汽车发动机很吃力,于不服老,过去帮忙,叫两个小伙子抬前头,自己抬后头,干完活后,于化龙自己感觉着胸闷,自己从东关跑到沂河宾馆,出了一身汗,光着膀子又走回来,到家后,胸闷加重,接着又着了凉,重感冒,呼吸非常困难,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医治无效,不幸病故,享年73岁。
于化龙大半生干的都是搬运工作,为人耿直,又不惜力气,早留下病根,平时也不检查,退休时经常喘不开也熬着,再加这次用力过度,才导致此结果。
临沂的武术发展是从文革后期才放开的,于化龙平时在家教自己的儿子于庆荣和侄子于跃荣学习武术,从1973年后才开始收徒,教过的主要弟子有:朱涛、王玉宽、王双印、李彦华、田凤祥、马西运、梁立廷、张书现、韩胜国、刘继福、张新民、周跃董、韩胜宾、赵杰、王金章等;外地教的学生叫邓全福,是铁路十四局的,邓全福是云南苗族人氏。
于化龙一生酷爱武术,为人正直,思想开放不保守,在临沂的老拳师中是掌握的武术套路比较多的一位,只要肯学,他毫不保留,后来有的弟子提出:说从上海回来的杨宝德老师,现住在大岭乡砚台岭,杨会少林十三抓,大家想学,于化龙听后说和杨都在国术馆一块过,是师兄弟,并亲自带领弟子找杨宝德老师,让弟子跟杨老师学少林十三抓,这在当时,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也实属不易。
当时练武人都知道,城里由两位老师教徒最多最出名,就是东关于化龙、西关张汝松。于化龙老师主要教的套路以查拳门为主,是查拳门的主要传承人,同时也是临沂一代武术名家。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