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武林春秋】之二十一:郯城马头查拳溯源
原创 武源堂吴景川 武源堂
马头属于郯城的一个千年古镇,地处鲁南苏北交界,距城十公里,坐落于沂河南岸。始于汉唐,旺于明清,西南通运河到杭州,是整个鲁南至苏杭的主要水路码头,亦是商贸重镇。曾几何时,随时势变迁,码头变成马头。
查拳,据史料记载,起源于山东冠县,是著名的“教门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马头查拳的溯源主要传承人是查拳大师文振恒,据马头文氏族谱记载,文振恒(1784-1846)系文氏十三世祖文宏之长子,祖籍山东济宁,出生地枣庄,8岁开始习武,先期习练小洪拳,10岁时,经在台儿庄清真寺做掌教阿訇的大伯文琏的举荐,拜济宁老家的查拳大师李洪瑞名下学习查拳。历经数年摸爬滚打,在老师的身传口授的培养下,加上文振恒的刻苦学习,历练的炉火纯青,16岁成名,被济宁船帮业主相中,聘为航船护卫,从此跟随船队纵横于济宁开往杭州江南的航线上,如鱼得水。20岁时,受先期在马头从事船业的族人文秀卿之邀,辞去原来的船帮工作,加入了马头船帮供职并落脚予兹。历经十余载风雨沧桑,文振恒已成为一名船业的行家里手,又有一身好功夫,声威大振。
公元1814年,待文秀卿耄耋之年奔儿子去了南京后,由文振恒全权接管了马头船帮,立为马头船帮老大。文振恒接管马头后业务轻车熟路,做的风生水起,家资颇丰,先后将二弟振乾、三弟振坤、四弟振宇从老家济宁接到马头,在清真寺方正街周边置地安家,落地生根。文振恒兄弟落户马头后,兄弟同心,业务越做越大,不但水上运输业务四通八达,而且带动了马头民族企业的蓬勃发展,闲暇时文振恒开始招生课徒,青年踊跃报名,麾下门生众多,其中赫赫有名的“大刀王顺山”便是其中之一。
王顺山随师多年,不负师命,查拳练得好,大刀耍得精,身手不凡,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拳师,是马头查拳主要的第二代传承人,弟子颇多,时有沂南县大成庄肖羲之曾专程到马头,拜王顺山为师,学习查拳武艺,成名后称雄武林,为王顺山的得意门生。
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在全国影响很大,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习武热潮。至民国17年(1929)马头回汉青年也兴起武术热,时有马宗德、王金绪、陈开运、刘金海、石鸿祥、孙越、李茂兰、周朝增等人纷纷拜文金鼎先生为师学习武术。
文金鼎是文振恒曾孙(文氏17世孙),自幼受家传真谛,查拳、散打、刀枪棍棒样样精通,民国中期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家。当时练武场设在文家前院,每天从傍晚开始,直练到午夜之后才相继散去。久而久之,慕名前来的练武者与日俱增,应接不暇。为全面培养这些习武者,文金鼎只好委派孙成德去沂水,把肖羲之阿訇请到马头开坛授课,并把身边的这些弟子学生们全部交给肖羲之名下继续学习深造,练武场搬到金姑庙和东小圩子的土地庙里,在这批练武的队伍中,历练出许多武林高手,其中马宗德、周朝增最为优秀。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各立门户招收弟子,桃李满园,使查拳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时至今日,查拳武术遍播鲁南大地,实乃查拳大师文振恒教化育人之功也。
资料提供:朱丙金
作者介绍:吴景川
著名武术教育家,中国武术八段。少林俗家弟子第三十世,少林王氏传人第九世,少林杨氏传人第三世。曾任北京兴华大学武术客座教授、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兼职教授,多年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
吴景川崇文尚武,出版多部武学著作,并被中央电视台4频道“体育在线”栏目和山东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先后报道,曾获得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书画比赛金奖,“万豪杯”第二届国际中国书协美协书画邀请展暨国际中国书协美协发展论坛书法组金奖等。
现为临沂市武术协会顾问,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