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网站首页
>>
传播发展
>>
查看详情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2019-08-22 06:13:00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在古代的 传统 文化,乃至到现代的传统文化,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如何,都取决与这个有没有一个好的传统美德,那么从古至今,一个完美人的标准就是:仁义礼智信,那么仁义礼智信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经之中的“曰 仁义 ,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特征的形成、民族品格和精神培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仁义礼智信”又有着人类共同的价值意识,反映了中华民族道德上的积极、文明、进步,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智慧。所以,针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进行内涵分析、价值评估以及现代转换,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现代社会主义道德发展提供一定的 价值 借鉴。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仁”代表着“博爱、厚道、忠恕”的 内涵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仁”是儒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其本质在于研究人的伦理道德,教给人如何做人、待人以及成人的道理。“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仁”指的是全德之根源、全德之总纲,代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最高境界;狭义上的“仁”指的是“爱”人,从爱亲人开始,逐步扩展到爱路人,进而到爱世界万物。“仁”要求我们“立己立人”,不仅要“立己”,主动按照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还要“立人”,积极按照“仁”的 道德 标准去关爱他人。不管是“立己”还是“立人”,都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仁道思想的首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价值原则。
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仁”代表着“博爱、厚道、忠恕”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发展到今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非常有利。比如说,“仁者爱人”可以转换为“爱人民、为人民服务”;“仁”中的“忠恕”内涵可以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等。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是我国古代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从“义”的本意上看,指的是一种 礼仪 或者是风貌,而从“义”的另一层含义上看,有适宜的意思。孔孟之道都将“义”作为一种判断准则,从而对某个人的思想言论或者是行为是否合宜进行判断,并指出恪守道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立身的准则,是儒家道义思想的关键点。纵观历史,人们对“义”的理解往往集中在“义利关系”上,儒家思想认为人们所遵循的所有道德规范都是“义”,“义”保护的是整体利益,“利”指的是个人利益。“义”是第一位的,孟子说“舍生取义”,应当重义轻利,反对见利忘义。
新时代赋予了“义”更为积极的内涵,促使其价值转换。首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义”和“利”的统一,鼓励人在“义”的合理范围内追求物质利益;其次,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公私并重,重视整体利益、集体主义道德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致,因此传统的“义利观”中所强调的维护整体利益应予以发扬,同时还要保证个人对正当“私利”的追求;最后,“义”的内涵中的“公正合宜”,能够促进全民道德规范的形成以及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礼”在人际交往中应用广泛,是约束交往行为的道德规范。在儒家思想中,道德仁义的形成与“礼”有着直接关系。“礼”的内涵同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礼”指的是全德的统称,代指最高的道德规范,而狭义的“礼”则指的是作为礼、义、廉、耻“四维”之首的“礼”。它又有外在礼仪和内在礼义之分。外在礼仪指的是外在的礼貌、礼节等,内在礼义指的是礼的内在精神。
当今时代,对“礼”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理解:首先,以“礼”所蕴含广义道德规范来提升社会民众修养;其次,摒弃传统“礼”中的等级尊卑之礼,发扬社会不同分工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再次,继承内在礼义,讲礼貌、有礼让,创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最后,保留传统的谦让、敬老、尊贤的礼仪,从而提升人的道德意识。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儒家思想中倡导的“智”,逐步成为选拔用人的标准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知”为通假字,一般代替“智”来用,指的是战争中的智谋,与道德并没有关系。而后来“智”出现以后,“智”的内涵中融入了道德的元素。所以“智”有“知智”和“德智”之分。前者指的是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把握的能力,后者是指由道德认知上升到道德理性所拥有的智慧,即能够明辨是非、知仁达义。儒家思想中倡导“德性之智”,墨家思想中倡导“认知之智”。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中倡导的“智”逐步成为选拔用人的标准,经过荀子、孟子的推崇与发展,“智”在培养人的道德品性、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却在认知理性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智”发展到今天,儒家贵智传统依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传统的贵智文化使得在新时期我国发展依然重视对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才的培养;其次,“智”中包含的“德智”关系要求我们通过“德”与“智”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尊德问学”的目标;再次,德智要求人在语言和行为上得当适宜,做到当言则言、当行则行;最后,“智”在当代应更上一个层次,达到对天地自然、世间万物的“明智”,在对人、对物方面体现出“大智慧”。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信”对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都有所涉及。
“信”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范畴,一般人们习惯将“诚”和“信”连起来使用,意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无欺。“诚”与“信”相比,“信”更具有作为道德规范的标准,对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都有所涉及。《左传·僖公十四年》中说:“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这里指明了“信”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信”往往被定义在朋友之间,定义上较为狭隘。但不可否认的是,“朋友”更具有平等性,这也是为什么在“三纲五常”和“五伦”受到抨击的时候,“朋友”一伦反而得到了宣扬的重要原因。尽管“朋友”一伦来自封建思想,但是却表现出平等的交往模式,从而推动“信”的产生。将其转换到现代社会,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程中注重“诚信”,以“诚信”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发展的原则与切入点;其次,注重“诚信”是培育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路径;再次,以“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准则,从而避免出现一些有违诚信的行为;最后,将“诚信”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相结合,以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来保证“诚信”的实现。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应在继承与应用“仁义礼智信”的过程中,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实现“仁义礼智信”中有益部分的现代转换,成就完美人格,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点击免费电话咨询:13563937198
文圣拳官网
电话:022-27306358 手机:13563937198
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
关于我们
一键拨号
新闻中心
在线视频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