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圣拳官网!
手机版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传承谱系
名师简介
武术门派
圣拳文化
医场园地
圣地文苑
玄学奥秘
在线视频
活动掠影
传播发展
校园推介
总会团队
群英荟萃
会员之家
招生简章
赛事管理
专题栏目
拳学思想
武学文化体系
武学之魂
群众性体系运动之花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卢先生
手机:
13563937198
电话:
022-27306358
传真:
022-27317019
邮件:
1464507798@qq.com
邮政编码:
300000
网址:
http://www.wenshengquan.net.cn
地址:
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圣地文苑
>>
查看详情
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本质特性——卢飞宏
来源:
文圣拳官网
日期:
2019-07-12 11:11:27
点击:
属于:
圣地文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百家争鸣
(摘自《让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二章)(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与中华文明)
内容提要: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大同社会”“大同世界”“大同宗教”“大同文化”“大同文明”的重要思想和文化。三教合一、“五教”万教相通相融的思想为世界宗教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构建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对于促进中华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构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体系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一)《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论》(公元2016年4月4日)《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著作之三《大道之行》(103—164页);(二)《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宣言》(公元2016年4月10日)《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著作之三《大道之行》(98—102页);(三)《让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该篇全文十二万余字)【卢飞宏】
二、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本质特性
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包容的思想和“和合”的心态。三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的文化,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文化中华文明都是不完整的,也都不能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概貌。三教合一是一种思想、文化与包容的理念,并不是将儒、释、道三教合为一教,而是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吸收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儒、佛、道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称“圣”,佛家称最高“佛”,道家最高称“仙”,三教圣人一体。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佛、道文化是人类文明最高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人类文明的前途,都与儒、佛、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升华和超越,是中国思想、哲学、文化发展到巅峰高度的自然结果。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一种指导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学说,是一部宏伟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体系,它融入不同文明、文化、信仰、思想和理论之精华,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思想、信仰和文化,对人类文明、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民间宗教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特定的地位,是中国信仰主义世界的重要领域,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群众的笃诚信仰,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世纪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发挥过重大影响,表现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以三教合一思想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广泛的民间宗教和信仰,必将以其具有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世间的生物体都离不开包容,包容是创建和谐有机组织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对家庭,大至对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包容的思想和意识。包容可以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在这个世界上平等相处、和谐共存。三教合一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和进步的文化,具有融合性、多元性、包容性、和谐性和同一性等。三教合一文化是古老东方思想精神文明的集中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层次、高境界文化的意识形态,也是实现“大同世界”的重要思想和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创新,更好的践行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具有自由,独立,平等,制衡,平衡,包容,和谐,稳定等特点,其主要精髓是:和合,融合、包容、创新与超越。在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有其完善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和民间信仰基础。一般来说,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本质特性有主要有融合性,包容性,多元性,和谐性和同一性等。
(一)融合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哲学思想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包容性,有强大的同化和改造外来文化的能力,可以将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于中国固有的文化之中。历史上中国对外来宗教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佛教文化,佛教在东汉初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为适应在中国本土的发展,不断吸取儒家、道家传统文化精髓充实自己,成功走向中国化的道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三家思想始终在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三教融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三教合流”的发展使中国人所追求的至高真理呈现出一元态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以“儒为表,释为心,道为骨”和“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作用。三教相合而用,又独立共存,逐渐成为一种传统人文思潮与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和内心世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和主流意识的文化,主体是儒、道、释三教,而其三教融合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也可以说儒释道三教合一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相互融合,统贯着中国社会、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和基本内涵,它们从相互尊重到相互对立和斗争,到相互借鉴和吸收,再到相互包容和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中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产物,三教的融合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历史上三教合一文化思潮,在一定意义上说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阶段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也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潮。三教合一思潮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要包容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吸取各种学说普世价值理论和积极思想,破除一切保守思想和学说的门阀,促进人类一切进步文明的融合与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层次和境界。融合性是三教合一文化的重要特征,它能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思想的文化。任何一种单一性的思想和文化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三教合一文化克服了单一性文化的缺陷和不足,强调融合、吸收和借鉴,从而形成了更为合理、丰富、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弘扬三教合一文化对于促进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包容性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老子:“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各种思想文化包容发展、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积淀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儒、释、道、法、墨等,以及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墨家文化虽然自汉以后势微,但它对中国下层社会起到的影响是深远的。三教合一思想对外来文化和文明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包容理念和态度,在发展中使古今、中外思想和文化不断融合,从而也不断使中华文明的层次和高度得以提升。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国哲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在相互冲突中又相互吸收和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融合精神,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共同普世的价值观。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三教合一,五教归一,万教归一,殊途同归,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文化盛宴。三教合一,三教同源,相济相补,破旧立新,万法归一。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创自于明代、藏之于嵩山少林寺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又称《和谐图》,图中将佛、道、儒合为一体,左面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右面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两老人侧身对坐谈佛论道的形态合成佛祖释迦摩尼图正面形象。三人供捧“九流水源图”,象征着儒、释、道在中华大地上的融合,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了三教合流,以及儒、释、道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宗旨。位于山西省大同北岳恒山的悬空寺,建成于1500年前的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体现了佛、禅、和一体的境界。“北岳恒山有玄空,石壁峭崖结梵宫;悬空一千五百载墨氏公输夺天工;登临宝殿仙境中,三教合一大道通;空中色相览胜景,佛禅一体和大同”(卢飞宏《游悬空寺》)。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的八朝古都东京汴梁(河南开封)全真教祖庭延庆观(重阳观)是中国三教合一的著名圣地,全真教形成了以道教为主,兼以佛儒的三教合一文化,在三教合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包容性就是能够在承认、尊重不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我们要善于运用“和而不同”的智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明和成果,为人类新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三教合一文化具有平等思想,包容世界上不同文明和思想文化,包容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崇尚中和,和而不同,三教合一,“五教合一”“万教合一”。“和合”万家,导人向善,和谐发展,世界大同。
三教合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伟大的思想和文化,具有包容性、进步性、开创性等,它对人性完善和社会秩序表现出充分的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包容、和谐及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社会、思想和文化的矛盾冲突问题,在融合中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深厚的内涵,而三教合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的精髓和内在特质,它能够吸取各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其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超越世俗、宗教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文化,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宇宙大道,生生不灭,世界宗教都是在探索和发展中穷尽宇宙真理。世界各宗教形式有争,但其本质无争,宗教间的矛盾起源于形式,而不是起源于本质,宗教的形式不同,其阐述理论的方式则不同,认识真理的方法就不尽相同,而宗教讲述的真理是共同的,所指引的方向和目的是共同的。把握宗教间的共同价值,是从根本上解决宗教矛盾的唯一途径。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有效地化除宗教间的矛盾和纷争,实现世界宗教的和谐发展。随着中华复兴之路的延伸,道教与民间宗教及其文化的复苏和兴盛乃是大势所趋,而儒、道、佛相融、互相尊重,共同实现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更是人心所向。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最广大下层民众性格和精神的重要基因,影响着人们思想、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和谐之源,稳定之源,繁荣之源,也是文明进步之源。
(三)多元性
中华文化是包容的、多元的、丰富的、和谐的,突出的特点是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相互包容,互不排他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特征,而它的文化的精髓都融汇在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之中。弘扬以三教合一主要为特征的多元文化是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对于重塑中华民族民族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体系,提升民族和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积极意义。三教合一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释、道和其融合的三教合一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和创新发展。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沧桑变幻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碰撞中,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让中华文化展示出永久的活力和时代风采。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所拥有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多元文化之间只有在多向平等交流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既能够也应当在“普遍和谐”中进行,既能够也应当以多元化发展的普遍和谐为目标和前景。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对于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到典范作用,它的理念超出了现有政治和宗教意识形态的思想范畴,是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多元化文化的交汇共生与和谐发展,它对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教合一具有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和普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和思想文化财富,它具有清晰有序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客观存在的并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化,理应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视和社会的共识而发挥出应有作用。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信仰的力量,促进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解放、创新与发展,以开明的思想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提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多元文化和思想并存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先进文明文化发展的土壤,促进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和振兴。历史上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和统治阶级的需要,三教合一文化几度兴衰,历经磨砺,彪炳史册,虽然它作为一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支配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始终不能保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地位,使得它不能象儒、释、道三教社会主流文化那样得到高度重视和发扬光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之心态,有包容宇宙的思想、海纳百川之胸怀,融各家之长,采诸教之善,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和文化传统,要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让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从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吐故纳新,吸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掉旧文化中之陈腐和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才能建设起中华民族活力喷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共有精神家园。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让博大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成为促进民族文化复兴和民族精神崛起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从而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思想文化解放和进步的磅礴力量,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当前世界是多元、多样而多变的,文明的相互尊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否则漠视、仇恨、对抗将成为全球风险特别是大规模冲突的根源。只有承认和尊重人类多元文化,宗教共存,文明和谐,方能更好地促进人类交流,同时为精神文明进步与经济繁荣发展铺平道路。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促进与发展,在保持各自独立特色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元文化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政府综合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和谐性
三教合一是一种和谐的文化形态,其精髓是“和”,而宇宙万物存在的基本规律也是“和”。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不同不相互冲突,和而不同,这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价值观,超越了任何国家、民族、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与文明的界限,在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认同。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各家互相争鸣,互相吸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而儒学也在吸取佛、道两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新的阶段,之后产生了宋明理学。经过儒、道、佛三家的互相吸取、融合,终于形成了儒、道、佛三教文化互补共存、和而不同与三教合一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总体体系的格局。儒、释、道三教合流,标志着华夏文化走出大陆文明而成为东亚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外域文化极为灿烂的一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的精神重要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在“和而不同”思想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创造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社会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凝练与升华。《国语•郑语》中提出:“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合”,能使百姓安身立命。“天人合一”文化中的“和合”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它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独创的“和合”概念,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皆由阴阳或者五行之气“和合”而成;“和合”连用,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匹配、协调与和谐。从本质上说,“和合”是在承认事物各不相同,有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和合”体之中,并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中,取长补短、存优去劣,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生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和合”文化是动态、包容的文化,它能指导中华民族吸纳不同文明文化的积极因素,融合创新出更加优秀的中华文明。“和”是“合”的基础,“合”是“和”结果;“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一切事物诸要素的和谐统一即“和合”。“合”是宇宙万物的平衡和谐状态,是事物发展总趋势和方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庸”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中和”的和谐意识,这有利于处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以保持社会的和平稳定。三教合一不仅仅限于三教,它可以融汇人类世界一切事物,但三教合一包容和谐的思想和文化并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为容,相容、和谐的基础应是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原则和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爱”、“善”、“和”三个方面。《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三教合一文思想和文化可以把世间一切“爱”和“善”事物融合统一在一起,从而让“善”尽善尽美,让“爱”大爱无疆,这种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多元文化共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教合一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包容和谐中求发展,在对立斗争中求平衡,在融合汇通中求统一。“和合”思想可以吸纳、借鉴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从而融合创新出更加优秀的文明形态。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释家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即以“出世思想”,作“入世事业”,主张“人成即佛成”的慧业。三家思想走到峰顶,殊途同归,万流归宗,共证菩提,即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在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中,虽然也有斗争和对立,但融合是大方向和发展趋势。三教合一概念的出现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由佛教表现出来的,佛教在理念上吸收儒家的心性、中庸,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阴阳五行家的理论学说,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适。此时期儒、释、道三教互相靠拢、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三家之间的争论有时表现得很激烈,儒佛的冲突主要集中于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目的,以及佛教教规与传统伦常关系的矛盾上。在南朝宋文帝时儒家与佛教之间有关因果报应之争,以后又有神学理论上的争论。宋末齐初之间的道教与佛教之间的夷夏问题之辩。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取得了与中国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在北朝时由于佛、道斗争原因所引起的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二次废佛法难事件,以及北齐文宣帝时展开的佛、道之间的倾轧,导致抑制道教的举措。这一时期佛教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激烈,在相互尖锐的斗争中,随之也出现调和融合儒、佛的思潮。儒、释、道自身中的一些学者和代表人物也站出来呼吁三教一致,提出三教同源、三教一致,以及三教并重等。由于在中国王权始终高于教权的情况下,三教之争均以佛、道的妥协、折衷或迎合传统而告终,也使佛教得以在中国站住脚并得以发展。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三教合一中华“和合”文化的显著特性就是共存并处,博采众长,包容发展,融会贯通。“和合”对于中国人来说,既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
(五)同一性
同一性在辩证法中是指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百理一家,万法一门;三教一体,九流一源;“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统一于“道”,万物统一于一理。三教本源是一致的,都只是各自展现的侧重点不同。大道相通,儒、释、道一家,“宇宙同根同归”的整体观和哲学观,是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殊途同归的重要理论基石。三教合一在”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促使中华文明呈现出一元化的态势,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与统一的集合体,而“合一”则是事物发展的大趋势。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可以促使“五教合一”,万教合一,诸子百家合一,东西方文化合一,中外文明合一等,具有广泛的同一性;三教合一、“五教”万教相通相融的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支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三教合一文化也曾经几度被社会政治主流所接纳,并形成三教合一文化思潮和信仰。唐宋以来,中国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为正统,而民间宗教信仰在伴随着三教合一文化历史现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众多民间宗教信仰为了获得或论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以三教合一为思想基础,标榜“三教圣人,同出一源”。在儒、释、道三教之外,提倡三教合一,此思想适应了民间民众的精神需求,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三教合一不可忽视的一面。人类文明进程与宗教的兴起和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以三教合一为教义的众多民间宗教或信仰,在中国宗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时期其理论思想高度和系统的丹道修炼实践曾一度超过任何一家“正统”宗教的成就。“宇宙苍穹真空现,日月星辰乾坤转;万物兴亡各有道,谁能识得玄中玄;大道无边又无岸,拨云见日求本源;点通天眼顿悟性,参透虚空穿海天”(卢飞宏《问天篇》)。民间宗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直至现代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在社会教化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其思想和理论融会了不同信仰之精华,继承了不同信仰的合理内核,摒弃了各个信仰中不合理、不准确、不正确的部分,作为一种高度文明的文化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融合发展,它能在不同的时代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任何一种文化如果脱离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土壤,那么任何新的理论抑或新的观念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都是没有前途的,而也只有将其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延续和强化其生命力,它的存在与发展才会有强劲的动力。三教合一历经两千多年变迁和社会实践检验,证明它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思想精神财富,它在今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当今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社会中,儒家传统并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思想领域,但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特定中国文化形态,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将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也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的思想和文化。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历史中,儒化意识已经深达民族骨髓,儒家意识形态已完全内化于中国人的心理深层,从而也成为回应外部世界文化挑战的巨大思想、文化和心理障碍。由于封建专制的劣根性,阉割了民族灿烂文明思想文化,动摇了古老华夏文明的根基。中华文化的基因被一家独大的儒家文化所遮蔽,长期以来禁锢着中国人的思想,僵化和麻木了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阻碍了民族的文明进步,中国人在科学、文化、思想、精神、哲学等诸多方面丧失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中华民族逐渐失去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致使中国历史上智慧发展停滞的中世纪长达两千多年之久,这些都是长期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在当今社会的大变革、大时代、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如不能超越儒家思想文化的局限,突破以其为主导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华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要克服儒、释、道三教的局限性和长期封建社会儒家文化一统的畸形文化形态,揭开自汉以来封建统治“外儒内法”的神秘面纱,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历史传统进行真实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走出中国历史发展王朝更迭和历史“轮回”治乱的“怪圈”,真正建立起现代人类社会共同的普世价值体系,让中华民族真正走向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华夏文明爱善和,大爱无疆唯有墨;小可仁善是儒家,诸子之德传圣火;宇宙大道千万条,独尊儒术缺陷多;转眼即逝二千载,不能再推身后说。”(卢飞宏《读墨子有感之二》)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及一切宗教的理论产自自然和人的心灵,一切宗教虽然其形式不同,但是产生一切宗教的根源是共同的。人心等差,真理无别;一切普世宗教,讲述的都是万物的真理,指明的是人的本性。宗教的根本在于使众生明理明心,使人们获得宇宙人生的真实觉悟,心灵得到彻底的解脱。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阐述真理的方式,指引人们认识真理的方法却有万种。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三教一体,九流同源;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三教虽然有着不同的教义和思想体系,但经过千年的演变、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同化,已经是“三教一体”。儒家是尽“人道”,释家求“佛道”,道家穷“天道”,亦即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三教虽分,但合于一体;作用不同,相合而用,独立共存。
三教合流的中华文化就是我们民族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信仰,深蕴其间的家国天下情怀,凝聚和养育了我们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世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世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真理是共同的,无论人们信仰何种的宗教,并不会影响人类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不会影响人类对真理的认知,也更不会影响人类一切的正常活动。世界上各种宗教同根同源,殊途同归。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是未来实现世界宗教统一和构建“大同世界”的重要思想和文化,也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必将成为人类世界共同的价值体系。
诗云:
中华传统儒释道,三教融合领风潮;
清晰源流二千载,和合万家天下好;
交流互鉴出新果,引领文明正气浩;
独树一帜成体系,太平盛世万年朝。
(卢飞宏《三教文明颂》)
公元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己亥年。
作者简介:卢飞宏,字翰林,号浮来居士,别号东方飞宏,1966年出生,大学文化,原籍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工作。中华
文圣拳
武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文圣拳
第九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宗教武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当代武术名家,世界华人运动会中国山东分会济宁分会副主席,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山东省青少年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专家,《
文圣拳
武学三部曲》编者,即第一部《圣拳经典》(作者:卢飞宏、张丽光),第二部《文圣论道》,第三部《大道之行》,约120万字的武学巨著。
上一圣地文苑:
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三大普世价值观”“爱”“善”“和”——卢飞宏
下一圣地文苑:
三教合一思想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卢飞宏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武术在线网
中医养生网
山东嘉祥武术协会官方网站
世界著名武术家网
少林寺论坛
中国武术教育网
国家体育总局
国际功夫联合会
山东文化厅官网
中国形意拳网
中国红拳
临沂批发
峨眉武术在线
中国武当功夫网
峨眉武术网
传统功夫网
中国武术网
梅花拳网
全球功夫网
山东省文化厅网
小儿推拿培训
推拿按摩培训
站长目录
中文分类目录
推拿培训
赴美生子
泰国试管
山东seo
全网目录
百度
中华文圣拳研究总院
分类目录
孙悟空
文圣拳官方网站
地址:
天津市南开大学城
电话:
022-27306358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全网云cms