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传播发展
>>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刊文: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正当时
2018-05-31 10:47:17
人民日报刊文: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正当时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我国新闻学已历经百年积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新闻学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成为新时代我国新闻学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追求。
新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规律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活动和现象,特别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并从中探索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独特规律以及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是来自实践的经世致用的基础学问。虽然新闻学研究只有数百年时间,但新闻传播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活动之初,伴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的每一阶段,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符号的丰富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活动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新闻学是伴随现代新闻业的发展而诞生的,在研究解决新闻传播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现代新闻学发端于欧美,历经各种理论、学派、学科的浸润融会,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建立公共信息传播机制和发展现代新闻业提供了理论支撑。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体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不小冲击,给新闻学理论创新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般认为,我国新闻学发端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100年来,新闻学西学东渐,由术入学、登堂入室。循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求索之路,几代中国新闻学人前赴后继,以丰硕的学术成果确立了新闻学的学术地位。王韬、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章太炎、孙中山等办报启蒙、传播思想,探索救国路径;徐宝璜、邵飘萍、任白涛、戈公振、黄天鹏等“以新闻为本位”,著书立说、授业解惑,为我国新闻学奠基发力;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刘少奇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思想启蒙和革命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邹韬奋、范长江、陆定一、胡乔木等在新闻活动中系统研究新闻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实践的改革发展和新闻研究的开拓创新,我国新闻学不断迈上新台阶。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闻理论、新闻史、应用新闻学、新闻学边缘交叉学科和传播学研究等一批高水准本土化学术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发展呈现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重要使命
回顾我国新闻学的百年历程,无论是启蒙、奠基,还是重建、繁荣,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治学理想——为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服务。历史表明,我国新闻学一贯直面问题、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传播相伴而生,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求索和奋斗相依而行。历史同时表明,新闻事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构建共同理想和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正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这是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得以确立、发展和完善的逻辑主线。
新闻是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蕴含着价值判断,具有显著的政治属性。我国新闻学的创立、发展与我国政治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新闻学作为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学科,能否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反映新闻实践的规律,成为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我国新闻学研究有两个起源:一是1896年梁启超开启的政治新闻学传统,“报馆有益于国事”的先声成为我国早期新闻学者的重要认识;一是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启的学术新闻学传统,“以新闻为本位”的呼声使新闻学注重学术和学科建设。但是,“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学也不可能不关心政治。20世纪20至40年代,为解决民族危机,救亡、革命必然成为新闻事业的现实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为核心内容,我国新闻学研究开始了新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新闻与政治、新闻与宣传等新闻学课题在争鸣中得到理性思考,我国新闻学又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其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重大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新闻舆论工作的助力,离不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中国特色新闻学在不断回答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重大问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共识。比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新闻舆论工作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些重要理论共识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力指导着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
着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新闻学要更好服务于民族复兴伟业,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学术创新填补理论空白;如何有效清除错误思潮干扰影响,特别是西方新闻自由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如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新闻学实现重大发展,走出低层次、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困局;如何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如何解决学科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人才队伍的学风修养和学术水平;如何打造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品牌,增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等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就要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此,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新闻实践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梳理新闻学的概念、知识、理论等学理问题与演进脉络,为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应基于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经验,从中国现实问题出发,创新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夯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基础地位,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围绕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宣传、舆论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理论创新。
二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有利于中国特色新闻学发展的思想和伦理道德,深入研究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播绵延的规律和机制。
三是基于新的媒介技术和新闻实践进行理论探索。媒介技术和新闻实践的创新必然推动新闻学概念、知识、理论的重构和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
四是善于借鉴西方新闻传播思想中的有益成果。应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能跟在西方新闻传播思想后面人云亦云。只有对这些方面的学术资源进行再研究、再吸收、再整合和再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才能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比如,在学术创新上,应重视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推进学术创新,妥善处理抽象理论与新闻实践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应加强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建立人才成长良性竞争机制,培养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研究人才;在平台建设上,创建保障新闻学健康发展的全国一级学会,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机制,规范学术活动,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等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新闻学。(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发请注明来源。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